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本文针对实证主义哲学的心理学方法论蕴含及其对实证主义影响下的心理学方法论的评价作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2.
解释学或称释义学、诠释学,一种关于意义、理解和解释的哲学理论。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思想为心理学提供了新的解释学方法论,这对纠正实证主义心理学忽视人的特性的偏颇观点起着积极作用,在心理学方法论上形成了实证主义、现象学、解释学的三足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3.
实证主义方法论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它使心理学摆脱了思辩哲学的束缚而成为科学大家庭中的一员。三代实证主义分别影响着激进的行为主义、构造主义、新行为主义。至今仍是在心理学研究中起主要指导作用的方法论之一。  相似文献   

4.
现象学方法论与现代西方心理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西方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不断受到中国理论心理学者的重视。这反映了一种趋势,即反思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而寻找繁荣中国心理学的最佳途径。有人指出,100多年来,统辖西方心理学的方法论主要是实证主义和现象学。①我们已撰文探讨了现代西方心理学中的实证主义方法论。②本文试图探讨现象学方法论及其与心理学相互作用的缘由,着  相似文献   

5.
科学主义心理学以自然科学为标杆,曾给心理学带来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使实证主义方法论在心理学领域中处于一种主流地位。但随着外国环境的变化,实证主义方法论又成为心理学发展的“瓶颈”。一些心理学家看准了后现代思潮给心理学带来的潜在利润,从而成为推动心理学创新的初级行为团体,并企图造就心理学的理想归宿。  相似文献   

6.
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实证主义与现象学方法论之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认为实证主义与现象学作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论,它们在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原则与方法等等问题上的回答存在着明显的分歧,这些分歧是由实证主义与现象学的哲学思想的分歧决定的。而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论则分别代表了心理学研究的科学与人文两大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科学主义心理学以自然科学为标杆,曾给心理学带来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使实证主义方法论在心理学领域中处于一种主流地位.但随着外围环境的变化,实证主义方法论又成为心理学发展的"瓶颈".一些心理学家看准了后现代思潮给心理学带来的潜在利润,从而成为推动心理学创新的初级行为团体,并企图造就心理学的理想归宿.  相似文献   

8.
现代西方心理学实证主义内涵的再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证主义问题是我国心理学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之一。研究证明 ,现代西方心理学在心理观、科学观以及方法论等方面藏纳着浓厚的实证主义内涵及其完整的体系。我们认为 ,针对其内涵和成因以杜绝实证主义在我国的滋生与危害 ,是实现我国心理学事业健康发展与持续繁荣的有效措施和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心理学脱离哲学母体而诞生,便选择了实证主义作为自己的方法论,力图向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看齐,排斥哲学对自己的指导意义而陷入困境。随着实证主义的衰落,理论心理学兴起,哲学在心理学中的合法地位必将得到承认和巩固。  相似文献   

10.
实证主义与心理学方法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形态的实证主义影响到不同心理学流派的产生。孔德的社会实证论、马赫等人的经验实证论和维也纳集团的逻辑实证论分别成为激进的行为主义、构造主义和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心理学以实证主义为指导,既有意义也有历史的教训  相似文献   

11.
病态社会心理,是指由社会病态文化所引起的不正常的心理活动,在现阶段主要有浮躁心理、冷漠心理、仇富心理、功利心理、逆反心理等。病态社会心理会导致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社会凝聚力降低,从而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应采取建立健全有效的心理疏导社会机制等措施控制病态社会心理的蔓延及影响,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论现象学视野下的西方心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象学作为西方心理学中的两大方法论之一,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现象学的突出特点是寓现象学于方法之中,强调本质先于存在,具体表现在:重视意识的研究、强调意向性、面向事物本身、强调现象学的思想态度等方面,因此,现象学的这些特点为人文主义心理学家以非自然科学模式塑造心理学奠定了重要的哲学基础。作为一种方法论,现象学所遵循的以意识经验为研究对象、如实描述、问题中心、整体性、先质后量、非还原论等原则开创了西方心理学中人文主义取向的研究方法。纵观整个西方心理学的发展,现象学对心理学的影响是广泛而持久的,它不仅推动和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方法论上的几次变革,为意动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它也正在影响和推动着超个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并将为未来西方心理学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描述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产生之初由布伦塔诺和狄尔泰共同创建的一门人文科学心理学,它主张通过现象学的描述或解释学的理解如实呈现人类心理生活的全貌。描述心理学沿循严格科学和浪漫主义两种传统发展,并各自贯穿着三种独具特色的理论形态,前者包括布伦塔诺的意动描述心理学、斯顿夫的机能描述心理学和胡塞尔的本质描述心理学,后者包括狄尔泰的体验描述心理学、斯普兰格的结构描述心理学和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每种理论形态都有自己独特的基本主张、理论焦点和方法侧重点。不同理论形态在描述心理学框架体系下结成了反对心理学自然科学化的"强力同盟",共同反对冯特等以自然科学为模板的发生心理学或说明心理学。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后半期开始,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从而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本土心理学是有关文化与心理学关系的三种主要的研究模式。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文化群体的心理与行为比较;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本土心理学研究本土背景中与文化相关的和从文化派生出来的心理与行为活动。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最终,通过一种深层结构理论,即一种普适性理论将会把它们的研究结果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从构造主义、行为主义到精神分析,主流心理学在理解人的高级心理现象时,显得贫乏和无力,面对现代人道德迷失、生命失重,主流心理学难以回答。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超个人心理学,超出了人本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对人性的狭隘理解,把对人性的理解带到一种宏大的范围,弥补和校正了传统心理学之不足,并整合了其有价值的东西。使得被主流心理学所抛弃的,但对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的信念和价值观,又重新受到了心理学的关注。笔者通过对主流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研究的反思,得出如下启示:(1)心理学对人性研究和理解应遵循下列模式:最消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中性的一面-健康高级的一面-超个人的一面(最健康高级的一面),(2)心理学对人性的研究应融合东西方人性观。(3)超个人心理学忽视了人性中恶的一面,属于理想主义人性观。  相似文献   

16.
文化心理学是一个新兴的心理学取向,其兴起的背景:主流心理学的困境、非主流心理学的启发、后现代思潮的反思.文化心理学是把文化纳入心理学,将人置于社会文化背景中,研究文化和心理的关系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方法有现象学、释义学和民族志方法.同时,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本土心理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7.
宗教的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形态。宗教心理学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科学的含义或是科学传统中的宗教心理学,是科学家运用科学方法对宗教心理的研究。这是科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二是宗教的含义或是宗教传统中的宗教心理学,是宗教家按照宗教的方式对人的心理行为的说明、解释和干预。后者既是宗教活动提供的传统文化资源,同时也是现代科学心理学的传统历史资源。宗教中的心理学提供了关于人的信仰心理方面的重要的阐释、以及干预人的心理皈依的重要的方式。这为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非常丰富和重要的心理学思想理论、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干预技术。心理学的创新就必须提取宗教的心理学中的资源。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兴起的心理学的一个新研究方向,也是当今心理学研究中比较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文从积极心理学概念及产生背景出发,分析了积极心理学与传统主流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关系,介绍了当前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意义,并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心理学是二十世纪末新兴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研究领域,它对心理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出发,即从积极的体验、积极的个人特质、积极的社会环境三方面,分析了积极心理学对心理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文化心理学的兴起与中国文化心理学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心理学的兴起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原因,主流心理学的衰落与心理学的文化转向,给文化心理学的兴起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给了中国心理学家重新审视中国心理学发展的机会。中国心理学在心理学多元化的背景下,应采用中西合璧式的,西方与东方相结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建立一门根植于传统文化下的中国文化心理学或中国本土心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