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雷 《视听界》2010,(2):47-50
制播分离不是我国广电体制改革的新名词,在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曾经是备受业界关注的热点与重点问题。但是,由于体制内缺乏改革动力,体制外难觅改革机遇,在历经了一场如火如荼的热议与鼓噪之后,制播分离改革归于沉寂。目前,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素华 《东南传播》2014,(10):81-83
我国各级电视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了"制播分离"的尝试。本文旨在从时代、技术、环境的变迁,借用约翰·费斯克关于电视文化的两种经济理论,分析我国制播分离的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探讨当前互联网时代,地方电视台制播分离的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广电行业的制播分离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广州、上海和北京等城市出现第一批节目制作公司,电台电视台以广告置换或现金购买等方式选择其节目.虽然发展了20年,但在业内有关制播分离的概念和实质还存在很多的争论.  相似文献   

4.
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是创新广播电视制播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在改革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节目制作的问题、社会制作公司生存的问题、政府规制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人事、节目知识版权、节目质量评估机制、制播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本文从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发展的概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三个方面来论述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雷 《视听纵横》2009,(1):14-18
在中国电视体制改革进程中,制播分离(或者说制播体制改革)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字眼。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一概念的提出,就已经承载着中国电视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就与光荣使命。而在今天,对它的探讨和实践,更多的是反映改革开放30年后我国电视产业改革的现状与瓶颈,以及一种正待摸索的趋势与方向。鉴于此,以制播分离为着眼点,本文将从市场化和产业化改革的角度,  相似文献   

6.
制播分离与中国广播电视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上海文广集团开始的制播分离改革拉开了中国广电改革的帷幕。本文界定了制播分离的内涵,分析了改革的背景,并归纳了国内制播分离的四种模式,同时论述了广电制播分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而阐明了广电业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制播分离已经成为我国广播电视业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从总结各地制播分离改革的实际情况入手,概括了我国制播分离改革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制播分离改革对广播电视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推进我国制播分离改革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8.
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是当前我国推进电视体制改革和产业化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必然选择。借鉴其他国家电视产业化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制播分离制度改革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美国电视节目的运营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报告了其对我国制播分离制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毕琴 《新闻世界》2012,(5):59-60
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长期以来的广播电视系统的制播模式以后得出最适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制播模式,论述了制播合一和制播分离这两种制播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并以河南省电视台第九频道新农村频道为例,得出制播分离比制播合一更加适合在中国发展,制播分离改革对我国电视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我国当前电视广播制播分离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城市广播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我国当前电视广播行业制播分离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播分离是电视产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市级电视媒体的体制改革中制播分离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制播分离的提出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电视产业中制播分离的改革也在以各种形式推进。本从我国电视产业的现实问题入手阐述制播分离的必要性;重点结合网台分离的思想重新理解制播分离的形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改革的推进;讨论包括改变我国电视产业链中各环节盈利模式在内的制播分离的影响;最后针对制播分离改革提出我国电视产业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3.
制播分离在今天看来,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制播分离有着不同的内涵,并且不断地演化。我国的制播分离其实也走过了十多个年头。1999年"国办发(1999)82号文件"中明确规定对广播电视实行"网台分营"(即电视台和作为节目供应商的电视网分开经营);2009年11月28日,全国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研发高层论坛在福建泉州举行,国家广电总局再次高调提出电视制播分离改革。制播分离无疑是市场化、软硬分离(网台分离)之后的自然路径,也是对我国广播影视行业系统多重属性(宣  相似文献   

14.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理论新论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高波 《图书馆杂志》2002,21(7):23-26
1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研究现状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统一、协调的复杂系统。我国理论界对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首先提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这一理论问题的是上海地区文献资源共享协作网和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系联合课题组。该课题组在对上  相似文献   

15.
制播运作制度的演变轨迹 1.制播合一走向分化,制播分离范围廓清.我国广播电视业诞生伊始采用制播合一的运作体制.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助力电视事业的变革,制播一体逐渐走向分化.长期的自制自播导致节目内容缺乏新意,生产成本过高加速了制播合一制度的衰落.制播分离模式应运而生.最初,制播分离是由政府推动,以政策为引导,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对新闻及严肃性节目不实行制播分离,而其他节目可以实行开放式运作,由社会制作机构来完成.社会广播影视制作主体主要负责生产通用性节目,如娱乐类、体育类等意识形态性质不强的节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卜卫副研究员著《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一书 ,由新华出版社 2 0 0 1年 1 1月出版 ,本书有 32万字。本书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关于儿童与媒介的大型土化研究。西方从 2 0世纪 2 0年代电影流行开始研究媒介与儿童 ,至 50年代电视普及、 80年代电子游戏以及 90年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 ,已积累了许多理论和研究经验。我国从 80年代电视普及进入大众传播时代 ,当时在媒介与儿童研究方面几乎没有任何积累。本书研究在分析西方媒介与儿童文献的基础上 ,认真探讨了我国儿童的媒介使用及其影响的问题。本书研究所提…  相似文献   

17.
刘勋 《现代传播》2004,(5):134-135
随着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 ,我国各级电视台在继续发挥喉舌功能的同时 ,也越来越重视经济效益 ,进行了大量有益的产业化、市场化经营的探索。制播分离的大思路是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分开 ,电视台主要管理节目播出 ,而节目的制作由市场来进行。这种模式在节目制作中引进竞争机制 ,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来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 ;同时可以吸引大量社会资金投入到电视节目的生产过程中 ,减轻各级电视台资金匮乏的压力。电视剧生产与部分栏目已经实行制播分离制度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等在上世纪 90年代就已经脱离电视台…  相似文献   

18.
陈鹏 《视听界》2005,(4):33-35
在报业媒介初尝产业化甜头的今天,作为我国主流媒介之一的电视媒介却走在了后面,改革面临坚冰,电视业亟需破冰而行。就此,本文分析了作为破冰之举的“制播分离”制和节目公司化运作,对“制播分离”提出的社会背景和实施的必然性进行了探讨,并立足于实践意义而理清了理论线索,提出了“制播分离”实施的三大架构,对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予以了预见,并就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思索。  相似文献   

19.
制播分离还是分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播分离是近年来中国电视产业界的流行词语。遗憾的是,业内外的人士(包括不少学者)在言及制播分离的时候,多是在畅谈它的种种好处,痛陈原来制播合一的诸多弊端,而对制播分离的内涵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则懵懵懂懂,语焉不详。这是很危险的。因为理论和认识上的含混不清,必然导致实践上的盲目和失误。本文拟结合国内外电视产业的实际,试对播制分离及其与之相关的制播合一、制播分立等概念,作一粗浅的探讨和分析。制播的三种关系众所周知,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是电视产业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在世界上,两者的关系虽然因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20.
王朋进 《视听界》2014,(5):31-35
作为市场主体的电视台和节目制作机构如何适应制播分离推进这一政策变化,如何在这一新的市场机制中运作有利于己的方式,以实现有效的制播分离?本文以欧美节目市场为例,分析完善的节目市场需要什么、节目市场如何形成"人才蓄水池"、节目制作流程如何规范等问题,指出中国电视节目市场实现有效的制播分离的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