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文章从翻译目的,翻译文本,翻译策略的选择三个方面分析阐述了翻译的根本属性是翻译文化。首先,翻译的目的就是透过一种语言忠实、准确地再现另一种语言所反映的思想和文化,这一根本目的决定了翻译的任务就是实现原语和译入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完成文化传递。其次,拟翻译文本的选择是受文化影响和制约的,文本翻译本身就是对文化的翻译,文化又借文本得以体现。最后,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之争实则为一场文化之争。  相似文献   

2.
翻译规范与严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芳 《培训与研究》2006,23(3):127-129
翻译规范论主要是从描写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翻译是涉及两种文化的社会文化活动,因此它必然受两种不同的文化规范限制。严复的翻译向来是翻译界评论的焦点。在他翻译里出现的种种不正常现象都是受当时的翻译规范制约的结果。本文就试图用图里的翻译规范论来解释严复的翻译,探讨严复翻译过程中所遵循的翻译规范,以给予他的翻译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翻译生态和翻译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翻译理论视域中的翻译行为九大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翻译行为的翻译生态环境。这九个要素形成了三个层次,即原语、译本和目标语之间的语言层面,原语文化、翻译行为和目标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层面,原作者、译者和受众之间的主体层面。主体层面要素构成了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翻译生态,而语言层面与文化层面构成了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翻译环境,而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和谐共存就达成了翻译生态与翻译环境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文化和语言紧密相关,字幕翻译的困难也常源自这两方面.因此,如何处理文化词语是字幕翻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字幕翻译中的文化词语翻译模式进行研究,从中找出文化词语翻译的一般规律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探讨什么是翻译,什么是文化,以及翻译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来阐明翻译是翻译文化,因此对文化之间的媒介——翻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想当然地去从事翻译工作,翻译者要站在目标语的角度,并且不能抹杀原文本的文化特点去从事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6.
翻译既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文化缺省是汉英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汉英翻译中,文化缺省翻译的处理应本着文化平等的态度,适应文化交流的客观要求.文化缺省现象处理得体,译文就畅快;反之,则译文模糊,表达不清.应采用合理的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传达原作所蕴涵的语意和文化信息,扫除阅读障碍.  相似文献   

7.
魏琼 《考试周刊》2011,(65):27-28
注释性翻译和解释性翻译是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在翻译和文化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文化翻译与语义等值的关系、解释性翻译和注释性翻译与文化传递的关系,以及由于文化空缺而造成的解释性翻译与注释性翻译的必要性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对翻译教学的几点启示,指出这一转向实质上是翻译研究重心的调整,它从新的视角看待翻译的性质、译者的地位以及翻译与文化、翻译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文化转向促使我们从文化层面上对翻译教学进行整体性思考。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培养学生翻译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我国翻译发展进程中出现重视语言轻视文化、重视微观轻视宏观的现象,详细阐述对翻译文化意识的认识,通过推进文化观,确立翻译指导理念,以多元文化为视角深刻探究翻译实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我国关于翻译主体性研究的现状、谁是翻译主体和翻译主体性的内涵及特性等几方面,探讨翻译主体和翻译主体性问题,以确立译者的文化创造者身份和翻译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1.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的交流。汉英商标词在构成、类型及寓意等方面均表现出诸多差异,所以,商标词翻译,除了要研究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外,更要研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消费心理和审美价值的差异,了解消费者的态度、行为和特征。成功的商标词翻译能使消费者产生一种购买的欲望,从而为商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刘丹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23(11):100-103,124
翻译作为不同语言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在社会生活和学术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翻译界对于翻译“不可行”的声音一直没有消逝过。尽管如此,前人对翻译可行性的理论研究和对德汉翻译具体的实践探索表明,德汉互译具备可行性,不同的语言之间存在清晰的、奇妙的关联性和相似性,这为翻译工作提供了积极而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指出了译界所存在的对翻译实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翻译研究不应只是定位在对双语转换的研究上。中以实例说明多语转换不仅有存在的合理性,而且也促进了世界各大、小语种优秀化的互动交流;同时也指出了多语转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译事之难”。中认为,多语转换研究应成为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译论研究应共同商讨、努力探索多语转换现象以发现多语转换原则。  相似文献   

14.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习语是语言的精华,也是一个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由于受不同文化的影响,英汉习语中包含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与文化信息。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物质文化、宗教信仰等对英汉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的形成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信息的传递。而不同的民族孕育了不同的文化,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两种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差异。翻译对文化差异的处理一般采取归化或异化两种方式,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以期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6.
浅谈文化背景与英汉翻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必然涉及两种文化,翻译实质上是不同文化的交流。笔者在文中拟就文化背景与翻译的关系、文化背景对于翻译的制约以及如何在翻译实践中进行文化背景教学等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翻译问题不单单是语言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它受到语境的影响与制约。语境顺应性是人类语言的特征。翻译活动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活动,更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移植活动;翻译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两种语言,更涉及两种文化。  相似文献   

18.
互文性理论强调文本的动态生成过程,而翻译则是社会语境中不同语言、文化、主体和权力话语下的产物。二者共生互补,相辅相成。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也为长期处于争论漩涡中的翻译“意义”中心论、翻译定本说和重译现象带来了新的启示,提供了更加客观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9.
范畴化、原型范畴理论是人类认知世界规律的概括。人们在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认知命名的过程中,总在遵循着这种规律。然而,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秽世间事物命名的范畴化过程、视角或侧重点是不相同的,因而即使是最简单的翻译也是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范畴认知转换。英汉语“笔”概念的范畴认知转换就足以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陶永菊 《海外英语》2014,(15):152+154
Translation is formally a process of language transferring but in essence a proc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ranslation serves as a bridg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Language,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rm the basis of translation. Successful translation requires proficiency in languages and complete understanding two relevant cultures.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five common cultural obstacles hindering CE transl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cultural conflicts, culturalloaded words or expressions, cultural defaults, and cultural images and then gives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solu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