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8 毫秒
1.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将改革课程设置过于统一的局面,充分发挥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补充国家和地方课程留下的空间,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促进区域内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我们改进评价方式,采用文本评价与实施情况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校本课程.在对校本课程开发情况进行文本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评价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我们将实践中的做法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2.
2002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开始在省级实验区推广,山西省的11个省级实验区课堂教学改革成绩显著,参与课程改革的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此次新课程改革涉及中小学的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管理、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评价考试体系等义务教育教学的所有方面,是义务教育领域的全方位改革。它改变了以往中小学课程都由国家统一设置的传统,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同时对国家课程教材的开发也引入了竞争机制,实行一个课程标准多家出版社参与开发,一个国家课程学科多套平行教材竞争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姚碧林 《中学生物学》2009,25(12):55-56
1课程开发的背景及基础随着教改的深入,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的理念已被广泛接受,这一模式改变了单一的国家课程设置体系,赋予地方和学校对课程管理实施的更多的主动权。如何开发适合本地本校的各学科的校本课程?对每所学校来说,都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也是一次艰难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王金云  杨阳 《天中学刊》2011,26(3):132-135
黄淮学院课程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课程管理意识薄弱,教师缺乏课程管理权利,校本课程开发困难重重,考试制度制约着课程管理的落实,学校缺乏课程管理运行良好的氛围。针对存在的问题,黄淮学院应从三级课程设置的权限、学校课程规划、课程实施的保证与支持、课程的监督与评价等方面建构课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王金云  杨阳 《天中学刊》2011,(2):132-135
黄淮学院课程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课程管理意识薄弱,教师缺乏课程管理权利,校本课程开发困难重重,考试制度制约着课程管理的落实,学校缺乏课程管理运行良好的氛围。针对存在的问题,黄淮学院应从三级课程设置的权限、学校课程规划、课程实施的保证与支持、课程的监督与评价等方面建构课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发展取向与运行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正式提出了“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教育部将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构成的分级课程管理体制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无疑,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推行将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得益彰。那么,其作为一项新的课程政策是以什么为发展取向?将沿着什么思路运行?只有明晰这两个问题,才能使我国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一、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历史与现实的选择(一)从对立…  相似文献   

7.
课程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课程国际化的进程迫切要求我国大学的课程管理与国际接轨。课程管理体制、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是大学课程管理的核心部分,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美、法、英三国的大学课程管理的发展改革,对我国大学课程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以专业设置改革为契机,促进课程管理改革;课程设置强调基础性、实践性、交叉性和国际性;课程实施以学生为本,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促进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8.
美、法、英大学课程管理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课程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课程国际化的进程迫切要求我国大学的课程管理与国际接轨。课程管理体制、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是大学课程管理的核心部分,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美、法、英三国的大学课程管理的发展改革,对我国大学课程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以专业设置改革为契机,促进课程管理改革;课程设置强调基础性、实践性、交叉性和国际性;课程实施以学生为本,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促进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9.
改变传统中央集权式的课程管理模式,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政策。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规定: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联合使用,占总课时的16%~20%。这意味着学生在九年的学习中,约有一年半的时间要学习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全国各省市开发和管理地方课程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课程管理体制指的是课程管理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及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领导管理制度。建国以来,我国在课程管理权限划分方面一直走不出“放权-收权-放权”的怪圈。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课程行政主体之间,找不到如何合理划分课程的管理权,课程管理权在三个课程行政主体之间摇摆。  相似文献   

11.
海外传真     
瑞典的课程管理模式瑞典长期以来实行的课程管理模式属于中央集权制。国家议会决定课程的基础方向 ,教育委员会进一步研究课程政策 (包括确定课程目标、设置、内容、教学方法等 ) ,教育委员会之下的各教育机构 (包括郡教育委员会、地方学校董事会等 )皆为执行机构。而1991年时 ,国家议会颁布新的教育法 ,确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课程管理体制 ,并成立国家教育司取代原国家教育委员会。这便意味着课程管理权的逐渐下放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地方、学校也确实具有更多自主权。国家教育司直接受教育与科学部领导 ,负责全国所有包括课程…  相似文献   

12.
王彦怀 《河北教育》2010,(11):36-37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落实国家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重要内容,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的独特性。按照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规定,校本课程规划、设计的权利主体是学校,对应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管理承担的职责肯定不适用于校本课程,那么,县级教育部门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应承担什么责任、发挥怎样作用呢?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芬兰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加上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进步,芬兰政府意识到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性。芬兰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管理、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具体包括:尊重天性,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重视科技与外语课程;课程管理分散灵活,实行"不分年级制";增加课程设置的弹性;整治教师队伍,为课程改革提供师资保证;政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财力保障。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忽视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引导,对性别造成的学习差异不够重视,缺乏统一客观的课程评价标准等。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启示我们:要注重课程设置的公平性;增加课程设置的弹性;提高师资队伍质量,使其具备配合国家课程改革的综合素质;建立全面而严格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估制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课方案以及课程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献资料、归纳综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改革潮流;论证了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构想和权责分配以及开发模式,提出了实现体育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改革建议。这对于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具有积极意义,对于贯彻、实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瑞典长期以来实行的课程管理模式属于中央集权制。国家议会决定课程的基础方向,教育委员会进一步研究课程政策(包括确定课程目标、设置、内容、教学方法等)教育委员会之下的各教育机构(包括郡教育委员会、地方学校董事会等)皆为执行机构。而1991年时,国家议会颁布新的教育法,确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课程管理体制,并成立国家教育司取代原国家教育委员会。这便意味着课程管理权的逐渐下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地方、学校也确实具有更多自主权。  相似文献   

16.
课程是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关键部分之一,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市场应变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塑造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必须在课程这个层面上进行改革与建设。国外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如课程管理、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和课程大纲等,对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在本世纪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关于课程资源的探讨越来越多。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过去的国家集中管理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转变。随后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都按照国家政策的指示突出强调地方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其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地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一种新的课程变革模式、一种新的课程管理模式,作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为学校特色的体现,如同课程开发具有多种程序一样,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也具有多种观点,但无论采用什么程序开发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都是关键所在。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大体可分为开发参与者因素与环境因素两大类。开发参与者因素包括教师、课程专家、学校领导者与管理者、学生及家长等、环境因素包括物理性和政治制度、领导、文化等软环境。  相似文献   

20.
形成一个科学有效、合理实用、体现办学特色的课程设置方案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关键环节,是在学校层面创造性地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实现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的统整与融合的载体和平台。在课程设置方案研制过程中,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应通盘考虑各种课程设置方案的构成因素和运行制约因素,科学合理地设置和安排课程,尽量降低学校课程管理的成本,避免造成大量的人、财、物的浪费。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只有经过学生的选课过程才能生成实际意义上的课程表,各类课程表是记录课程设置方案运行过程的重要标志,是规范和引导学生选课过程的重要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