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污染不但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还通过食物链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可利用不同技术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与治理,植物修复技术以低成本、易操作、无二次污染而倍受关注.植物修复技术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可以通过环境因子的调节促进修复植物的生长,也可通过农艺措施、环保育种、利用超富集植物与非超富集植物组建复合生态系统等途径强化植物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镉超富集、富集植物筛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超富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一种可靠经济安全的技术,对我国在植物修复重金属镉污染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总结12种超富集植物与17种富集植物的富集特征、适生环境。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铅超富集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富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一种可靠经济安全的技术,对我国在铅超富集植物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超富集植物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超富集植物概念和判断标准的演变过程.在植物修复中,生物学特性、土壤环境和营养状况都影响到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效率,还要克服超富集植物的地域性、生物量小等缺点.我国需要发现更多的资源,加强驯化、栽培和育种等方面的工作,才能为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超富集植物概念和判断标准的演变过程.在植物修复中,生物学特性、土壤环境和营养状况都影响到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效率,还要克服超富集植物的地域性、生物量小等缺点.我国需要发现更多的资源,加强驯化、栽培和育种等方面的工作,才能为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超积累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积累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修复技术。本文阐述了超积累植物的概念、特征、生理机制及研究现状,并对利用超积累植物修复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节节草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利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9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样品和节节草植株的采集,利用微波消解和ICP-MS技术进行重金属元素Cr、Cu、Zn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表现为CrCuZn,其中垃圾堆中节节草对Cr的富集系数最大,为3.65,对Cu、Zn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桃树林中节节草对Cr、Cu、Zn的转运系数均表现为最大值,分别为1.32、1.24和2.20.通过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分析,可知节节草对于重金属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可以作为重金属污染修复的超富集植物.  相似文献   

8.
金属As污染是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之一.金属As对土壤污染的常用修复技术有施加拮剂修复、施加沉淀固化剂修复、植物修复、改变农业耕作管理制度修复、水洗土壤修复、太阳暴光晒修复、多种修复技术结合应用等七种.  相似文献   

9.
了解豫灵土壤污染现状和筛选重金属富集植物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对豫灵冶炼厂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7种植物铅、镉的吸收和富集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豫灵冶炼厂周边土壤中Pb、Cd的含量严重超标,分别为821.574mg/kg和62.207mg/kg。采集的7种植物样品对Pb、Cd的吸收能力存在明显差异,苦荬菜、茵陈蒿和播娘蒿对Pb、Cd的吸收能力均较强,植物体内Pb的含量分别为423.95、358.275和303.5mg/kg,Cd的含量分别为54.60、49.425、55.175mg/kg。茵陈蒿和播娘蒿属于杂草,适应性强,利用其对矿区土壤进行修复,不经人工干预即可正常生长,成本较低,因此可作为该污染区土壤修复的选择物种。  相似文献   

10.
文章总结了污染条件下镉超积累植物的生长和富集镉的相关机理,并就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做了展望:寻找、筛选更多镉超积累集植物;锅富集相关基因识别和克隆;镉超积累植物应用研究以及镉超积累植物后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开发等。  相似文献   

11.
金属As污染是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之一。金属As对土壤污染的常用修复技术有施加拮剂修复、施加沉淀固化剂修复、植物修复、改变农业耕作管理制度修复、水洗土壤修复、太阳暴光晒修复、多种修复技术结合应用等七种。  相似文献   

12.
金属As污染是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之一。金属As对土壤污染的常用修复技术有施加拮剂修复、施加沉淀固化剂修复、植物修复、改变农业耕作管理制度修复、水洗土壤修复、太阳暴光晒修复、多种修复技术结合应用等七种。  相似文献   

13.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植物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从土壤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以及对农作物等方面的危害进行了阐述;对超富集植物的概念与特征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机理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煤矿废弃地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采煤区沉陷导致地表植物被破坏,植被覆盖率降低;采煤过程会导致周边土壤污染,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群落.而丛枝菌根真菌能与植物形成共生体,在增加土壤养分、增强植物耐受力以及修复重金属污染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探讨了近年来国内外丛枝菌根真菌对煤矿废弃地如Cd等重金属污染、烃类有机化学物质污染的修复和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黔西南红土型金矿7种优势苔藓植物对重金属(Au、Tl、Hg、As、Cu、Zn、Ca、Mg、Pb)的富集特征及可能的耐性机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受到Au、Tl、Hg和Cu的污染;而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因植物种类及重金属种类不同,7种苔藓植物均对Hg和As强烈富集,Au-Tl、Au-Ca、Tl-Ca、Zn-Hg这四组数据在0.05水平上达到显著正相关;7种苔藓植物均对Hg和As强烈富集,其中花状湿地藓(Hyophila rosea)、土生对齿藓(Didymodonvinealis)对金属元素属Au强度富集,分别达到54.27和10.16;7种优势苔藓植物体内重金属均达到了超富集植物的含量标准,可用作植物提取方式的污染土壤修复。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矿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汽车尾气排放等人为原因,导致铅污染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土壤铅污染不仅影响土壤微生物、土壤中酶活性以及其它相关理化性质,而且会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以至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考虑到土壤铅污染的广域性及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威胁,如何修复铅污染土壤已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面临的重要课题。植物修复作为一种绿色、有效的修复手段,逐渐发展成为学界研究热点之一。自然界中大多数植物对铅的吸收能力很低,普通植物一般Pb含量为10mgkg-1干重。目前,国内外已见报道的重金属超积累植物有400多种;但是,铅的富集植物被发现的并不多,仅有5种。当前关于铅富集植物的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已被广泛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其中土壤污染问题尤为突出。据统计全国近20%的可耕种土地已受到污染,中国政府加快了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的战略部署,急需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土壤污染修复》课程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专业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育环境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本文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和湘潭大学《土壤污染修复》课程教学现状入手,进行了《土壤污染修复》课程信息化教学必要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法律存在国有土地所有权人土壤污染民事责任方面的法律空缺。在民法绿色化背景下,国有土地所有权人承担土壤污染民事责任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可借助"双阶理论"和"国家法人说"理论区分国有土地所有权人的权利基础,当国有土地所有权人利用市场以"招拍挂"等方式获得土地收益时,则该行为可以运用民事法律规则予以调整;当国有土地所有权人在实施该行为过程中对土壤污染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时,可将其纳入土壤污染民事责任主体,要求其承担生态修复等相应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9.
南丹长坡尾矿坝五种植物富集重金属的生态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寻找适合矿业尾矿废弃地生态恢复和植物修复的植物,有效的进行矿业尾矿废弃地植被生态恢复,本文调查分析广西南丹长坡矿堆存50年之久的尾矿坝上的灯心草、节节草、类芦、莎草和醉鱼草的覆盖度、生物量以及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这5种植物覆盖度超过40%,高度超过40 cm,为该尾矿坝的优势植物.且具有较高生物量,特别是类芦、灯心草和莎草,生物量均超过20 g-株(干重),说明这些植物适合尾矿坝环境,对重金属有很高耐性.5种植物中,类芦地上部分Zn含量最高为286.45 mg/kg,醉鱼草地上部分Pb和Cd含量最高,分别为148.46 mg/kg和5.54 mg-kg,都未达到超富集植物标准,考虑到高生物量和重金属的耐性,这5种植物在矿废弃地生态恢复和植物修复中都有一定应用价值.此外,5种植物对重金属的转运能力有较大差异,其中醉鱼草对3种重金属的转运系数均超过1,其转运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柳树(Salix spp.)已广泛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而且修复效率与树种及无性系有关。目前涉及柳树研究主要为铜(Cu)和锌(Zn)的毒性效应,而不是富集能力。本研究以中国常见的柳树无性系评价对Cu和Zn耐性与富集能力。创新要点:目前大多数研究仍集中Cu和Zn对柳树的毒性效应,尤其是Cu,对它们富集能力仍没有评价。中国为柳树的主要分布区。本文以12种优良的常见柳树无性系,通过温室营养液法评价对Cu和Zn耐性及富集潜力差异。利用柳树无性系的耐性与富集变异,旨在选择高耐性与高富集的无性系,提高环境修复效率和加快修复进程。研究方法:选择高生物量12种柳树无性系,采用温室营养液培养法添加Cu或Zn处理,测定生物量参数并计算耐性指数,估计耐性差异;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组织中金属浓度并计算金属位移系数,评价富集差异。重要结论:无性系对Cu和Zn耐性显著不同,生物量变化从无影响、抑制到促进生长。无性系对Cu耐性高于对Zn耐性,无性系对Zn富集变异幅度大于对Cu富集变异幅度。Cu主要富集于根部,而Zn较易运输到地上部分。总之测定的大部分柳树无性系为Cu与Zn高富集植物,显示出较高的植物提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