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蛋用鹌鹑VIP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研究。创新点:首次开展蛋用鹌鹑VIPR-1基因多态性研究,发现了两个与蛋重相关的多态性位点。方法:以VIPR-1基因设计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获得基因突变位点。并通过关联性分析,研究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论:在个体数为443个(202只L个体、196只H个体和45只野生鹌鹑个体)的群体中发现两个突变位点(G373T和A313G),且两位点间存在微弱的连锁不平衡。相关性分析表明,SNP多态性与鹌鹑蛋重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组成的7个主要二倍型中,含有h1h2(GGGT)的个体总是表现为较小的蛋重及较大的产蛋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健康人及慢性乙肝患者MBL基因Exon I 54位密码子点突变的情况。方法:对MBL 54位密码子基因突变采用PCR-RLFP检测法。结果:检测64例健康汉族人54位密码子的点突变情况,野生型(GGC/GGC)为44例,占68.8%;突变杂合型(GGC/GAC)为19例,占29.6%,突变纯合子型(GAC/GAC)为1例,占1.6%,基因频率分别为GGC为0.836;GAC为0.164。检测54例乙肝患者,野生型为21例,占38.89%;突变杂合型为32例,占59.26%,突变纯合子型为1例,占1.85%,基因频率分别为GGC为0.6852;GAC为0.3148,健康人及慢性乙肝患者MBL基因54位密码子点突变有显著性差异,χ2=10.681P=0.005(按基因型统计);χ2=6.258P=0.012(按基因统计)。结论:乙肝患者组较健康对照组MBL基因Exon I 54位密码子点突变频率显著升高,提示该项指标在乙肝发生机理中的作用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I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CN-I)为先天性间接胆红素血症的最严重的一种,是由位于染色体2q37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UGT1A1)的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引起的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本研究对来自两个无关家庭的两例临床诊断为CN-I的患儿及父母进行UGT1A1基因分子遗传学分析。研究方法:经知情同意后,采集两例患儿及父母外周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UGT1A1基因5个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处,进行测序分析。应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测定其中一例患者UGT1A1基因的拷贝数。重要结论:本研究在两例CN-I型患儿中检测到3个UGT1A1基因突变:c.239_245delCTGTGCC(p.Pro80HisfsX6)、c.1253delT(p.Met418ArgfsX5)和c.1156GT(p.Val386Phe)。前两个突变均为新发的移码突变,预测提前出现终止密码或诱发RNA降解;而突变c.1156GT(p.Val386Phe)的致病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埃及水牛生长性状的关联性。创新点:发现IGF1基因多态性对埃及水牛的生长性状、血液生化指标和基因表达有显著影响,并为埃及水牛的选育提供重要的分子遗传标记。方法:以200头埃及水牛为试验对象,对其IGF1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生长性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论:在水牛IGF1基因多态性分析中,发现两个新的SNP位点(G64A和G280A)分别分布在外显子1和外显子4的非编码区。不同基因型的统计分析表明,G64A和G280A位点的GG基因型水牛个体分别在3~6月龄和6~9月龄的体重(BW)和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这两个SNPs位点的组合基因型产生了三种单倍体GG/GG、AG/AG和AA/AA。在3~12月龄的水牛个体中,单倍体基因型与BW和ADG存在显著关联(P0.0001)。纯合的GG/GG单倍体基因型水牛生长性能优于其他水牛。两个SNP位点与半腱肌中IGF1和IGF1R的mRNA水平以及IGF1血清浓度水平相关。此外,GG/GG单倍体水牛表现出较高的mRNA和血清浓度水平。综上所述,这两种SNP位点G64A和G280A可作为埃及水牛生长性状选育的重要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5.
分析莆田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收集138例莆田地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采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癌组织中EGFR基因外显子18、19、20及2l的突变,同时分析其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38例NSCLC中共检出52例EGFR基因突变,EGFR突变阳性率为37.7%;外显子19和21突变占总突变的92.3%;腺癌突变发生率占突变总数的73.1%;女性EGFR基因突变率(55.0%)显著高于男性(30.6%)(P<0.05)。结果表明:莆田地区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以外显子19和21突变为主,女性患者和腺癌患者是选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优势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猪PIT-1基因多态性及其对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旨在寻找改良猪生长性能的分子标记。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猪PIT-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猪PIT-1基因的Rsa I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其中,杜洛克猪未检测到AA型,BB基因型频率高于AB型,等位基因B频率高于等位基因A,SNP处于低度多态(PIC0.25);淮猪新品系未检测到BB型,AA基因型频率高于AB型,等位基因A频率高于等位基因B,SNP处于低度多态(PIC0.25);杜洛克猪×淮猪新品系未检测到BB型,AB基因型频率高于AA型,等位基因A频率高于等位基因B,SNP处于中度多态(0.25PIC0.5)。关联分析表明,PIT-1基因型对猪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的遗传效应都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杜洛克猪、淮猪新品系、杜洛克猪×淮猪新品系PIT-1基因Rsa I酶位点都存在多态性,但PIT-1基因对猪生长性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检测MBL基因54位密码子点突变的方法,初步调查健康汉族人MBL基因54位密码子点突变的情况,检测其血浆MBL含量,找出二者的相关性.方法:根据MB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MBL基因点突变检测方法即PCR-RFLP;用MBL Oligomer ELISA试剂盒测定出血浆MBL的浓度.结果:建立了特异敏感的检测MBL基因54位密码子点突变的方法,测得健康汉族人基因突变频率为0.2321;健康汉族人血浆MBL含量的平均值为1999μg/L,标准差为1505;健康汉族人血浆MBL含量与其编码基因Exon 1 54位密码子的点突变频率呈负相关,X2=48.107,P<0.001;r=-0.62.结论:所建立的MBL的PCRRFLP测定点突变的方法,特异性高,重复性好,较为灵敏(最低检出量为160pgDNA);初步测定了健康汉族人的基因突变频率及其血浆MBL含量,二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检测MBL基因54位密码子点突变的方法,初步调查健康汉族人MBL基因54位密码子点突变的情况,检测其血浆MBL含量,找出二者的相关性.方法:根据MB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MBL基因点突变检测方法即PCR-RFLP;用MBL Oligomer ELISA试剂盒测定出血浆MBL的浓度.结果:建立了特异敏感的检测MBL基因54位密码子点突变的方法,测得健康汉族人基因突变频率为0.2321;健康汉族人血浆MBL含量的平均值为1999μg/L,标准差为1505;健康汉族人血浆MBL含量与其编码基因Exon 1 54位密码子的点突变频率呈负相关,χ2=48.107,P<0.001;r=-0.62.结论:所建立的MBL的PCR-RFLP测定点突变的方法,特异性高,重复性好,较为灵敏(最低检出量为160pgDNA);初步测定了健康汉族人的基因突变频率及其血浆MBL含量,二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alpain-10基因(CAPN-10)单核苷酸多态性SNP19与2型糖尿病(T2DM)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从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别扩增Calpain-10基因第三个内含子包含SNP19多态性的DNA片断。将其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在紫外分析仪下观察结果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发现T2DM患者出现1-2条区带,而正常人则没有出现相应区带。结论:提示Calpain-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19可能直接或间接与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和分析一种新的人类K-ras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质量,确定该类试剂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7种K-ras基因单一突变点质控品的准确性、特异性、最低检测量和重复性.分别检测7例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阳性组织样本和10例阴性样本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结果 试剂盒准确性、特异性、最低检出量和重复性均符合质量标准.能准确和特异的检出单一点突变,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重复性.结论 该试剂盒质量标准设定较合理,在指导K-ras基因突变检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分析EGR1和LAMA2基因序列中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在中国汉族人病理性高度近视的遗传机制中的作用。创新点:检测了EGR1基因外显子序列中的SNP,验证了其与高度近视发病无关联;检测了LAMA2基因中热点区域中的三个SNP,发现在我国汉族人群中,这几个SNP与高度近视发病的遗传机制无关,与先前国外报道结果不同。方法:收集167个高度近视核心家系以及485例散发高度近视患者和499例正视眼对照者。根据Hap Map单倍型数据库以及先前的研究结果选择标签SNP(图1和2),测定所收集患者的相应基因型,采用Haploview和卡方分析软件作关联分析,并以关联分析效能软件计算本研究的计算效能(表3和4)。结论:本研究在汉族人高度近视人群中未检测到阳性关联信号,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深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奶牛CD4基因选择性剪接,为研究CD4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打下基础。方法:采集奶牛尾静脉血,提取血液总RNA后反转录成cDNA。通过反转录PCR扩增和测序,以鉴定CD4基因剪接体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奶牛CD4基因外显子8处存在缺失,扩增的两种CD4mRNA序列长度相差122bp(整个外显子8缺失)。另外,在牛CD4基因外显子8处检测到1个碱基突变(C/A)。结论:奶牛CD4基因发现两种相差外显子8的剪接体,并检测到1个SNP。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通过对一个中国Nance-Horan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揭示本家系的致病遗传机制。研究方法:对该Nance-Horan综合征家系的一个男性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结合此家系临床表型及遗传方式分析,选定X染色体上NHS基因上的一个无义突变c.322GT(E108X)为可疑致病突变。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Sanger测序,对该家系内其他成员进行NHS基因突变分析,同时对50名健康对照者的NHS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另外,将该突变的位点第108位氨基酸残基进行多物种NHS蛋白内序列比对。最后,对该家系成员眼部及全身的临床特点进行全面检查和分析。重要结论:全外显子组测序结合Sanger测序发现NHS基因第一个外显子上的c.322GT(E108X)突变为引起该家系临床病变的突变位点;多物种NHS蛋白内序列比对发现该突变位点第108位氨基酸残基位于高度保守区;临床表型分析发现该家系内存在表型异质性。此家系为国内首次报道的无义突变引起的Nance-Horan综合征家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血小板受体基因P2RY12常见突变位点单倍体分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用药后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创新点:首次在中国人群中对包含调控基因在内的五个常见P2RY12突变位点进行单倍体分析,并且校正了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发现P2RY12常见基因位点联合突变可降低氯吡格雷用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发生率,且作用在不吸烟人群中更明显。方法:连续入选180例接受氯吡格雷药物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利用血栓弹力图法检测患者用药后血小板反应性,将用药后血小板抑制率30%定义为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用多重连接酶检测反应(LDR)技术,对覆盖P2RY12调控基因在内的五个基因位点(rs6798347、rs6787801、rs6801273、rs6785930和rs2046934)以及CYP2C19常见的三个等位基因(*2、*3和*17)进行基因分型。根据连锁不平衡系数和基因分布频率进行单倍体分析,观察在校正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后,不同P2RY12单倍体分型对氯吡格雷用药后HTPR的影响。结论:将P2RY12基因rs6798347、rs6787801、rs6801273和rs6785930四个紧密连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为六个常见单倍体分析(H_0~H_5,表4)。单倍体分型与氯吡格雷用药后HTPR发生率显著相关,与H_0型相比,H_1型HTPR发生率显著降低,而rs2046934对HTPR发生率无显著影响(表5),且在不吸烟组中单倍体分型对HTPR影响更明显(图1)。综上所述,P2RY12基因rs6798347、rs6787801、rs6801273和rs6785930单倍体分型与氯吡格雷用药后HTPR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一个Lynch综合征患者所在家系携带的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探讨各突变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创新点:MLH1的第19号外显子c.2250_2251insAA移码突变既往被认为是意义未名突变,而我们的研究为明确该突变的致病意义提供了依据。另外,我们首次报道了MLH3基因第1号外显子c.1397C>A突变。该突变有可能使Lynch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年龄提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家系先证者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蛋白的缺失情况,使用二代测序技术通过先证者血标本明确患者所携带的突变。同时运用Sanger法检测家系其他成员该突变的携带情况以明确突变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结论:我们在患者体内发现MLH1基因第19号外显子移码突变(c.2250_2251insAA)以及MLH3基因第1号外显子c.1397C>A突变。在患者家系中,我们仅检测到有MLH1突变,因此该突变极有可能为致病突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调查我国北方地区汉、回、蒙古族健康人群MBL基因ExonⅠ54位密码子点突变的情况,检测其血浆MBL含量,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用PCR-RFLP检测MBL基因点突变频率;用MBLOli-gomerELISA试剂盒测定血浆MBL含量。结果:健康汉族人该基因突变频率0.23,血浆MBL含量均值1.99±1.50mg/L,二者负相关(r=-0.62);回族人突变频率0.15,MBL含量均值3.40±2.55mg/L,二者负相关(r=-0.67);蒙古族人基因突变频率0.18,含量均值2.52±1.95mg/L,二者负相关(r=-0.64)。结论:健康汉、回、蒙古族人MBL基因54位密码子点突变频率与其血浆含量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该文就农杆菌介导的vbp基因遗传转化调控机理进行研究。方法一:分析vpb1基因启动子序列;方法二:对探测载体中vpb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进行验证;方法三:设计vbpl基因启动子序列突变位点。结果:(1)基于荧光蛋白表达情况来看,在pRSET-A质粒中的vbpl基因启动子能够将荧光基因的表达予以正常启动。(2)能够正确构建pRSET-m1突变质粒,vbp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会随着SigmaA结合位点的去除而降低。(3)能够正确构建p RSET-m2突变质粒,vbp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会随着转录因子Fnr结合位点中-65位碱基的突变而增强。(4)能够正确构建pRSET-m3突变质粒,vbp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会随着转录因子Fnr结合位点中-66位和-68位碱基的突变而消失。结论:深入研究农杆菌介导的vbp基因遗传转化调控机理,能够找出影响农杆菌的VBP蛋白表达的相关因素,有可能使所获得的农杆菌菌株具有较高的转化效率,以便能够有效提高植物转基因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调查我国北方地区汉、回、蒙古族健康人群MBL 基因Exon Ⅰ54位密码子点突变的情况,检测其血浆MBL含量,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用PCR-RFLP检测MBL基因点突变频率;用MBL Oligomer ELISA试剂盒测定血浆MBL含量.结果:健康汉族人该基因突变频率0.23,血浆MBL含量均值1.99±1.50mg/L,二者负相关(r=-0.62);回族人突变频率0.15,MBL含量均值3.40±2.55mg/L,二者负相关(r=-0.67);蒙古族人基因突变频率0.18,含量均值2.52±1.95mg/L,二者负相关(r=-0.64).结论:健康汉、回、蒙古族人MBL基因54位密码子点突变频率与其血浆含量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免疫组化法、直接测序法、焦磷酸测序法分别对弥漫性脑胶质瘤患者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第132位精氨酸的突变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种方法对高频突变的检出一致性为90.62%,免疫组化只能检测出R132H突变类型,而两种测序方法都能检测出R132-其他类型的突变;焦磷酸测序检出灵敏度最高达3%,直接测序法最经济和简便,但灵敏度低,仅能检测突变率为20%以上的突变。建议先用免疫组化和直接测序初筛IDH1基因突变,对发现的低频突变用焦磷酸测序验证。  相似文献   

20.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研究了103例冠心病患者和100例正常人载脂蛋白B(apoB)基因上四个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冠心病的关联。结果显示:(1)apoB基因上xbaI和EcoRI酶切位点的少见x~ 和E~-等位基因,VNTR的3'VNTR-B等位基因不同程度地与冠心病有关联。(2)xbaI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与Ins/Del多态性及VNTR多态性呈联锁不平衡关系,多个突变点共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时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3)基因单体型对冠心病的危险性具有独立判别意义。综上结果提示,apoB基因可能是冠心病多基因中的一个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