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我省油气储运行业的发展前景及油气储运专业人才的发展前景。根据辽宁省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以及油气储运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的需要,提出了创建油气储运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工程实际情况,分析了油气储运专业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文提出通过跟踪输气管道工程的技术发展现状和需求,改革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油气储运工程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石油钻采与储运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及其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与国民经济发展。然而,目前业界对于钻采与储运一体化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为有限,同时,传统的钻采及储运实践教学存在着"不可视、不可达、不可及、不可逆、高危险和高成本"等诸多不足,制约了具备跨领域创新实践能力的石油人才的培养。针对此问题,学校建立了国家级石油钻采与储运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培养兼通双专业知识石油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依托,建设了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及虚拟仿真资源,在应对石油钻采与储运一体化实践教学难题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高校专业实验室是专业教研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的主要基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科学而又繁杂、艰巨的工程,需要全体教师的参与及财力、物力、时间的投入。文中介绍了我院石油储运专业(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在建设和规范管理实验室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及具体经验,探索了为加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而采取的一些措施,认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也应具有一定的(科研)特色,并指出了  相似文献   

5.
《继续教育》2014,(5):F0004-F0004
正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学校远程教育与继续教育经过近60年的发展,形成了远程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两院一所"的管理格局和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远程教育行业特色鲜明,立足石油石化行业,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开设专业以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石油主干专业为主,兼顾社会通用专业。目前,在籍生7万余人,累计培养14余万名优秀毕业生。继续教育主动服务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立足国内三大石油公司,  相似文献   

6.
针对油气储运专业多相流动技术实验教学的需要,设计建设了一套大型综合性油气储运多功能多相流动教学实验平台。该平台可模拟油气水多相流动工艺系统及其运行工况、天然气输送管道水合物浆体流动、陆上起伏管道天然气输送、多相流动腐蚀研究及多相流动传热传质研究等教学实验。该平台可提供验证性、创新性以及综合性的实验内容,满足油气储运专业以及石油工程等大类专业的本科生学习的需要,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7.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主要从实验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着手,最终目的是使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更趋合理,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注重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能尽快适应专业技术岗位工作。还可以理顺并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及培养模式的理论体系,促进油气储运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和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油气储运工程作为一个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对培养高素质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室建设滞后、实验课程少、教学体系不合理等问题,通过完善实验室建设、增加主干课程实验学时、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等方法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提升了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优化了学生知识结构。对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梯度在录取中彰显魅力 案例:某省理科考生黄家强,2008年高考分数632分,高出当地一本省控线39分。一本第一志愿报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专业志愿依次是石油工程、地质工程、自动化、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第二平行志愿依次填报太原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长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该生档案被投进中国石油大学,  相似文献   

10.
当前,石油工程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对人才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对石油工程的影响,以及信息化背景下对石油工程人才的新要求,随后探讨了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包括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不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缺乏,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强化实践环节、与企业合作、建立创新实验室等,以提高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推动石油工程领域的发展。本文对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