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们怎样做父亲?我们怎样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这个话题令做家长的挠头,往往付出的心血与教育结果不成正比,甚至成反比。事与愿违原因何在?教育误区出现在哪里?有的家长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有的家长望子成龙逼字当头,有的家长把孩子泡在蜜罐里,有的家长放马南山,任其疯跑。学校教育千篇一律,家庭教育五花八门,两者一旦错位,无疑会造成“教育无方毁后人”的遗憾。  相似文献   

2.
吴连芹 《宁夏教育》2011,(10):78-78
现在的父母,有的是过于严格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有的是对孩子要求过分宽松,导致孩子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家长寻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道出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阶段的重要作用。孩子入学后,许多父母便逐渐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视角放在了学校教育一头,评论教育孩子的成败问题,往往只关注学校的教育责任。殊不知,家庭教育始终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健康发展!笔者要说“家长是孩子常年不下课的全任老师!”  相似文献   

4.
一、进行素质教育也是家长的任务提到素质教育,有的家长认为那是学校的事,与做父母的无关。你学校进行你的素质教育,我的家庭教育从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今后我该怎么教育还怎么教育。也有的认为,学校一强调素质就不抓孩子的文化学习了。学校不抓学习,我就请家庭教师对孩子进行文化学习辅导。  相似文献   

5.
<正>“双减”政策实施后,教育成了谁的事情?诚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教书育人是学校老师的本职工作,但教育不仅仅在学校开展。家,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指在日常生活里、在家庭情境中家长对孩子的培育与引导。家庭教育,应是以良正家风塑造孩子品格,应是以书墨飘香浸润孩子心灵,应是以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进而春风化雨,涵养孩子性情。正因如此,“双减”政策给了家庭教育一个机会,使孩子更有可能成就一个“全人”。  相似文献   

6.
JIAZHANG200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高度重视,按说这是好事,但凡事一旦走入极端,好事也会变为坏事。“过度教育”,就是当前家庭教育中危害最大的一个问题。“过度教育”表现在哪里?一是过分满足孩子的需求。许多家长特别是隔辈人,对孩子的需求不问合理不合理,一概给予满足。吃,要高级营养品;穿,要高档名牌货;钱,大把大把地塞给孩子……真是要月亮不给星星。结果呢?孩子生存能力很差,自我中心意识恶性膨胀,对家庭和社会缺乏责任感。殊不知,过分满足孩子的需求,必定会酿成孩子和家庭的悲剧。二是过多干涉孩子的活动。家长既怕孩子冷着,又怕孩子…  相似文献   

7.
学校和老师怎么会伤害孩子?根据我的亲身经历,学校教育对孩子的伤害是常有的事。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师以育人为天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总体上是不矛盾的。但是,也是有区别的。比如:学校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当下,家庭教育更注重孩子的未来;学校教育更注重孩子的成绩,家庭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幸福;学校教育的执行者是老师,家庭教育的执行者是家长,老师和学生是师生关系,家长和孩子是亲情关系、血缘关系……那么  相似文献   

8.
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一位家长都有教育子女的酸甜苦辣,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的期盼。有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这些家庭教育的成功,笔者认为:不外乎就是三种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一是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为全面发展孩子的素质教育观虽说当前中国的素质教育正发展得轰轰烈烈,但一些家长却还深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将“基础学科”分为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突出“重点”,只抓考试学科辅导,还美其名曰:“减负”。实际上是对孩子知识体系的弱化,导致孩子自然而然地出现偏科现象,把教育从创新教育、素质教育重新拉回到了应试教育,题海战术之中,孩…  相似文献   

9.
适度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延续学校教育,如果家长拔苗助长,对孩子的学习、学校的教育其实是很大的破坏。多年来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工作的吴文儒老师总结了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四个误区。误区一:把孩子当做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很多家长都曾表示,要让孩子实现自己当年的梦想,但是简单地把孩子当做自己“还愿”的工具,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会让孩子感觉他学习是为了父母,而不是从自身愿望考虑主动学习。吴文儒举例,曾经向她咨询过的一个孩子,从小喜欢无线电单片机,但该生的父母因为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希望孩子能考上高中进而考上大学。他们并…  相似文献   

10.
最近,在与一些家长的接触中,有意无意地谈到学生的“减负”问题。有的家长对“减负”顾虑重重,担心“减负”会降低教学质量;有的家长则直截了当地表示反对,认为“读书无用论”把自己害惨了,不能再让孩子耽误学习了;还有的  相似文献   

11.
在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80后”与“90后”家长担当家庭教育主力军的时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持以更高的关注度。“幼小衔接”是幼儿面临的第一个关键转折点,家长在面对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诸多差异以及孩子入学准备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时,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变成了育儿焦虑。调查发现,在入学准备阶段,大班幼儿家长的育儿焦虑程度中等偏上;焦虑内容呈现多样化;学习焦虑显著突出;育儿焦虑在幼儿胎次、幼儿园性质、家长学历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为纾解育儿焦虑,大班幼儿家长要加强学习反思,树立科学的衔接理念;学校要构建合作机制,优化评估指导实践;政府要调动各方力量,共同为家长减负降压。  相似文献   

12.
当今,减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教育部门相应地加大了对教育者继续教育的力度。然而,我们早就知道,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单纯地依靠学校,必须实施“三位一体”式教育,即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纳入进来。在加强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同时,我认为对家长也要进行“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才起着重要作用。成功的家长会可以增强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增强家长的责任感,增进家长、学校、学生之间相互了解,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增强家长教育子女的信心,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传统形式的家长会无论对家长、学生、教师都成了一种负担。学生因为学习或纪律不好,害怕家长了解情况后惩罚自己,因此害怕开家长会,有的干脆不通知家长;家长因孩子学习或纪律不好,害怕丢面子而不愿参加;教师害怕家长不来,白白浪费自己的精力和感情。每次家长会都有许多家长不来,有时甚至…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制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瓶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减负27条铁律”,具体详细规定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措施“,减负”行动声势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在传统教育弊端积重难返的今天,这一行动使人们,包括教师、家长或抵触或怀疑,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学生没有一定的压力和负担能保证教学质量吗?有的家长担心如果自己孩子减了“负”,别人依旧,自己孩子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吃亏吗?于是,便有学校“减负”,家长“加负”;或由于家长的压力,学…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深刻论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在孩子的培养方面,作为衔接并丰富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应该如何引领家庭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使得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呢?首先,要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对孩子的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包括托儿所、幼儿园)与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先导和准备,它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没有的自然强化效应。特别是在幼儿期,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对家长的依赖性强,依恋情感深,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学校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家庭教育的成败也成了学校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而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首先,重视家长自身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是幼儿第…  相似文献   

1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好的家庭教育不在于家庭的“富裕与贫穷”,而在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得法。一些富裕的家庭,因教育子女失败而蒙上阴影;一些贫穷的家庭,因教育子女成功而大放异彩。成功的家长并不能保证有成功的孩子。孩子的成功才是家庭最大的幸福。“问题学生”往往都有“问题家长”。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1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好的家庭教育不在于家庭的“富裕与贫穷”,而在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得法。一些富裕的家庭,因教育子女失败而蒙上阴影;一些贫穷的家庭,因教育子女成功而大放异彩。成功的家长并不能保证有成功的孩子。孩子的成功才是家庭最大的幸福。“问题学生”往往都有“问题家长”。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19.
刘建文 《学周刊C版》2015,(12):126-127
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教育孩子不仅仅只是学校教师的义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尤为重要,对孩子的教育所能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要使学生得到良好教育和发展,需要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发挥好家庭教育的作用,根据我的教育经验现在谈谈我的一些粗浅认识:一、尊重家长,建立家校结合机制每个家庭所关注的重点都是孩子,多数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能主动地参与到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学校教师  相似文献   

20.
一个孩子举起榔头 ,杀死自己的亲生母亲 (事件发生在金华四中 ) ,连基本的人性都没有了。我们的老师、家长一次次发出疑问 :压力人人都有 ,负担大家都重 ,为什么“儿子杀母”悲剧偏偏会发生在这个家庭 ?这是不是教育的悲哀 ,是不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是不是与整个社会只重视学校教育 ,不重视家庭教育 ;只重视孩子学习 ,不重视家长素质提高有关 ?中国有句古话 :“养不教 ,父之过” ;又说 :“言教不如身教”。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 ,孩子教育的根在家庭早就被人们所接受。但是 ,社会发展到今天 ,我们的家庭教育却没有发展 ,请听部分家长的谈话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