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金海 《物理教师》2002,23(2):32-32
在做高中电磁学演示实验“自感现象”时 ,一般可用学生电源的直流档位供电代替电池供电 .当用学生电源做为供电电源时 ,在电路中就有两个电键 :一个是实验电路的通、断电电键 ,另一个是学生电源的电源电键 .因此在用图 1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时却发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 :如用实验电路中的电键S做通、断电来观察自感现象时 ,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但当把实验电路电键S闭合 ,而用学生电源的电键来做这个实验时 ,却观察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异常的呢 ?为了进一步观察图 1所示电路在两个不同电键通断电时所出现的现象的不同 ,…  相似文献   

2.
1引言 目前,物理电磁感应章节中自感现象内容的教学,大多采用“J2446自感现象演示器”进行实验演示.该演示器将“通电自感现象”和“断电自感现象”用两组独立的器材分左右安装在同一块演示板上使用.为了达到演示效果,自感线圈用漆包线绕在较大的硅钢片铁芯上制成,因而器材只能是专业厂家生产,且成本较高、体积又大.特别是通电自感...  相似文献   

3.
自感现象是现行高中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让学生认识自感现象,笔者设计了2个实验:其中1个用来演示通电自感,如图1所示,另1个用来演示断电自感,如图2所示。关于教材中所演示的现象和解释不再赘述,笔者认为教材中对现象的解释不够严谨、全面,实验设计和器材的选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4.
韦明理 《中国教师》2009,(Z2):37-38
多方位自感现象演示仪,是由电源、开关K、稳压二极管D、电感线圈L、比较电阻R1、小灯泡C、检流器G、蜂鸣器Y1、Y2、发光二极管LED1、LED2、微调电阻R2等元件构成。在电路结构上形成较为完善的演示自感现象的电路体系。实验演示明显、直观、在一个电路上一开、一关瞬间即能分别演示通、断电两种自感现象。在实验演示过程中能使学生从光亮、声音、电表指针的摆动方向等多方位感知到自感现象的存在。实验的连续性好,使学生便于理解。用大尺寸的演示电表J0401作课堂演示可见度大,大大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是一台较为理想的教学仪器。  相似文献   

5.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关自感现象的演示实验,发光物体一般用小灯泡,笔者在教学中觉得有以下几方面不足:(1)当自感电动势产生的瞬时电压较高时会烧坏小灯泡,不易控制;(2)自感电动势的方向难以判断。本人在教学中对演示装置进行了改进,效果比较好,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奠丰  黄晶 《物理教师》2010,31(9):24-25
1问题的由来 人教版《物理》选修3—2“互感和自感”中的自感现象演示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当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会产生自感电动势.教材中设计的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实验已经几十年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必要对它做一改进,使实验更简单,现象更加直观、明显,且反映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在讲解自感现象时,通常介绍图l所示的演示实验装置:开关原来是接通的,灯泡A以一定的亮度发光。当切断开关时,我们看到灯泡A先是猛然一亮,然后逐渐熄灭。但是如果按此制作一套教具,实验却可能不成功。可能的怀疑是线圈匝数太少,以致自感现象不够明显。于是便增加匝数。可是仍然看不到猛然一亮。这是为什么呢?关键在于,灯泡猛然一亮的现象虽然的确与线圈的自感有关,但并非线圈具有自感的必然结果,它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 由于实际线圈都有电阻,故把图1等效为图2。其中R表示线圈的电阻。灯泡电流i2“线圈电流il及自感电动…  相似文献   

8.
贵刊1999年第9期上“如何选择自感演示仪中的小灯泡”一文,正确指出了在演示“断电瞬间的自感现象”实验中,灯泡规格的选择大有讲究.例如,若用“2.5V,0.3A”的可能无法察觉“电灯维持继续亮一会儿”;而用“6~8V,0.15A”灯泡,则能明显显示这一现象,甚至还会有“灯泡先闪亮一下,才慢慢熄灭”的令人惊奇之效.相信各校同仁,只要实际做过这一实验的,都会印象深刻,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9.
物理课本中关于自感现象的两个实验(见图1、图3),一般说来演示效果不好.演示通电自感现象时,灯泡A1亮度延迟时间太短.演示断电自感现象时,灯泡A 2的延迟时间更短,几乎是断电即灭,而且演示重复性差.学生从演示中不能获得比较鲜明直观的"自感阻碍电流变化"这一物理过程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第二册,自感现象的演示实验,通电自感原理通电自感实验应该看到的物理现象是A,立即发光,但A,却是逐渐亮起来的。如图2是断电自感现象的原理图,断电自感  相似文献   

11.
在“互感和自感”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在做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的演示实验时,使用的教学示教板上两套实验器材并排固定于同一示教板的左右两边(如图1所示),左边的一套演示通电自感现象,右边的一套演示断电自感现象.  相似文献   

12.
改进自感现象演示实验.在原自感演示实验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两个晶体二极管并联支路,能有效的演示自感电动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 ,有一种特殊的现象叫做自感现象 .但由于教材中介绍不多 ,大纲中要求不是很高 ,往往容易被忽视 ,在教学中一带而过 ,因此学生理解不深 ,引起知识混淆 .下面通过一道例题 ,对自感现象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例题 如图 1所示 ,线圈的自感系数 L=2图 140 0 m H,直流电阻为零 ,电源电动势 E=1 0 V,内阻不计 .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时 ,由于电流变化 ,线圈中产生了大小为 E=3 V的自感电动势 ,其极性与电源极性相反 ,试问 :(1 )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 P向何方向滑动 ?(2 )线圈的电流变化率多大 ?(3 )若突然断开开关 S,使电流在 0 …  相似文献   

14.
叶彬 《考试周刊》2013,(89):135-135
一、概要 传统的通断电自感演示实验能够形象地展示出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及发光时间的滞后现象。但是.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及电流在通断电瞬间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却无从知晓。数字传感器通断电自感实验能把各支路的电流大小及通断电瞬间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以数据、波形的形式记录下来。但是,它是借助电脑演示小小的集成电路板的自感现象,中国缺乏一个形象、直观的电路和现象供学生观察,也不利于老师讲解说明。学生很难信服电脑上不明就里的实验结论。  相似文献   

15.
王理想 《物理教师》2014,(4):46-46,49
人教选修《物理》3-2“互感和自感”教学内容,是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也是学生在认知上对电磁感应规律的进一步巩固与深化.本节教学的关键是做好自感现象实验.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自感现象演示实验存在不少问题,改进的实验采用发光二极管作显示,用一个电路可演示通电和断电自感现象、感生电动势的极性及感生电流的方向.介绍了改进开发后的教学使用及示教板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用一节干电池做电源,做断电自感现象的实验,有没有可能点亮额定电压为220 V的家用照明灯泡呢,我想通过实验探究一下。  相似文献   

18.
本刊2011年第9期刊登了《为何在"通电自感"实验中观察不到"断电自感"现象》一文.指出在使用"J2446自感现象演示器"左侧的器材做通电自感实验时,延时效果比较明显,但用它做断电自感实验时,却观察不到灯泡闪亮的现象,使得断电自感现象只能独立地使用示教板右侧的器材来演示.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期末统考中 ,有一道这样的选择题 :如图 1 ,开关S首先是闭合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断开S时 ,通过线圈的电流会有一个瞬时增大的过程 .B .当断开S时 ,自感电动势必须很大 ,远远超过电源的电动势 .C .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开关动作的速度有关 ,快速断开S时 ,自感电动势很大 .D .以上说法均不对 .从阅卷中 ,了解到此题学生的得分率很低 ,很多学生都在A、B、C三个答案中选择 .主要原因是不少学生对自感现象存在一些错误的理解 .现分析如下 :图 1           图 2为方便分析 ,电路可等效为用R1代表电感支路的直流电阻 ,…  相似文献   

20.
如图 1 ,把灯泡A和带铁心线圈L并联到直流电图 1路中 .接通电路 ,待灯泡A正常发光后断开电路 ,这时可以看到 ,灯泡A要过一会儿才渐渐熄灭 .这是当前物理教材中对断电自感的实验演示 .但是此实验只能演示断开电路时有感应电动势产生 ,对于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和感应电动势相比较于原电动势的大小却无能为力 .为此 ,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几种改进 ,现介绍如下 :[器材选择 ]线圈L :用日光灯镇流器线圈 ,或用电扇调速器中的线圈 .表头G :( 1 )用J0 40 9型灵敏电流计G1挡并联一1 0Ω分流电阻改制而成 .( 2 )自制表头 ,具体做法是 :取一块磁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