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类记忆与动物记忆的区别在于,人类创造了完善的记忆媒介系统,实现了记忆的外化,从而突破了个体记忆的时空限制。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记忆媒体,正在改变人类的记忆模式。在个人记忆层面,不仅存在对互联网记忆依赖的"谷歌效应",而且搜索引擎明显拉高了个人认知自尊。在集体记忆层面,网上虚拟社区为自传记忆的强化提供了便利,但强化效果仍值得商榷;搜索引擎技术扩大了人类的有效认知范围,人们的认知和学习已经不需要像以往那样依赖于功能记忆的引导,但互联网时代的集体记忆仍然是一种社会建构,一种全新的对集体记忆的宰制方式正在悄然形成。  相似文献   

2.
北京时间2009年6月1日,微软全球同步推出其全新搜索服务“bing”,力图借助语义识别技术更好掌握用户搜索意图,提供更符合需求的内容链接,向搜索引擎巨头谷歌公司发起挑战。该搜索引擎中文名称被命名为“必应”,中国用户可以通过http://cn.bing.com/来体验这一全新搜索产品。  相似文献   

3.
中国网络社会的普及是从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勃兴开始的.其基础应用则始于搜索引擎。而目前的人肉搜索仍然大量运用如百度、谷歌等传统搜索引擎获取信息。也就是“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网络社会的普及是从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勃兴开始的,其基础应用则始于搜索引擎.而目前的人肉搜索仍然大量运用如百度、谷歌等传统搜索引擎获取信息,也就是“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5.
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新闻,人们总会存留着较为深刻的印象。如果能够让那线索“再生”,就可以唤起读者的阅读记忆,进而产生新的阅读兴趣。这是经验。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普及、学术出版的电子化和电子资源的海量化以及搜索引擎的“无所不能”,学术文献以纸张和磁盘两种载体并行传播,我们处在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并行的时代。这导致了读者阅读学术文献的行为和习惯发生了改变。文章试图通过比对相关调查所提供的数据,分析目前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并行的时代里科研人员在阅读电子版学术文献时的一些行为方式,并且分析这种阅读行为方式的改变对科学研究以及对学术图书馆的影响。该文为2009年第四期“数字时代的阅读专题”文章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电子书、网络终端阅读等成为人们日常阅读的主要方式。文章分析了“互联网+”数字化阅读推广的界定,介绍了当前图书馆数字化阅读推广的现状,提出了“互联网+”数字化阅读推广的延伸阅读对策,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谷歌(Google,全球最大搜索引擎)中键入关键字“师洋”,相关链接约有104万个,搜索结果中同时出现了“师洋现象”的相关搜索,显然,师洋此人已从单纯的个人上升为一种现象。他无疑是2006年选秀舞台上最令人瞩目的一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以数据新闻为阅读情境、信息图表为实验材料,使用眼动与行为实验和质性访谈方法研究读者对信息图表的阅读效果,探究读者的认知和视觉反应,为数据新闻的设计策略优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两个阶段的单因素设计实验。阶段一为眼动实验,考察被试对不同类型数据新闻信息图表的平均注视次数、注视点持续时间和主观满意度。阶段二为信息图表阅读效果的行为实验,探讨信息图表中不同数据展示形式对阅读效果的影响,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结论]数据新闻的阅读呈现"Z"型视觉轨迹;导语段是浏览的重点区域;分栏标题获得高关注度。研究还证实,柱状图更易于吸引读者的视觉注意,创造整体性印象,让读者更主动地进入信息加工过程;折线图吸引视觉注意的能力稍弱,但细节突出,读者的记忆效果最好;而饼图的认知加工消耗的认知资源最多,应当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0.
受“搜索引擎”流行的影响,目前大家已经习惯把图书情报领域使用的“情报检索系统”称之为“学术搜索引擎”。无论从技术层面上还是应用层面上,尽管二者有很大的共同点,但也有很大差异。传统的集中式的搜索引擎已经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信息爆炸和普及化的海量需求用户,能够提供“云服务”的分布式搜索引擎已经成为必然。文章主要内容包括学术搜索引擎涉及的关键技术、分布式搜索引擎的架构,以及分布式搜索引擎在大数据领域的主要应用价值三个方面,最后给出了分布式搜索引擎RMSCIoud的典型应用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数字图书阅读的特点进行分析,指出阅读数字图书较阅读纸质图书存在先天不足,影响到阅读数字图书的理解和记忆,这就是许多读者更喜欢阅读纸质图书的原因。文章从阅读方法和记忆方法分析了提高阅读理解的途径,指出读者通过培养良好的读书和记忆习惯,是可以提高阅读数字图书的理解和记忆效能的。  相似文献   

12.
在2004年谷歌公司的一次会议上,讨论集中到了一份来自韩国的电子邮件。谷歌的一位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Brin)把这条短信输入该公司刚注册的一款自动翻译服务器。该短信本来说谷歌是其最爱的搜索引擎,但译文却成了:“生鱼片鞋它想要。谷歌小葱东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为更好地传播知识,提升阅读效果,研究针对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效果差异,以实验的形式探究影响媒介阅读效果的作用机制。[方法/过程]通过实验,比较学习者在高背景信息水平的纸质阅读(P-book)条件、中等背景信息水平的iReader电子阅读条件和低背景信息水平的Word电子阅读条件下的不同阅读效果。[结果/结论]结果发现:P-book条件下,学习者在迁移测验、认知负荷、阅读速度、视角疲劳程度上的表现都要显著好于Word条件,在迁移测验上也显著好于iReader组。iReader组在阅读速度和认知负荷上显著好于Word组。得出结论:阅读效果同时受阅读媒介和阅读环境中的背景信息标记的影响。纸质阅读环境中的背景信息标记,能够缓解视觉疲劳,降低认知负荷,提高阅读阅读速度;但是阅读效果中的知识理解却更容易受阅读媒介的影响,纸质媒体更利用于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社会阅读当前已经陷入较为严重的“二律背反”,一方面是传统阅读人群和阅读范围日渐式微,社会阅读正陷入危机;另一方面则是面对知识爆炸的年代,人们通过网络进行阅读等浅阅读方式日益增多。可以说,这种矛盾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并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文章拟分三部分探讨社会阅读的“二律背反”和图书馆如何去破解之。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5.
当前考察集体记忆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进路呈现出“重文化、轻交往”的趋势,人际讲叙、家庭叙事、社区传播等集体记忆产生与流通的中观层次尚未得到充分的关注。本文以数字联结传播环境下的新记忆生态作为分析框架,结合情绪的社会分享理论和“假肢记忆”概念,主张考察社会技术、记忆主体和行动者参与记忆重建的多元实践,以个体记忆为基点,通过家庭记忆、社区记忆的人际和群体传播,缝合个体记忆到集体记忆之间的理论缝隙,为勾连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的集体记忆研究提供可能的理论资源和未来议程。  相似文献   

16.
为缓解青年群体的健康焦虑,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可依托图书馆“场景化效应”,针对特定读者设计阅读方案,深入展开阅读治疗。文章通过调查问卷和中文版简式健康焦虑量表(CSHAI)评估实验对象,发现契合高校图书馆场景进行深入阅读,对缓解大学生的健康焦虑情绪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验证了阅读疗愈的重要价值。研究结论对高校有效开展阅读疗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了搜索引擎如何通过分类组织网络信息,阐述了中文搜索引擎的分类特征,并对如何改进搜索引擎的分类系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与写作》2006,(10):17-17
喻国明教授曾撰文讲:所谓“厚报”其实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不是关于报纸篇幅唯一决定的数量称谓,而是相对于人们有限的阅读时间可以阅读的报纸篇幅数的一个概念。报纸所提供的内容篇幅超过了人们在有限阅读时间内可以有效阅读的篇幅数,就被人们称之为“厚报”,反之,则为“薄报”  相似文献   

19.
专业搜索引擎的排序算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影响搜索引擎排序的一般性因素:词频和词位置信息、用户行为信息、网页之间的链接信息等,在此基础上针对专业搜索引擎的排序算法,提出主题相关度并结合基础教育搜索引擎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专业搜索引擎中主题相关度的适当应用能明显改善排序结果。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指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荔 《图书馆论坛》2006,26(5):112-114
文章从阅读指导概念出发,阐述了网络环境下阅读指导的意义和必要性、阅读指导服务的变化和特点。提出了如何开展阅读指导服务工作以及怎样把握阅读指导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