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厦门理工学院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结合"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特点,充分发挥海西经济区域与电气工程学科优势,探索适应于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的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应用型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实践证明,立足于海西电气产业和行业需求的四结合六共同的培养格局,很好地将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产业生产地紧密融合在一起,显著提升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应用、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等能力。  相似文献   

2.
适应汽车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程教育的目的及产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入手,反思现行工程教育的缺失,结合学校办学历程和服务面向,为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卓越工程人才的需求,通过实施以产业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加强校企协同。搭建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实施"企业项目制和双导师制"毕业设计模式,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等举措探索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校企协同育人 构建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卓越计划"宏观指导框架下,依托行业背景,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与特色,提出了"校企协同育人,3+1"人才培养新模式,制订了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层次分明的"分阶段累进式"特色校企工程实践环节,探索与实践了与地方普通院校相适应的校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要培养具有就业优势的应用型声乐人才,必须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提出以"平台+柔性模块"的形式构建地方高校应用型声乐人才培养模式,创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与专业课程平台、实践创新平台,在各平台之下设置相应的柔性课程模块供学生选修,辅之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期推动地方高校应用型声乐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一直以来着手解决的问题。潍坊职业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结合自身优势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实践探索,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多层次多规格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全方位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培养定位,依托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践行“搭建平台、分类培养、突出特色”的培养思路,创建了“产教结合、学岗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工科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有其优势和不足.应扬长避短,发挥其学科优势、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优势、与行业和地方企业联系紧密优势,促进专业的交叉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坚持开放办学,走产学研合作培养之路,形成具有工科特色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针对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问题,地方本科院校应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对地方本科院校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办学观念和专业设置、师资培训和队伍建设、技能培养和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和管理制度等视角,探讨了地方本科院校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构想。  相似文献   

8.
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实施"质量工程"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师资实际情况,在"质量工程"中设置相应的项目,以"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把"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拓展了高校办学方向,提高了办学层次,缩短了企业为培养人才继续教育所需要的时间,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学习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结合东北石油大学国际人才培养经验,文章从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优化教学方法和构建教学评估模式等四个方面,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服务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材料产业对人才需求具有鲜明的科学、技术、工程方面的积累性与跨学科的复合性、团队性等特征,分析地方高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办学现状、理工融合办学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及理工融合办学的可行性。秉持理工融合、科学思维与工程思维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厚实工程基础、良好科学素养、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力、较强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开展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建设理工兼备的师资队伍,搭建理工交叉的实践平台,构筑理工渗透的课程体系,形成理工并重的培养机制,构建地方高校材料化学专业理工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理工融合办学实践,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1.
理工科院校在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应该整合、利用优势资源,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根据重德育、重实践的办学传统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我校提出了"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教育理念。对当前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办学的现状、优势及问题等加以分析,探求理工科院校在"大工程"背景下实现英语专业人才的特色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2.
身在地方性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要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为地方旅游企事业单位培养出适应旅游行业要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就要突破原有的传统教育模式,与省城高校展开错位竞争,构建以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立体化、实践平台多样化及社会服务地方化为主要内容的一式三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综合素质好、深受社会欢迎的合格的旅游行业应用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3.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与观念。邵阳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学校,属于"教学型"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27年的专科办学历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但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处于"跟从"阶段,课程设置也处于"拼盘"阶段,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展开了"地方高校电气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构建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企业化、个性化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地方院校构建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方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面向地方性、行业性,人才培养的规格应具有行业适应性.课程体系应突出强调技术能力或专业应用能力,实践教学的突破是拓展、融合课程组织的经纬,校企合作办学教育模式是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针对目前地质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本文提出了地质工程专业"地质+工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懂地质勘察,又懂工程设计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提出人格、知识和能力并重的"三育"理论,围绕"地质勘察"和"工程设计"两大核心教学内容,将课程设置分为综合素质模块、知识结构模块、能力结构模块三大模块.地质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需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发挥学科优势,突出自身专业特色,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实习基地、实验室平台等方面的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16.
"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多层次、培养模式多样化的特点,要求参与高校结合本校的客观实际,灵活自主地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作为地方普通院校,要依托行业背景,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与特色,制定与办学定位相适应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7.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策略,是高校改革的重大举措。国外发达国家工程人才培养有较为成熟的体系和模式,可以为我国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借鉴。国内高校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工程教学资源匮乏,工程实践环境不良是困扰"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难点。  相似文献   

18.
分析造价工程师的工作技能与执业能力,探究"卓越造价工程师"的"卓越"之处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培养。结合多年的办学经验,提出卓越造价工程专业后备人才培养的可行方案,利用咨询企业的技术优势与实际工程项目,探索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培养卓越造价工程专业人才的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文章深入挖掘了行业型院校的历史沿革,厘定其概念与特征,提出了一种行业型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价体系。该模式提出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渗透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以及教学方法中。高校、行业、学生"三位一体"的办学定位,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充分发挥行业的作用,旨在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专业素养、行业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行业特色型高校产学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高校自身发展和行业企业发展两个视角,揭示了新时期强化产学联合,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的时代意义.在分析产学研合作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产学联合人才培养应重点把握的三个要素.进而深入探讨了如何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开辟多元化的培养途径,以及如何通过构筑产学研合作平台,切实保障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长效发展等高等工程教育中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