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发表了何鑫同志的文章《有关联词语的句子不一定都是复句》,这个见解是正确的。但我们对其中一个例句的句子成分的分析有不同意见。何文中说:有些关联词语,除上述作用(连按分句)外,还能连接单句的两个成分。如“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文章分析说,“踱……要……喝”是连动式谓语。显然何鑫同志是把这个句子作为单句处理的。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2.
连词与有连接作用的副词和短语统称为关联语,关联词语是判断复句类型的重要特征,但是,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不一定就是复句,因为“关联词语除了连接分句之外,还可以连接词、词组、句子、甚至段落”(胡裕树《现代汉语》316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64年出版),特别是其中“有些关联词语如‘无论、都’,‘只有、才’,‘就是、也’等,既可以用在复句的分句里面,也可以用在单句的句子成分里面”(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修订本428页,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因此,含关联词语的单句容易同含关联词语的复句相混淆,致使相当部分学生乃至一些教师在分析这类句子时颇感困惑。下面笔者试摘取正误两类例句进行探究性分析,以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3.
《语文报》500—7版刊登了《谈谈“只有”》一文,文中对《现代汉语词典》关于“只有”一词的注释,提出了几点补充意见。在其所谈的三点补充中,“其三”明显欠妥:“作为连词,可以单独使用,用在数量词之前起强调限制作用,同时联结单句内部的主语和谓语。”引例为“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三千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一千五百小时……”。认真分析,句中的“只有”并不是一个词,而是由副词“只”和动词“有”构成  相似文献   

4.
复句中各个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常常用关联词语来表示。所谓关联词语,指的是连词和能够起关联作用的副词等。不同的关联词语表示不同的意义关系。于是有人认为常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就一定是复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下面就这一观点发表自己一点看法:带关联词语的句子可以是复句,也可以是单句。那么如何去辨别呢?我认为只要把握单句和复句的语法结构这把钥匙就可以了,因为单句的成分是互相联系、互相包括的。也就是说,主语是陈述对象,放在谓语前面,回答“谁”或者“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这不是复句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初中语文课本视此句为并列复句,笔者以为欠妥。这是一个单句,一个较复杂的动词谓语句。“区分单句和复句,涉及三个因素:(1)只有一个主谓结构,还是有几个主谓结构?(2)中间有没有关联词语?(3)中间有没有停顿?”(商务印书馆《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单句不管简单还是复杂,只能有一个主谓结构,即只有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在意义上只表达一层意思。上面的例句较为复杂,“遇到很复杂的句子,先把它的主干找出来,对于理解全句的意思有帮助。”(《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把例句逐层压缩,不难看出,其主干是“我觉得”。谓语的中心语“觉得”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  相似文献   

6.
句子有单名和复句两种。单句和复句的主要区别是:单句只有一套句子成分,复句则有互不作句子成份的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成分。有些同学往往分不清单句和复句,认为句子中没有标点的是单句,有标点的是复句,这种区别方法是不科学的。比如,“一见困难他就害怕”句中虽然没有标点,但它是一个紧缩复句。是由“只要一见困难,他就害怕”紧缩而成的复句。“他一向认为,要做一个真正的为人民所爱戴的艺术家,首选要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各方面都能成为表率的人。”这句子虽然很长,中间也有标点,但它是单句,因为只有一套句子成分,“认为”后面的句子都是“认为”的宾语。 那么如何区分单句和复句呢?下面介绍几种分  相似文献   

7.
中学课本中,“一个名词或者词组放在句子头上,后面用一个代词来指代它”以达到“为了强调这个部分,产生修辞的效果”(张志公《汉语知识》)的“称代复指”式单句是常见的。这种单句中的指代词“除了可以重指以名词为中心的词组外,还可以重指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词组以及动宾、主谓等词组”,并且“它所重指的部分,只有得到它的重指,才好和谓语接榫,才‘可以使话说得更清楚些、更精神些’”(《语法和语法教学·刘世儒〈谈复指成分〉》)。  相似文献   

8.
区别单句复句的方法有很多,大至有五种,其中以句中有关联词来判断复句是其中之一。那么,凡是有关联词的句子就是复句吗?请看下面例句:(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以上两个句子都有关联词“只有……才”,但是例(1)是单句,例(2)就是复句。因此,凡是有关联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复  相似文献   

9.
在文言诗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有活用现象,数词也有活用现象,副词是不是也有活用现象呢?请先看袁枚《祭妹文》中一个句子: ①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儿时可再”中的“再”字是副词,在句子中作“再现”讲。而“再现”就不是副词,而是动词。这就是说,副词“再”活用为动词了。这说明。在文言诗文中,副词也有活用现象。试再从文言诗文中举几个有副词活用现象的例句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关联词语(包括绝大部分连词、一小部分副词和个别短语)主要是用在复句内部表示各分句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单句一般是不使用关联词语的,但出于某种表达的需要,有时也使用关联词语。不了解这一点,就会将带有关联词语,尤其是连词的句子统统视为复句。例如:不管是层云密布的白昼,还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无论是人迹难以达到的热带森林,还是渺无人烟的浩瀚戈壁;不论是地面上的种种自然资源,还是茫茫无际的海洋和瞬息万变的大气,……在新  相似文献   

11.
单句和复句的分辨,既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老师给学生讲,要讲理论上的划分标准,然后引导学生用理论去分辨具体的句子,得出正确的答案。宁夏1986年上半年高教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部分有一道题是分析句子,要求考生回答,如果是单句,就分析句子成分;如果是复句,就分析层次和意义关系。其中有这么一个句子: (1)在战争年代,人们对一身灰布制服,一件本色的粗毛线衣,或者自己打的一副手套,一双草鞋,都很有感情。 这个句子比较长,内部停顿也比较多,但它是个单句。“在战争年代”是个介词词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叫做介宾短语),只能做状语。“对”  相似文献   

12.
一、众所周知,汉语用来表达意思的各级单位,几年前还只有语素(或称词素)、词、短语、句子(包括单句、复句),但后来又增添了一个“句群”。排列时往往把语素排在前头,然后是词、短语、句子中的单句和复句。但在表达意思上到底“谁”的“级别”高呢?这就说不定了,要看语言环境了。有时一个词就可以构成一个句子,如:“蛇!”“老虎!”。有时词很多,却成不了  相似文献   

13.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有分歧。有人认为是单句,句子的主干是“情况有关系”,又有人认为是复句,是以分号为标志的并列复句。我们认为它既不是单句也不是复句,而是病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在“句法上的几个问题”一节中提出了“并合”的说法(见《提要》6.2)本文试就有关“并合”的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曾经提出过“联合结构作句子成分”的说法.这便可以理解成《提要》中的“并合”,而今,使用“并合”的说法,则更能说明这种类型的句子由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之间的转换过程。因为“联合结构作句子成分”的说法仅仅把联合结构看成是一个句子中的一个成分。事实上,凡是由“联合结构作句子成分”的句子,都隐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如: 1 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都应当简明扼要。 2 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广大的土地上。例1这个单句的深层结构事实上有四个单句组成: ①讲话应当简明扼要. ②演说应当简明扼要. ③写文章应当简明扼要.  相似文献   

15.
是单句还是复句──《文学和出汗》中一个句子的分析四川省盐亭师范学校张宗源《文学和出汗》的末段有这样一个句子:1.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①从批评家听谈文,②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③这个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曾引起很大争论,绝大多数人认为是单句。单句说...  相似文献   

16.
“都”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副词,很多人从不同角度对其做过研究。用归纳法选择现当代文学经典著作《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中的含有副词“都”的句子作为研究对象,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其中的副词“都”作一研究,以探讨“都”的用法。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个句子:(1)为了我们的事业有更大的发展,为了我们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我希望我们不但议论我们的伟大成就,并且也议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太阳的光辉》)这句是单句,还是复句?若是复句,是一般复句,还是多重复句?人们常分辨不清,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此句有四处停顿,只有两个分句,两个‘为了……’是这个句子的前置状语,表示递进关系。”(王燕儒《识别多重复句的几  相似文献   

18.
《马氏文通》没有使用“单句”、“复句”术语来区分句子,因为它所参照和模仿的西方语法学中没有这样的术语。“单句”、“复句”是中国语法学者在《马氏文通》之后借鉴西方语法理论、结合汉语实际创造出来的句法术语。《马氏文通》为“单句”、“复句”术语的提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一、一个有争议的句子《语文学习》1991年1期载魏雨的《是复句还是单句》一文,认为《祝福》中如下一个句子是复句,“它包含四个分句,四个分句分布在三个层次”.这个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如下:只有四婶,因为后来启用的女工,大抵非做即馋,||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是提起祥林嫂.并列舞得国果这个分析仍没有解决“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往往意见不一”的‘分歧”.分析这个句子,需要弄清三个“关节点”:1.“因为”是介词还是连词.一般《现代汉语》都没有把“因为”列为介词,只有吕淑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把“因…  相似文献   

20.
《马氏文通》没有使用“单句”、“复句”术语来区分句子 ,因为它所参照和模仿的西方语法学中没有这样的术语。“单句”、“复句”是中国语法学者在《马氏文通》之后借鉴西方语法理论、结合汉语实际创造出来的句法术语。《马氏文通》为“单句”、“复句”术语的提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