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临县伞头秧歌是一种综合性的民间歌舞艺术,集民间音乐、舞蹈、戏剧、说唱于一身。临县伞头秧歌源远流长,相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探究其发展可以归结为:从"赛社""赛会"到"社火""会子"、从"跳大傩"到"祭瘟神"、从"转道场"到"踩牌子"、从祭祀中的"皂罗"到秧歌队中的"花伞"、从"阳歌"到"秧歌"、从固定的"祭歌"到即兴编唱的"秧歌"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郑炳凯 《天中学刊》2011,26(1):95-97
辛亥革命是中国走出传统社会的一种方式,它促使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转型: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从"人治"到"法治",从"地域型"和"依附型"到"参与型",从"集权专制"到"民主共和"。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根据意象图式、隐喻、语义链等理论,着重研究了介词"for"的语义扩展机制,并建立了"for"的语义链。当射体指向界标时,介词"for"的语义扩展模式为:从"方向"到"目的地"、"空间/时间距离"、"爱好、特长",同时又从"目的地"依次扩展到"目的(获取、代表、利益等)"、"交换"、"相当"等义项。当界标指向射体时,"for"从"方向"引申为"原因"。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教学理解是教师看待教学意义的思维方式和视野,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诸多教学观念的综合体现。具体言之,在科学理解进路中实现其从"科学认识论"到"生活认识论"、从"再现原意"到"探究理解"的转向;在人文理解进路中实现其从"意义复原"到"意义商谈"、从"强制灌输"到"反思理解"的嬗变;在实践理解进路中实现其从"教师自我解释"到"教学实践智慧"、从"教材课程观"到"课程文本观"的跃升。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理论发展进程中,党的理论形态发生了"四次重大转变"——即从"世界形态"到"中国形态"的转变,从"革命形态"到"建设形态"的转变,以及从"计划经济理论形态"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态"、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及其理论形态"到"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理论形态"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就是上述历史性转变和飞跃在当代的光辉思想结晶。  相似文献   

6.
刘佳 《成才之路》2012,(6):35-35
初三语文复习阶段主要把初三语文复习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第一阶段是从开始初三语文新课程到结束初三语文新课程,本阶段主要从"课本"入手,以积累知识为目的,形成知识网络。第二阶段是结合能力培养,进行专题复习,本阶段主要从"考试题型"入手,以把握题型技巧为目的。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英语中考作文从控制性到半控制性已逐步过渡到了较为灵活的自由创作。然而传统的成果写作教学,只注重传授知识,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文中,作者主要从开展"多样化"写作训练;构建"以说促写"的写作模式和培养学生自评互评三方面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自能"写作意识,开展"自能作文"教学,达到最终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该文探讨的"系统教学方法",是将"教学目标"作为一个教学系统,在"教和学"这一双向环节上,以"系统教学思维方法"为指导,按照"系统教学模型"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依据系统思维这一现代最高级的思维模式,设计出"系统教学思维方法"和"系统教学模型"相结合的系统教学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整体或全局出发掌握"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规律,系统性地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以及其它思维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该文通过在英语教学中的案例,阐述了这一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教师发展的知识论路向将教师置于发展之外,这是一种教师"不在场"的教师发展观,生存论教师发展观使教师个体真正实现了"在场"于其发展的过程。教师发展的"生存论"转向意味着,教师发展从超验"天国"到尘世"生活"、从外在"型塑"到"自我"生成、从群体"规范"到"个体"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1977年邓小平提出重建教育督导制度的构想和建议到2012年《教育督导条例》的颁布,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呈现出从"工具"本位到"人"本位、从"效率"到"公平"、从"单一"到"多元"的价值转向。在教育督导的未来发展中,应发挥督导机构的独立职能,加强督导队伍的能力建设,实施个性化的教育督导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从《诗经》到陶诗看田园诗的发展与成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渊明的田园诗比《诗经》中的田园诗成熟,其表现为:一、由无名氏创作的四言诗到诗人创作的王言诗;二、由叙事性的田园诗到抒情性的田园诗;三、由理想田园生活的笼统概念到优美的学蓝图。  相似文献   

12.
象形、会意等造字思维乃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滥觞和原型。原始五行说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据和运用对应现实、具有直观具体性的象形思维;阴阳说则主要是运用会意思维而往较高程度抽象性发展的结果;两者的合流,从思维角度看,亦是依据于象形与会意思维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但P,而且Q”常被看做递进复句的典型形式。本文通过对大量语言材料的分析发现:(1)P与Q在语义上并非总是前经后重、并列,有时Q是对P的补充,甚至P重Q轻的情况都很常见;(2)有时“不但”可用可不用,主要视话语中心的需要与说话人视觉变化,有时“不但……而且”必须配对使用,有时只能单用“而且”,这主要受制于某种特定条件。本文从语义、结构及语用的角度探讨合用与单用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分三个层面对“道德”范畴的形成及其内涵进行了历史考察 ,认为是道家老子最先将“道”升华为哲学范畴 ,认为“德”作为政治伦理范畴 ,形成于西周 ,较“道”为早。“道德”连用虽散见于先秦典籍 ,但作为哲学范畴 ,当确定于《庄子》。而《老子》之“尊道贵德”、《论语》之“志于道 ,据于德”、《中庸》之“苟不至德 ,至道不凝焉”等论题 ,都是“道德”范畴的先声。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被认为是“人性恶”的集大成者 ,是一个不被世俗所容的“异类” ,作者赋予其较其他女性人物形象更为完整的生命意义 ,在这个人物身上首先奠定并完成了作者对女性悲剧生命观的认识。在小说中另一个重要女性七巧的女儿长安形象上又寄予着作者对人生带有个人生命体验的深刻思考。从这两个女性形象上反射出的女性命运的生存本相以及由此体现出的张爱玲的生命悲剧意识正可视为《金锁记》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17.
《新史学》是美国历史学家鲁滨孙的代表作,虽为历年论文和演说的汇编,却集中反映了新史学观的逻辑思路,其中不乏闪光之处:第一,敏于感受时代变化的挑战,持发展的史学观;第二,善于从其他学科中接受启迪,促进史学地新,第三,重视史学与现实的联系,强调发挥史学的社会功用。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第一,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陷入庸俗进化论的泥潭,第二,否认史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从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和《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有高潮、也有低潮,有成功、也有失败,这与共产党人的实践能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即能否符合"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涵密切相关。以此来看这150多年的社会主义历史,大体上可以划分四个时期:(1)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到实践;(2)社会主义建设由一国到多国;(3)社会主义由曲折发展到严重挫折;(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和光辉前景。  相似文献   

19.
苏轼《后杞菊赋》"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一语,从来解者"南阳"不误,而"西河"则牵附"子夏退老于西河之上",其实大谬。苏轼崇信道家养身之说,多服食药饵以求祛病延年,其诗文中多见反映。"西河"乃用《神仙传》故事,与所谓"子夏退老"全不沾边。  相似文献   

20.
章太炎的魏晋六朝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晚清时期著名的“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对于魏晋六朝的推崇,一方面固然有其民族革命的功利动机在内,另一方面,也是他在认真考察中国学术发展史后所得出的关于魏晋六朝“其言循虚,其艺控实,故可贵也”的学术结论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