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分析毕飞宇的小说《玉米》中的王连方,揭示出文本深处暗示的另一主题:中国男性在权力结构和父权意识形态的双重挤压下面临着生存危机。这种男性的生存危机和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和权力结构对女性的戕害,共同构成小说《玉米》的人性压抑总主题。  相似文献   

2.
毕飞宇的小说《玉米》《玉秀》《玉秧》(即《玉米》三部曲)揭示了女性在父权社会的生存困境,表达了女性的欲望主题。论文从身体书写的角度分析毕飞宇《玉米》三部曲,揭示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受到的压抑和束缚。在父权文化中,女性身体一直处于“被凝视”的状态,女性在男性的凝视下,对身体进行自我规训,并屈从于父权社会。在《玉米》三部曲中,女性身体的觉醒带来的是对父权社会的反抗,女性企图出卖身体来获得权力,以“反凝视”的方式来揭露男性的虚伪和卑劣,然而结局最终走向失败。毕飞宇的女性身体书写肯定了女性情欲的合理性,表达了对父权制社会的反抗,揭示了女性在自我解放的道路上探索的艰难。  相似文献   

3.
毕飞宇的《青衣》及《玉米》、《玉秀》、《玉秧》几部中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女性悲剧形象。小说既剖析她们在欲望煎熬下的生命两难对立,同时也揭示了权力意识对她们的浸淫与伤害,从现实及生命本体层面来体察女性的当下生存状态,表达了作对女性的世俗生活和普遍命运的关怀。  相似文献   

4.
毕飞宇是新生代作家中较为独特的一员.他的创作不断推陈出新,在近年<玉米>、<玉秀>、<玉秧>"三玉"系列中篇小说中又有新的创造与突破.在乡村叙事、权力欲写作、女性形象塑造、成长小说等方面又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玉米》系列小说敏锐地揭示了女性复杂的生存景观,是毕飞宇悲悯情感的贯注。文章从毕飞宇小说中女性生存突围的困窘出发,从无常命运遭际下的生存疼痛、极权话语下自我价值建构的艰辛、女性群体内部的畸形争斗这三个层面对此论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6.
毕飞宇在《玉米》、《青衣》等小说中,以细腻的笔触书写女性在重负之下艰难生存,演绎人生悲剧。无论努力改变命运的痛苦还是追求精神的飞跃,都体现作者对女性挣扎过程中体现的超强的韧性和人性的异化都有深刻精细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毕飞宇在《玉米》、《青衣》等小说中,以细腻的笔触书写女性在重负之下艰难生存,演绎人生悲剧。无论努力改变命运的痛苦还是追求精神的飞跃,都体现作者对女性挣扎过程中体现的超强的韧性和人性的异化都有深刻精细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玉米》《玉秀》《玉秧》是江苏作家毕飞宇创作的三部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中篇小说。本文主要以这三部小说为研究对象,试图从性别视角出发,着力发现男作家笔下的女性生命的发生与发展,并以此为契机,探讨支撑女性"他者"地位立足的深层内涵以及女性自我的反抗与出路,从而填补其在性别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分析毕飞宇小说《上海往事》的女性小金宝的艺术形象,阐释作家文学想象中的都市与乡村关系。毕飞宇在90年代初的都市书写中所流露的怀旧风格有着个人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与探索,这使他区别于其他作家的上海怀旧的女性想象。  相似文献   

10.
毕飞宇是一个善于思索善于创新的作家,他的小说从前到后有很大的变化。他近几年发表的《玉米》《玉秀》《玉秧》三部系列中篇小说,视角独特,内涵丰富。其中,他对中国“鬼文化”的世俗性描绘与形而上思考具有他人不可替代的尖锐性、深刻性与现实冲击力。从中可看出毕飞宇小说创作的飞跃及令人欣喜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现代作家毕飞宇的《玉米》三部曲以充满张力的情节,凄婉哀痛的故事,以及贴近我们身边的人物和女性对生存的体验,成功地塑造了玉米、玉秀、玉秧三位让我们守望着,难以忘怀的超越文本表层结构的女性形象。在男权统治下,在权力与地位的笼罩之下,世俗环境与婚姻的包围之中,复杂的人性和残缺的阴影中,自尊心和尊严的斗争中,展示着活着的命运交响曲,上演着人生的悲剧,让我们在阅读之余思索与追问着现代女性的生存。  相似文献   

12.
作家毕飞宇在他的小说《玉米》中,以乡村生活为舞台塑造并展现了一个名叫王连方的村支书的权力人物形象。权力人物的巨大的影响力主要是来自于人们对权力和权力人物的一种臆想。权力人物对他的臣民的惩罚对象总是被压迫者的身体,而身体相应地刻写了惩罚的痕迹,其核心观念是"驯服性"。权力话语成为人们获取权力的一种工具,成为权力争夺、占有、挪用和恩赐的对象,它也对人们发挥控制、操纵、压迫和解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毕飞宇的小说《玉米》三部曲深刻地剖析了乡村女性在权力和欲望的驱使下,灵魂扭曲,人格异化,尊严尽失,人性几近泯灭但仍走不出悲剧命运的轮回——这一发人深省的主题。论文拟从主人公玉米、玉秀、玉秧对权力的角逐入手,来分析造成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毕飞宇的中篇小说《玉米》透视世态人性,充溢悲悯;小说以其独特的人文视角和历史叙事模式关注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玉米》中乡村女性的悲剧传达出作者对人的尊严、价值、自由、人性等人之存在的深切忧虑和浓重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毕飞宇文集     
作家毕飞宇在创作风格上呈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多面性。继小说《玉米》之后,由作者亲手编定的四卷本《毕飞宇文集》,收录了包括《上海往事》、《青衣》在内的作者所有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16.
毕飞宇的小说《玉米》描写了在男权制度的阴影下,王家三姐妹成长、抗争的悲歌,作家用冷静的观察视角,对女性的困境保持了理性的叙述态度,让读者触摸到的是一种女性抗争与救赎悲剧的无奈气氛,令人遗憾的是,小说缺失人性的悲悯。  相似文献   

17.
王海燕 《培训与研究》2006,23(12):11-13
毕飞宇的小说《平原》是围绕端方和吴蔓铃周围的人物关系建构起来的关于爱情与亲情的权力关系网。权力在每个人身上都深深地打上了烙印,作家对权力的探询也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场景。而女性命运在权力的镜象下遭受到双重的压制,男性的集体无意识在创作中使得女性失去了自己言说的权利,而作者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也因为本身性别的不同而对作品有着不同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毕飞宇的小说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评论家所关注和肯定.从1991年的处女作《孤岛》,到《青衣》、《玉米》系列,再到《平原》和《推拿》,作品内容几经流变,但“疼痛”主题一直贯穿于他的小说创作中,如他所说,“我一直在‘疼痛’这个命题下工作”.本文从童年经验、生活经历、地域文化、审美追求四个方面探讨毕飞宇小说创作中“疼痛”意识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论文解读近年毕飞宇小说《玉米》、《平原》中的权力叙事。文章借助叙事学方法,发现“权力”在叙事层面的重要作用,分析家庭、乡镇、学校三个空间中的权力状况。最终,论文比照文本对格雷马斯相关理论的抵触,推断出毕飞宇笔下“权力”的四重特殊属性。  相似文献   

20.
图览世界     
毕飞宇凭小说《玉米》荣获英仕曼亚洲文学奖中国作家毕飞宇凭《玉米》击败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荣获2010年度英仕曼亚洲文学奖。据了解,英仕曼亚洲文学奖(Man Asian Literary Prize)创立于2007年,与英国"布克奖"一样受到英仕曼集团资助。早期奖项颁发给未以英语出版过的亚洲小说,2010年以后改为颁给当年度首次以英文发表的亚洲小说。此前,中国作家中已有姜戎的《狼图腾》和苏童的《河岸》获此奖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