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微电解、Fenton试剂在处理工业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微电解、Fenton试剂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作用机理,初步探讨了C、Fe、H2O2、NaOH投加量、pH及反应时间对水样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仅Fenton过程作用时,色度去除率达到98%以上,处理后水样色度小于5;当微电解反应pH控制在4.0时,有大量的白色晶体析出,很容易过滤出去,在工业上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实验的最佳条件为pH值为4.0,Fe:C为0.6,时间为12小时,此时COD可以从21860 mg/L下降至4558mg/L,COD的去除率达79.2%。  相似文献   

2.
以西北某炼化企业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铁炭在水中微电解作用有效降解CODCr的作用机理。通过微电解降解炼油二级出水CODCr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Fe/C质量比为3∶2,海绵铁投加量为15g/L,反应时间为2.5h,反应pH为3,填料粒度范围在1~2mm。在最佳参数运行下,出水CODCr去除率高达75%以上,达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出水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研究了以不锈钢片单独做阳极和以活性碳纤维毡片(+不锈钢)的复合阳极对TNT废水电解效果的影响,并对电解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原废水的TNT浓度为70—90mg/L,COD约为290—340mg/L,PH为7.5—9。实验数据显示,当槽电压为10V,PH值为3,外加电解质Na2SO4lg/L,极板间距为4era,电流密度为15mA/em。,搅拌转速为260r/min,电解2h时,以活性碳纤维+不锈钢复合材料为阳极处理原废水,对TNT和COD的降解率分别为66.6%和55.5%,然而单独以不锈钢材料为阳极情况下,对TNT和COD的降解率仅为43.5%和24.7%。结果表明以活性碳纤维+不锈钢复合材料为阳极对TNT废水中的有机物的电解效果显著,对实际工程废水处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技术降解橙黄G偶氮染料废水,借助紫外光谱分析了其降解过程,考察了多种因素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染料初始浓度和电解质浓度可提高橙黄G的降解率.改变溶液的初始pH值,橙黄G的降解率随溶液的初始pH值升高而增加.橙黄G降解60min后,无催化剂时,降解率达到71.68%;在催化剂Fe^2+和Mn^2+存在时降解率达到92.48%和89.69%,COD去除率为95.85%和63.44%;H2O2存在时,降解率达到78.91%.  相似文献   

5.
通过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考察了电-Fenton法处理染料废水的效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得出:在电解时间为100min,电解质投加量为16g/L,pH值为2,电压为14V的条件下,COD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色度去除率可达99%。此方法具有高效、去除效果好、经济适用等优点,在染料废水的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硝基苯是生产多种精细化工产品的中间体,工业用途广泛,其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酚类副产物.硝基苯类废水处理的难点和重点是硝基苯类废水的预处理,如何对其进行预处理,提高其可生化性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实验采用“酸析+铁碳微电解”工艺处理该类废水.实验结果表明酸析单元COD去除率为43.0% ~48.4%,硝基苯去除率在50%左右;微电解单元硝基苯去除率在80%以上,COD去除率为55.6%~64.8%.微电解可使硝基苯类物质初步降解为苯胺类等容易氧化处理的物质,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不采用其他化学试剂,可降低废水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微电解技术在处理印染废水中的应用,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微电解能够去除印染废水中50%以上的COD,同时可以将BOD/COD从0.3左右提高到0.5.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现有化工原理吸收实验装置的分析,设计出了一种多功能化工原理吸收实验装置,并将实验室的现有吸收实验装置进行了改造。与传统装置相比,新开发的实验装置具有以下功能:可以测定多种散装填料的吸收传质系数;不同类型填料的吸收传质系数;单一的规整填料的吸收传质系数以及规整填料和散装填料的混合吸收传质系数。通过填料吸收塔实验装置的改进,使学生对填料吸收实验的印象更加深刻,实验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电解-Fenton联用技术对活性艳蓝X-BR模拟染料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溶液初始pH、铁屑投加量以及H_2O_2投加量等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采用微电解法对活性艳蓝X-BR也具有一定的脱色效果.对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X-BR溶液,初始pH为6,铁屑投加量为100 g/L,反应30 min可达平衡,脱色率在70%左右.H_2O_2单独加入染料废水时仅有微弱的脱色作用,但将其加入铁屑-废水混合体系后可以显著提高铁屑对活性艳蓝的脱色效果.在最佳的微电解处理条件下,再加入体积分数30%的H_2O_260 m L/L,20 min就可将脱色率由70%提高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声波-二氧化钛协同作用对玉米淀粉废水进行降解实验研究,考察各参数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降解与纳米Ti O2催化剂联合作用时可显著提高玉米淀粉废水的降解率。单独使用超声降解时,超声波频率为45k Hz,功率为180W,p H为4.0,超声反应时间为90min的条件下,玉米淀粉废水的COD去除率为67.4%;但在上述相同条件下,投加700mg/L纳米Ti O2作为催化剂,玉米淀粉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到93.8%。  相似文献   

11.
分别利用四异丙醇钛、三乙胺和三聚氰胺制备TiO_2和g-C_3N_4,结合两者制备不同复合比与焙烧温度条件下的g-C_3N_4/TiO_2粉体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样品表征。以靛蓝类染料模拟废水、偶氮染料4BS、三苯甲烷类染料模拟废水和某印刷厂排放的印染废水为光催化降解对象,研究样品复合比与焙烧温度、光照时间与强度、印染废水初始化学需氧量(COD)值等因素对印染废水降解、COD去除率以及色度脱色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光催化复合材料样品为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组成的混合晶型;当样品复合比与焙烧温度分别为1.0和350℃时,光催化降解印染废水效果最好,不仅能够确保COD去除率较为稳定,且具有较高重复利用率和稳定性;光照时间越长、光照强度越高,样品COD去除率与色度脱色率越高,且印染废水初始COD值越高,样品COD去除率越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恒电流模式,在有阳离子交换膜分隔的两室电化学反应器中以形稳阳极(DSA)对偶氮染料酸性橙Ⅱ进行氧化脱色降解.分别以484 nm、310 nm、255 nm波长处的吸收值为主要指标,跟踪染料的脱色降解.脱色反应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与电流密度、氯化钠浓度、染料初始浓度正线性相关,与温度负线性相关,与支持电解质硫酸钠浓度存在倒数函数关系;高pH值明显降低脱色降解反应速率.氯化钠浓度40mmol·L-1时,经7 h电解,染料100%脱色,染料中的萘环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染料未发生明显矿化.间接电氧化在染料的脱色降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直接电氧化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负载纳米TiO_2活性炭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实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以活性炭作为载体,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活性炭催化剂,利用超声强化TiO2催化降解染料废水中甲基橙.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二氧化钛在活性炭上的负载率40%~60%、TiO2/活性炭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2.5h、催化剂加入量为0.75-1.0g/L时降解效果最好,随着甲基橙初始浓度增加,降解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石油石化行业发展,满足石油化工领域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对石油化学实验进行了改革。按照任务驱动学习模式和构建主义教学方法,融入了石油化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绿色化学、分子炼油等新理念,建立了"设置模块化、内容综合化、方法多维化"的研究性石油化学实验教学体系,从根本上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该研究性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和反思传统化工实验教学的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介绍了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提升化工实验教学水平的优势和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在建设化工实验示范中心时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核心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以兴趣驱动学习主观能动性提升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对次甲基蓝(C16H18ClN3S.3H2O)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和机理,反应器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结构。实验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不同放电功率及外界因素如Fe2+、Na2CO3等对次甲基蓝染料废水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对次甲基蓝染料有着较好的处理效果。提高放电功率能够有效地提高次甲基蓝的降解率,考虑到电极和能量损耗,介质阻挡放电最佳条件:放电功率150 W,初始浓度50 mg/L,降解处理120 min时,次甲基蓝脱色率达到98%以上;加入10 mg/L Fe2+,80 min时,次甲基蓝染料的脱色率达到98%,但是当添加量过高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降解;添加Na2CO3作为自由基俘获剂则抑制了次甲基蓝染料的降解,表明.OH是反应过程中降解次甲基蓝的主要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发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在培育创新、提高学生科学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提出基于“微课堂”的大学物理实验启发式教学模式。以“微堂课”为平台,构建课前线上预习、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课后线上拓展的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以300W汞灯为光源,纳米TiO2为光催化剂,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脱色率,以重铬酸钾法测定其COD降解率,研究了在不同溶液pH值、甲基橙初始浓度及TiO2投加量等条件下的甲基橙光催化降解效率.结果表明,甲基橙溶液脱色率和COD降解率并不一致,脱色比COD降解更容易发生;将脱色率、COD降解率等指标的变化综合考虑,才能更全面准确地判断光催化反应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真菌Trametes sp.MA-X01所产漆酶对不同种类染料的脱色作用,考察反应体系中不同条件对脱色效率的影响;方法:以3种类型(偶氮类、杂环类、三苯甲烷类)6种染料为研究对象,分别是偶氮类染料伊文思蓝、酸性铬蓝K、杂环类染料酸性红94、碱性红2,三苯甲烷类染料亮绿SF、孔雀石绿。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反应体系中添加不同介体、反应温度、给酶量和染料质量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真菌Trametes sp.MA-X01所产漆酶对不同结构的染料均有较好的脱色作用。在相同的条件下,反应体系中加入介体ABTS可以提高脱色效率;反应温度40℃时的脱色效果最好。但该酶对不同染料的降解能力不同,反应24h,伊文思蓝的脱色率为80.31%,酸性铬兰K的脱色率为59.77%,酸性红94的脱色率为47.19%,碱性红2的脱色率为30.77%,孔雀石绿的脱色率为91.24%,亮绿SF的脱色率为89.09%;结论:真菌Trametes sp.MA-X01所产漆酶对不同结构染料均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在纺织染料废水以及环境污染物降解等方面有着较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铁碳微电解工艺中的进水p H值、铁碳比、反应时间、温度及进水COD深度因素进行实验研究,找出最佳铁碳微电解预处理工艺的控制点。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p H值为2,铁碳比为1:2,反应时间为2 h的反应条件下,铁碳微电解法对试验所用废水的处理最为有效,CODCr去除率在64%以上,且不随进水浓度和温度的波动而变化;且出水p H值有明显的提高,为后续工序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