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叶紫 《海外求学》2004,(7):40-41
这是一所全球独一无二的英语学校——这是因为这所学校没有围墙。学生进了这所学校,他们可以在教室内接受老师传授知识,当然他们也可以在餐桌上、球场上、旅途中、商店里、公园里……不知不觉、轻松愉悦24小时全天候地学习了英语。  相似文献   

2.
姬米林 《西北职教》2009,(10):49-49
技工学校教育是有别于普通教育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所培养的学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技工学校学生应在具备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的专业技能。然而,计算机实习课与文化课的教学模式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而是指导者、咨询者;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获取。计算机实习课迫切需要探索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3.
胡赛虎 《湖南教育》2009,(12):54-54
现代教育的新特点要求学校教育应更多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意识。学校不但要教学生新的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新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不但要给学生当前的发展创造条件,更要给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机会。学校教育不可能期望手把手地教授给学生的知识并使他们终生受用,而是要培养学生一种能适应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即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而这一能力可以使其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4.
美国许多学校的教师已经意识到:为了给更多的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家庭作业内容。他们的办法就是赋予家庭作业一种全新的概念,称之为贴近生活(Real—Life)。这种家庭作业与学生个人情况紧密相连,适合每一个孩子的能力和生活背景,能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价值,同时又能够使学生对学校教育形成一种积极态度,因为他们知道这种家庭作业培养了他们生活的能力。这一新概念所依据的原理很简单:当鼓励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时,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特别深;当孩子们意识到所学知识会马上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5.
梁好 《教书育人》2013,(12):36-36
这学期,笔者走访了几所学校,让我深感欣慰的是,现如今的学生们可以尽情地享受着阅读的快乐。学校的图书室大多琳琅满目,藏书资源十分丰富,学生们可以随时借阅,而一些学校更是将图书搬到了学生教室,每个班级设置一个图书柜,里面的图书每周更换一次,尽可能地方便学生阅读。更有一些学校在楼梯口、走廊上,放置一个个书橱,学生阅读起来更是不受时空限制。可以说,书籍对于孩子们不再遥远,他们置身其中,沐浴书籍的芬芳,享受着精神的给养与滋润,在书籍的陪伴中,快乐地度过校园中的每一天。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一种生命的关怀,学校管理者首先应该把学生和教师看作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要让生命在课堂上绽放光彩,这需要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破除一些禁锢,让教师享受到职业的幸福。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所很值得探究的民办学校。当走进这所学校的时候,你会深深感到这里管理的规范和学生是那样有教养。这里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表现着极强的凝聚力。他们热爱这所学校,感谢这所学校,因为他们在这所学校里吸取了从未有过的营养,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提升。技校是学技能的,但从这所学校的感受中,你会产生新的理念:我们的技工教育必须把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因为对于那样一些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其素质提高不上去,那又何以谈及技能水平的提高呢?读读这篇稿子,我们会有些启发。  相似文献   

8.
李明 《天津教育》2003,(10):20-21
对于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家长来说,中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学就谋生本领的地方。但是,从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来看,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并没有把在学校的学习上升到如此理性的高度来认识,他们更多地是把学校看做同伴聚集在一起快乐的地方。当然,同伴聚集的快乐自然也包括在一起学习所得到的快乐,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和同伴一起玩耍所得到的快乐看得更加重要。认识到这一点,对正确理解中小学教育的本质问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从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出发,理解并接受学生对学校和学校教…  相似文献   

9.
这学期,笔者走访了几所学校。让我深感欣慰的是,现如今的学生们可以尽情地享受着阅读的快乐。学校的图书室大多琳琅满目,藏书资源十分丰富,学生们可以随时借阅,而一些学校更是将图书搬到了学生教室,每个班级设置一个图书柜,里面的图书每周更换一次,尽可能地方便学生阅读。更有一些学校在楼梯口、走廊上,放置一个个书橱,学生阅读起来更是不受时空限制。可以说,书籍对于孩子们不再遥远,他们置身其中,沐浴书籍的芬芳,享受着精神的给养与滋润,在书籍的陪伴中,  相似文献   

10.
连均厚  张波 《吉林教育》2006,(11):36-36
职业学校目前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基本上是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偏差的学生,也就是说他们对初中课本中知识掌握(确切地说应该是记忆)得不是很好,因而在升学考试的层层遴选中被淘汰。于是,我们就接受了这群不够聪明、不够刻苦的差生;而作为他们已经承受了太多的考场失意的痛苦,于是产生了一种自卑心理;在这种心理认识的影响下,他们就抱着混一天算一天的想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怎样建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是我们职业学校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职阶段是学生学习以及成长的关键阶段,作为时代的新人,中职学校的学生不仅需要对文化知识进行学习,还需要教师加强对其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对于他们深厚的爱国情感进行培养,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而努力奋斗.不过,现阶段,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正视这一系列问...  相似文献   

12.
当今青少年学生的自主能力较差主要是因为他们多是在父母长辈的溺爱下成长的,其行为少有独立自主的机会,常常是孩子有事父母代劳,使青少年自主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现在的家长们已普遍意识到了这点,于是他们就把希望寄托于学校。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也就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又一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十分注意这方面工作的研究与探索。笔者认为对住宿生的管理是做好这项工作的一个突破口。 住宿生在学校期间要独立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还要独立地为人处事,与同学及他人交往,更要独立地学习有关文化知识;又因他们独立在外…  相似文献   

13.
一、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迅速提高学习质量的一种重要能力。有学者调查表明:人的一生所运用的知识总量。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通过学校获得的知识仅占25%左右。这意味着。人的一生所需要的知识大部分要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取得,其中最主要的是自主学习。因此,在学校教育中,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者、探索者和发现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在遭遇了人生第一个“滑铁卢”之后,中职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他们迎来了人生的一次转折。中职教育不再以升学为目标,学习内容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评判考核的依据不再仅是一张试卷。中职教育直接服务于就业,教育成果直接与社会对接,注重对学生的技术传授与技能培养,强调专业学习与技能实操,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在此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们将发现我们的学校正在努力地适应着他们,而不再是一味地要求他们去适应学校。学生在校园里将变得轻松和愉快。原因是我们的课程变了,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为了把所有的孩子都送到最好的大学,而是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都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他们每个人的潜能。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群体,而且要关注个体;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当前,还要关注他们的未来,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正在为学生营造着新的生活。下面是一堂课的案例:语文课,我提前几分…  相似文献   

16.
<正>有一所这样的学校,学生们拥有完全的自由,他们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课,只要他们喜欢,他们甚至可以一年到头都不去上课。对于习惯了现行教育体制的人而言,这样的学校能够存在吗?然而,这种事情绝非天方夜谭,也不是某个深受上学之苦的学生幻想出来的理想校园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一所学校,这所  相似文献   

17.
校长谨记     
一位精明强干的校长使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就在他的工作刚刚理出头绪不久——几个月后便被提升到了中心办公室。另一所学校的校长通过吸引全市的好学生都到这所学校来学习而使学校名声大噪,而附近的学校却因为好学生的流失而出现考试成绩直线下降的糟糕局面。还有一所中学的教师亲眼目睹了他们的学校六年内换了四任校长,因此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付新任校长和他们的改革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他们会像走马灯似的很快走人的。  相似文献   

18.
叶飞 《教育科学》2014,(1):7-12
"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在当前获得了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治理"理念倡导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治理权利的共享,引导教师与学生通过协商、对话、合作以及公民伙伴关系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扩大和提升学校的公共利益,培育学生的更为健全的公民品质。因此,学校"治理"与公民教育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有机联结的关系,学校组织的治理型建构可以为公民教育提供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制度保障,而公民教育则可以通过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治理意识,提升他们的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从而推动学校治理的发展。基于"治理"理念而建构起来的公民教育,不再是灌输式、概念式的公民教育,而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的公民教育,它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使学生成长为治理型的公民。  相似文献   

19.
<正>育才小学座落在厦门市海沧区大平山脚下,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式学校。学校依山傍海,白鹭翩跹,紧邻海沧大桥,对望厦门本岛,时刻感受着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蓬勃生机。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5955.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590.76平方米,学校办公楼、教学楼、综合楼设备齐全,现有27教学班,90位教职员工,在编教职员工77人,1321名学生,是海沧区一所教学设施完善,教师素质一流的学校。在这所流动人口子女占80%的校园里,处处盛开着流动的花朵,他们正幸福地享受着同一片蓝天的美丽。他们,有的摘取了全国城市运动会射箭冠军的奖  相似文献   

20.
旰飞 《学科教育》2013,(6):52-57
“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在当前获得了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治理”理念倡导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治理权利的共享,引导教师与学生通过协商、对话、合作以及公民伙伴关系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扩大和提升学校的公共利益,培育学生的更为健全的公民品质。因此,学校“治理”与公民教育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有机联结的关系,学校组织的治理型建构可以为公民教育提供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制度保障,而公民教育则可以通过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治理意识,提升他们的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从而推动学校治理的发展。基于“治理”理念而建构起来的公民教育,不再是灌输式、概念式的公民教育,而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的公民教育,它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使学生成长为治理型的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