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吴浩然 《收藏》2014,(19):96-103
在中国画坛,有一对杰出的漫画家父子兵——丁悚和丁聪。丁悚人称“老丁”,故丁聪在画漫画时常署名为“小丁”?小丁蜚声漫坛,众所周知,老丁却被现代人逐渐淡忘。其实早在民国期,老丁(图1)就已流光溢彩、大名鼎鼎了,随意翻开民国时期的老画报、老杂志,很多的封面、插图、漫画都出自他的手笔.  相似文献   

2.
王俊人 《桥牌》2012,(9):8-8
6月底,有友人告知我老丁病重住院的消息,心中曾默默祈祷,愿老丁逢凶化吉,度过劫难,早日康复。然而,世事难料,天不佑才,老丁未能战胜病魔,还是离我们匆匆而去。老丁是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我党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但我和老丁的相识与政治无关,而是缘于桥牌,回忆过去,往事点点滴滴,依旧是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3.
吴浩然 《收藏》2014,(8):72-80
沈泊尘是"五四"时期颇有影响的美术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漫画家中的佼佼者,被叶浅予称为"一十年代的漫画大师"。他比丁聪的父亲丁悚成名还早,比中国任何一位漫画家的绘画题材都丰富。不仅沈氏漫画为世人所重,其戏剧人物画、新新百美图也不拘旧法,开一代新风。最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创刊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专业的漫画杂志《上海泼克》,连出4期,为中国漫画的发展开启了新篇章。由于沈泊尘成名太早,且又早逝,其生平和艺术几乎被历史湮没,世人知晓者甚少,存世书画作品更是难得一见。然而这些都不影响他在中国漫画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吴圻 《新体育》2007,(9):52-52
老丁认为,小丁这两年的起伏其实也是正常现象,某种程度上是2005年那个(中国公开赛)冠军拿早了,改变了一些正常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绝不破例     
本期给大家介绍的是2007年的最后一盘棋。自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之后,丁伟就被媒体冠以“龙飞虎”的称号,使他在国内平添了不少人气。此番在名人战中老丁突然爆发,最后关头连克胡耀宇和孔杰两位苦手,高调进入决赛。然而面对古力把守的最后一道关口,丁伟显得后继乏力。一上来就连遭两记闷棍,0比2落后于对手,最后阶段名人战移现永城进行,老丁背水一战。  相似文献   

6.
半夜挖蚯蚓     
杨天举 《垂钓》2002,2(5):57-58
老丁,在明钢保卫科工作。4月22日夜11时,刚了结一件案子,顿感轻松。别人都回家睡觉去了,他却来了钓瘾,操起铁锹就去挖蚯蚓。手电光柱引路,老丁来到厂外一阴沟边,费了好大劲才挖到二十几条。他到家吃了碗热汤面,背起钓具就走,边走边说:“最好的休息还是钓鱼.这叫积极休息。”老丁的妻子只好“放任自流”啦!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三贝 《收藏界》2011,(3):78-78
读过2010年10期老董泉苑《"崇宁通宝"的稀世珍品》一文后,使我想起泉友曾在四川钱币市场买的一枚类似钱,名曰"崇德通宝"。在征得泉友的同意下,把该钱照片一组发给"老董泉苑",并谈点对此类钱的个人看法:一、这类钱通体锈色浮浅,没有千年古泉真锈感觉  相似文献   

8.
4月1日下午,台湾魔术师刘谦来到"中国魔术之乡"宝丰县,参观了中原魔术学院、星光艺术学校、魔术村周营村和赵庄魔术大观园。刘谦在宝丰县领导和农民魔术师丁发生等的陪同下,首先参观了  相似文献   

9.
绝版青春     
武剑 《体育博览》2012,(5):16-16
有一天,我们都会狠狠地老去。听着一起走过十年的小太阳钟汉良一起老去的嗓音,和那首《有一天我们都会老》。我们的青春小鸟一去真的不回来。有时候也会无病呻吟地看着办公室里的"小孩子"们感叹"年轻真好"。身边年长者似乎更多,而年少者越来越少……这应该是生命吧。我们,总有一天会敌视年幼时,盼望在生日蛋糕前的自己。嘲笑着他们的无知,林清玄在《清音五弦》中有篇曰:今早的容颜老于昨晚。自恋。鉴定完毕!  相似文献   

10.
姚悦 《收藏》2013,(3):34-39
在安徽,无论收藏界还是拍卖行,只要一提到安徽画坛"八老"的真迹,那绝对是"疯抢硬通货"!那么,在市场流通的"八老"作品中,哪类绘画作品又是最为收藏者关注的?萧龙士(1889~1990年)生于皖北萧县。萧县是安徽县级乡镇中较为著名的书画之乡,清乾隆间就出了刘本铭、袁汝霖、吴柳盫等一代画人。萧老192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精写意花鸟,并善诗书。后拜大匠齐白  相似文献   

11.
林海飞 《钓鱼》2011,(22):22-24
"水底开花"是笔者起的名字,此钓法是笔者在结合原有钓法的基础上稍作改进,"水底开花"不是新发明,而是"老钓法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12.
吴天明 《上海集邮》2014,(11):12-13
武汉大学位于珞珈山麓,东湖之畔,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2013—31((武汉大学建校一百二十周年》(图1)画面上宫殿式建筑为武汉大学老图书馆。武汉大学现有四座图书馆,1935年启用的老图书馆(下称"老馆");1985年在校园中心建成的新图书馆;2000年8月武汉大学等四校图书馆合并的馆;2011年10月落成的图书馆(总馆)新馆,总建筑面积35548平方米。全校共有图书馆馆舍面积68754平方米,资料室16601平方米。  相似文献   

13.
马松录 《钓鱼》2011,(11):65-65
2002年,我休息了,老伴退休了,我俩都成了"闲人"。说起老伴,人们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老伴老伴老来做伴。夫妻白头偕老,长相厮守,是人生弥足珍贵、被人羡慕的一大乐事,是老人晚年生活减轻孤独、解除寂寞的灵丹妙药。生活中,老伴与我互敬互爱、相依相伴;钓鱼中,老伴支持我、关心我、  相似文献   

14.
我与新教师     
有人说“朋”字是两弯清朗的月,因为彼此明亮,才能成为“朋友”。1996年6月我从芜湖师专体育系毕业,被分配到贵池区一所农村职业高中,从此开始了从教生涯。第二年学校又分来一位大学体育本科生小丁。由于年轻的原因,我们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在生活上,我们彼此照料;在工作上,我们取长补短。学校体育工作也在我和小丁的默契配合下搞得井井有条,有声有色。为此,我们俩多次受到学校领导的表彰。1998年9月的一天,校长找到我和小丁谈话,说教研组长杨老师要退休了,想从我们俩中间提一个当教研组长,希望我们采取自荐方式。对于我们两个血气…  相似文献   

15.
陆克勤  梓荃 《收藏界》2011,(2):32-37
老年画新风情随着新年的到来,各类色彩丰富、风格各异的年画开始势不可挡地走进收藏市场,来到我们的眼前。年画在我国历史悠久,它是民间迎新春、祈丰年的一种民俗艺术品。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  相似文献   

16.
农夫 《收藏界》2014,(12):152-152
传统的国画,由于受老、庄哲学思想的影响,主张"品画不言美",画家往往以"丑"来表现美。古人认为,"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辨若讷"(《老子》)。"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傅山)。空山破寺,野水败叶往往是画家们表现的主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画家们把仕途上的失意和无奈全部用笔寄托在山水之间。  相似文献   

17.
徐鑫 《当代体育》2011,(19):14-17
当1996"黄金一代"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老去,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球场上的个性球员也开始消失。  相似文献   

18.
常笑 《收藏界》2010,(5):148-150
王树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一手金丝"美誉的花丝镶嵌工艺大师。他1962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分配到北京工艺美术厂从事牙雕的设计制作。先后师从著名牙雕艺人杨士惠、夏玉海、邓永贵著名老艺人,又拜师花丝老艺人翟德寿、毕尚斌精研花丝镶嵌绝技,40岁拜师玉器艺人王树森,一身掌握了多种工艺美术技艺。  相似文献   

19.
冠军辅导班     
《新体育》2012,(2):15-15
著名斯诺克选手丁俊晖。在备战比赛之余抽空到自己的微博上与网友互动,许多专业、准专业、甚至入门级球迷看准机会,纷纷向他讨教技艺,于是“小丁斯诺克辅导班”红红火火地开张了——  相似文献   

20.
黄正 《收藏界》2011,(1):70-70
近日,在贵刊今年第9期"老董观泉"栏目中看到成春到先生介绍的一枚"忠义勇烈"钱币,恰巧早年我也收藏到此枚钱币,和刊上图片相对照,发现无论从钱币大小和钱文风骨,都是一模一样的,应是同时期同批同模铸造的铜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