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档案与法律     
人们都在法律的监督下生活。而人们的每一步足迹都会在档案里留存。法庭上当事人的主张需证据证明,档案是最真实、有力的证据。因为档案是人们的社会活动留下的原始记载,这些记载在留存时是无法预见到以后会发生什么情况的,所以一旦出现了纠纷和争议,这些档案便是原始证据。  相似文献   

2.
在法律实务中,电子文件的证据效力一直饱受争议,所以,在行政程序和司法审查中对电子文件的证据资格、证据能力、效力位阶往往是行政相对人和案件论辩双方争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廖柏寒 《出版广角》2021,(21):84-87
区块链技术赋能网络版权产业治理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具有"信息透明有利于促进版权交易""信息不易篡改有利于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可追溯性强有利于明晰权属争议"的优势,能助推网络版权产业有序发展,破解司法取证难题.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通数字作品登记存证、在线交易存证、侵权维权存证三个关键环节,是未来网络版权保护领域区块链运用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国内不少新闻媒体在实施舆论监督时频频惹上官司,有的还连遭败北,让人感到烦恼不已。细究其败因,往往出在拿不出证据证明没有侵权这个关节点上。因此,新闻从业者研究证据,强化证据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何谓证据?所谓证据是个法律用语,是指法官据以认定案情的材料。通常在审判案件时使用的证据,包括证人的证言、物证、被害人的陈述、被告的供状、鉴定结论等,因为这些证据是一种可见载体,能够在某一方面记载和再现曾经发生过的事实。新闻记者从事批评报道,要求掌握的事实证据,是指能够证实自己所报道新闻事实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一、提前取证意识 记者日常采访时,一般只注重了解与新闻有关的事实,却往往忽视对所了解到的新闻事实进行证据收集,对可能发生的纠纷缺乏证据准备.从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新闻纠纷看,大多是人家找上门来甚至被起诉了,记者才急急忙忙去找证据.  相似文献   

6.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谁主张谁举证"规则.这个规则包括原告对其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进行举证和被告反驳原告诉讼请求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两个方面;败诉责任由举证不能或不足者承担.现以与出版界密切相关的著作权侵权诉讼为例,进行阐释说明.  相似文献   

7.
《信息系统工程》2002,(9):26-26
为了加强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管理,解决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问题,中国证监会编制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监控系统”。系统接受商业银行报送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帐户及其余额,并与证券公司所报送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总额监控的方法监控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网络信息产品交易中“柠檬”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网络环境下信息产品交易中存在的“柠檬”问题,以“柠檬”理论为依据,分析了网络信息产品交易中存在的“柠檬”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并结合实例论证了社会的四个不同主体政府部门、网络信息产品提供商、网络信息用户、网络信息中介在解决“柠檬”问题时应采取的对策,以达到提高网络信息市场交易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电子文件证据的法律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振杰 《北京档案》2004,(11):30-31
电子文件证据的可采性,就是指它可否作为证据被法律以及司法程序所接受的问题.学术界已经达成一致,即承认电子文件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即具有它自己的证明力,但电子文件证据是一种新型的证据,相比传统的证据类型而言,有其独特之处,目前学术界对于电子文件证据地位争议较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相似文献   

10.
数字时代,电子文件与电子证据互为背景、一体两面。调查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十四条第一款“档案管理方式保管”与“正常业务活动中形成”两项为审判依据的裁判文书,解读所涉及电子证据的采信依据与未采信原因,指出当前“档案管理方式保管”与“正常业务活动中形成”电子文件证据效力的发挥在“内容覆盖”与“形式规格”方面存在障碍。从全链可控、规范保管、属性转化、多方协同四个方面为实施“司法可认证”的电子文件管理提供建议,包括:多款项形成证明合力,“源头”管控便于审查认定,列明清单助力司法理解,认证指引助推证据采信。以期为机构电子文件证据效力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辅助其合理避免纠纷、应对诉讼风险。  相似文献   

11.
杨建林 《情报学报》2020,39(2):125-134
与社会学等传统的社会科学相比,情报学的学科地位明显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情报学还没有形成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基础理论体系,情报学领域内争议较多,内行、外行对情报学的认知都不深刻。文章在剖析情报学理论流派、情报学范式的基础之上,探讨情报学各个研究领域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广义情报系统体系结构模型,进而给出整合情报学现有理论体系的基本思路以及重构情报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六点建议。其中,广义情报系统体系结构模型是重构情报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基础,它将基于信息管理框架与知识管理框架的管理科学范式、基于intelligence的软科学范式、基于information的图书信息学范式这三大范式统一在一个模型之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北京全景视觉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诉成都日报社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为引入案例,探讨此案中关于电子证据的认定争议。系统比较了人民法院保全、公证处保全、市场现存第三方存证机构保全三类电子证据保全途径的优势与局限性,指出目前电子证据保全的重点与难点在于确定保全机构公信力与资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实时保全,以保障电子证据生成、传输、存证全程的真实性。进而从证明力、专业经验、资质和效率方面分析了档案服务机构参与电子证据保全的优势,提出了“档案服务机构全程管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相关行业协会监督与评估+公证、鉴定、司法机构合作增强证明力”的电子证据保全模式,并为该模式的推进提出建议:实现切合司法需求的电子文件实时保全与全程管理、推进档案服务外包行业的规范化建设;拓展与公证、鉴定等机构的业务合作。为档案服务机构的服务拓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从数字图书馆和著作权人两个角度讨论传统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在网络时代面临挑战的基础上,认为北欧国家的扩展性集体管理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解决方案。据此,简要概述了扩展性集体管理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将该制度应用于数字图书馆的可行性。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适用范围、执行组织的指定、“退出”程序、争议解决、费用分配程序和使用条件等六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面向数字图书馆的扩展性集体管理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认知与保障两个角度,结合档案、口述档案与电子文件三个研究对象,梳理我国档案学语境下的“真实性”论题演进脉络。研究发现:在真实性认知方面,档案真实性争鸣由档案学视角转向多学科视角,口述档案真实性论争由国外争论引介演变为国内真伪之争,电子文件真实性讨论由替换传统档案原始性到对接电子证据真实性;在真实性保障方面,档案真伪鉴辨由经验鉴定法发展至多元鉴定方法与技术,口述档案真实性保障由整体性探索走向精细化分析,电子文件真实性保障从探索到发展再到创新性突破。进而提出以下研究展望:构建档案学语境下的真实性概念体系;拓展新型档案管理对象真实性保障研究;重视档案真实性保障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因镜像服务导致的著作权纠纷案件占了我国图书馆著作权纠纷案件总量的绝大部分,文章选取其中的11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目的是使图书馆能全面、正确地了解和掌握镜像服务中的著作权保护规则,提高科学管理与合法使用著作权的能力,并在纠纷发生后有效地化解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日益成为解决公民、法人等与档案主管部门之间争议的主要途径,构成当事人权益保护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基于2000年以来342份档案行政诉讼裁判文书进行实证研究,讨论我国档案行政诉讼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特点,并进一步分析考察档案行政诉讼裁判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法院级别、被告级别、原告有无聘请律师、原告是否提供证据、被告是否含有档案馆与裁判结果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本文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为完善档案行政诉讼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提出对策:未来应当加大对原告的保护力度,完善档案行政复议制度,健全档案行政诉讼证据制度,明确档案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和档案主管部门职责,深化档案主管部门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开展面向知识管理的国家科研项目集成化文件管理体系构建研究的设想及其理论模型,以支持具有跨部门和跨系统管理特点,多元化和多层次服务特征的国家科研项目知识积累、共享、交流和创新:为科研项目全生命期的知识资产动态捕获、增值保存和有效复用,文件流、知识流和和科研工作流无缝集成提供理论与应用支持,以完善我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基于证据的国家科研项目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加州大学数字图书馆为例,介绍了该图书馆开展科研数据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流程,并就其架构、模式和方法进行了论述,着重探讨了学术图书馆在数据管理体系中可以承担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Geospatial data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conservation, and science-based projects. The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 use of spatial data becomes significantly more complex when the efforts involve a myriad of landscape-scale projects combined with a multi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There is sparse literature to guide users on this daunting subject; therefore, we present a framework of considerations for working with geospatial data that will provide direction to data stewards, scientists, collaborators, and managers for developing geospatial management plans. The concepts we present apply to a variety of geospatial programs or projects, which we describe as a “scalable framework” of processes for integrating geospatial efforts with management, science, and conservation initiatives. Our framework includes five tenets of geospatial data management: (1) the importance of investing in data manage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2) the scalability of content/efforts addressed in geospatial management plans, (3) the lifecycle of a geospatial effort, (4) a framework for the integra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in a landscape-scale conservation or management program, and (5) the major geospatial considerations prior to data acquisition. We conclude with a discussion of future considerations and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明显增多,专利、商标等纠纷诉讼层出不穷。在此类诉讼中,相关证据的采集十分重要。图书馆作为大量收藏出版物的专职机构成为人们收集证据的首选之地。在读者自行收集的资料往往由于缺少第三方监督而被法庭采信较少的情况下,国家图书馆适时推出了由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全程检索、复印并出具书面报告的新型文献检索复制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