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王瑞 《时尚球类》2006,(4):12-12
2006年第五届女子金属地掷球世界锦标赛在温州落下帷幕,中国选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社会上有人对这次中国队拿下三枚金牌持怀疑态度,认为这只是一个偶然,岑伟飞拿到冠军是一个偶然,为了让人们对世锦赛有更多了解,笔者采访了国家地掷球队总教练高卫。[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张莺 《时尚球类》2007,(1):34-35
2006年10月,浙江温州,国际地掷球赛场上连续三次升起了五星红旗。中国运动员第一次站在了地掷球国际赛场的最高领奖台上。这是地掷球运动项目二十年来第一次在亚洲、第一次在中国、第一次在浙江举办的世界性大赛,也是第一次由高校负责具体承办事宜的世界性体育锦标赛,同时还是社会性体育项目第一次“体教结合”后举行的世界性大赛。 郭晓敏、王美、岑伟飞,这三名实现中国地掷球金牌“零的突破”、创造奇迹的女将都来自浙江。如今,只要提到中国地掷球,人们就会想到浙江。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应祖明自豪的表示:“地掷球运动,浙江选手是主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高卫 《掷球运动》2004,(4):22-22
1992年10月17日,这看似普通的日子,对中国地掷球界来说却显得极不寻常,因为在意大利美丽的海滨城市奥西莫市正举行第一届地掷球世界杯的决赛。当仅有八年球龄的中国地掷球队不畏强手、顽强拼搏,以五战五胜的成绩荣登冠军宝座,为我国取得了第一个地掷球世界冠军时,在场的每个中国人都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我们终于拿到了世界冠军!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相似文献   

4.
《时尚球类》2006,(3):4-5
又一次迎来了全国老年地掷球比赛.地掷球界的老年朋友们又一次欢欢喜喜地相聚了,切磋技艺,以球会友,这又怎能不成为老年地掷球爱好者每年一度的盛会呢?这也是舞钢市第一次承办全国性的体育赛事,对于这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小城来说,他们为全国老年地掷球做了一件好事,而这次比赛又犹如一座桥梁,架起了舞钢与全国各地朋友的友好往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王俊 《时尚球类》2006,(2):35-35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得悉地掷球家族中金属、小金属地掷球成功入围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高兴之余.突然想起了曹植的这首《七步诗》。身为地掷球家族的前辈,绚丽多彩,曾为家族带来诸多荣誉,有着光荣与梦想的塑质地掷球却无缘三体会,这无论如何让人觉得有点悲哀。5月底.当她看着弟弟妹妹在历史文化名城的苏州表演时,不知将有怎样的心情?也会变然十分悲伤,吟起曹子建的这首诗吗?会觉得自己年老色衰无人垂青了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地掷球已进入了今年的全国体育大会,每一位掷球人在欣喜的同时也应该有更高的期冀:掷球,什么时候可以亮相奥运赛场? 回顾中国掷球20年的发展,成绩固然喜人,但仍有许多不足:普及程度低、参与人数少、受重视程度不够……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今天,职业体育迅猛发展,这一切为掷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这其中.掷球强国意大利在此项目上的市场化、职业化运作十分成功,现有3000多个掷球组织,仅塑质地掷球一项就有10万余职业运动员。2006年5月13日,国际塑质地掷球联合会主席同意大利队访问了西安体育学院。期间,他们就掷球运动的职业化、市场化提出了宝贵意见,联系中国国情,我们可以从中归纳为以下几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时尚球类》2005,(2):5-5
7月20日,在德国举行的第七届世界运动会金属地掷球比赛中,中国选手王美夺得金属地掷球连续抛击比赛的银牌。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世界运动会上取得的第一枚银牌,同时她还以34分的成绩平了亚洲纪录。  相似文献   

8.
徐勇 《掷球运动》2004,(4):38-39
1984年地掷球引入我国后,很快在浙江大地上生根开花,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了浙江省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重点项目之一。在各级比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仅2004年9月在法国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女子金属地掷球锦标赛上,浙江工贸学院队就夺得了1个亚军、2个第4名、1个第5名和1个第7名;有2人2次打破亚洲记录,2人3次打破全国纪录。浙江省地掷球协会被评为浙江省1998~2002年度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2003年度全国“开展地掷球运动突出贡献单位”。  相似文献   

9.
周勇 《掷球运动》2004,(2):12-13
作为一支企业业余掷球队,西安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掷球运动的发展已有十余载历史,曾获全国地掷球锦标赛团体冠军、女单冠军,并曾代表中国参加过世界俱乐部冠军杯赛,取得辉煌的成绩。在刚刚结束的“2004年全国塑质地掷球锦标赛”中,这支队伍又取得了女子团体第3名和男子单打第2名的好成绩。其所获成绩离不开教练与队员在正确处理两者关系基础上的团结拼搏,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1986年4月,我省派人参观了国家体委在杭州举办的首届全国掷球比赛,并认真听取国际地联专家的掷球讲座。同年10月举办全省70多人的掷球训练班,又修建了4块掷球场地。就这样,四川掷球运动走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党源 《时尚球类》2007,(1):22-22
从1984年地掷球运动首次引进中国,到2006年温州世锦赛上中国队3枚金牌的优异成绩;从刚进入中国时的不被多数人认可,到现在的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地掷球在中国20多年风雨历程里凝聚的是掷球人的期待与努力。在教练员、运动员和广大地掷球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地掷球运动已经逐渐开始在中国普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时尚球类》2005,(4):27-28
2005年是中国掷球如沐春风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掷球收获颇丰。其中最大的惊喜是,2006年5月在江苏苏州举行的全国体育大会中金属地掷球将首次以正式身份亮相。自1984年塑质地掷球引进中国以来。从鲜为人知到蓬勃发展;从1986年第一届全国地掷球比赛(男子)的7个单位参赛.到2005年的47个参赛队。2003年中国掷球运动专业杂志《地掷球运动》诞生.发展为《掷球运动》到如今的《时尚球类》。我们看到掷球运动就像燎原的星火.在华夏大地点燃人们的热情.激起人们对于健康的追寻.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13.
想要打好地掷球就要从平时的训练抓起.从“三严”、“两树立”、“一坚持”入手。 所谓“三严”,第一是严格训练.就是按照掷球的各项规则要求从严训练。第二是严格要求.按照掷球规则及各项制度比赛.不徇私,第三是严格管理,对器材、球场的保养使用都要有制度可循.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相似文献   

14.
20年来,在广大掷球爱好者的辛勤努力下,掷球运动在中国逐渐普及、推广,为全民健身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实现了为国争光。《掷球运动》杂志的创刊,必将会为掷球运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运动二部,向广大掷球爱好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5.
老牛 《掷球运动》2004,(3):36-36
人们提起地掷球,总会把它和老年人联系起来,认为它是老年人的运动,其实这是一大误解。地掷球有很多种玩法,仅不同种类的球就有6种,而每种球都有几种不同的比赛方法。在这十几种玩法中,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个。对于那些爱美的女性朋友来说,体态的健美是她们尤为关心和注意的事,而以往的瘦身运动大多枯燥乏味,这样极易使人产生厌倦等不良情绪,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到身体的机能,瘦身的效果也要大打折扣了。  相似文献   

16.
启发 金属地掷球成为全国体育大会项目,应该说是各界对地掷球运动的认同,这对地掷球这个年轻而极富生命力的运动项目来说,无疑是件好事。因为全国体育大会是我国三大综合性体育赛事之一,有相当大的观众和媒体基础,对地掷球的宣传和推广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新项目总会先引起人们的好奇,从而产生兴趣,然后参与到这个项目当中来,这也符合人们的心理以及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地掷球运动发展,给参加地掷球运动的队员创造美好的环境,山西地掷球协会委员庞伍美,在植树节期间,带领30多名中老年地掷球爱好者,在地掷球场地周围。植杨柳树118株,并设了7条固定长凳。环境美化了,吸引着更多中老年人参加到这一运动中来。  相似文献   

18.
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于2006年5月30日在苏州落下帷幕,作为首发挺进三体会的地掷球项目对全国观众来说是一次精彩亮相。而陕西代表团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西安体育学院地掷球队为陕西赢得四金、二银、一铜、一个第四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9.
2006年4月16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晓敏表示“要改变中国地掷球运动底子薄的现状.就必须采取各种形式.特别是在农村和学校推广和开展这项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且老少皆宜的运动。”这一高瞻远瞩的思路抓住了实质,解决了地掷球运动人才缺乏的根本问题。号召有力.立竿见影:如今河南省鹤壁市已在100多所中小学体育课中开展了小金属地掷球运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3月12~14日,修水县地掷球协会在修水晚晴乐园地掷球场举行了老年妇女地掷球比赛。共有16支队伍,68名老年妇女参加。比赛采取A、B两组循环三人赛,经过三天激烈的角逐,A组由县公安局地掷球队获得第一名,B组由县财政局地掷球队获得第一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