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要进一步提高中国图书出版的经济效益,就要提高中国图书版权贸易量在图书出版量中的比重;提高中国图书版权贸易量关键在于提高图书版权输出量;提高图书版权输出量才是提高中国图书出版经济效益的经济增长点。如何提高中国图书版权贸易量加大图书版权输出力度,缩小图书版权贸易逆差成为提高中国图书出版经济效益的一个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忠波  李贞玉 《出版科学》2016,24(6):98-101
韩国出版业的显著特点是本土出版产品单一,主要依靠引进国外图书补充国内市场,因此中国图书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中国图书所占韩国引进图书比例不高,有一定增长空间,缺乏市场判断是影响韩国出版业引进中国图书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专业翻译和中文编辑的紧缺也制约中国图书在韩国的发展。中国图书所贯彻的中国文化软实力“走出去”战略,要政策推行和市场自觉结合,把握韩国读者需求,才能建立产业国际化模式,进而释放中国图书的内在价值力量。  相似文献   

3.
叶璐 《编辑之友》2016,(3):34-37
“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是我国图书出版业的重要战略任务,目前,中国图书版权输出数量急速攀升,开始成为欧美地区重要的图书贸易伙伴.但中国图书的影响力依然有限,仍处于弱势地位.图书版权输出是在不同认知框架设定下的贸易行为,厘清框架在图书贸易中的影响,在输出过程中主动重构图书框架,使中国主题图书既能“走得出”,也能“输得入”.  相似文献   

4.
秘书监是中国古代的图书管理机构和图书管理职官。作为中国古代专门的图书管理机构,秘书监形成了中国古代图书管理的技术经验与管理经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上产生了重要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出版广角》2011,(5):27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是200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推动的一项工程,旨在为外国读者用自己熟悉的语言阅读关于中国的图书,了解中国提供便利,主要采取资助翻译费的方式,鼓励各国出版机构翻译出版中国图书。国外出版机构在谈妥中国图书版权转让事宜后,可以通过"中国图书对外推广网"(www.cbi.gov.cn)直接  相似文献   

6.
传媒链接     
《出版参考》2011,(30):5
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到泰国联展从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获悉,2011年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活动已于日前正式启动。在为期100天的新一轮中国图书销售季中,数以万计的中国出版物将从北京启程,运抵全球300余家华文书店,送到海外华文读者手中  相似文献   

7.
王娟 《报刊之友》2014,(9):69-71
图书以及图书贸易具有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在过去,人们往往忽视图书的经济属性,而过分强调它的文化属性,强调它的文化传播功能。在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今天,我们应该重视图书的经济属性,认真研究图书的经济属性,开发图书的经济功能对于更好地开展中国图书对外贸易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图书文化经济二重性的视角来分析中国近年来图书对外贸易的发展,试图为学界和业界更好地开展中国图书对外贸易与对外文化传播提供有意义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隆涛 《出版广角》2015,(10):56-57
中国图书出版翻译对传播中国文化以及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图书出版翻译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简单分析了在跨文化语境下,我国图书出版所具备的意义以及当前图书出版的现状,并以市场和翻译为出发点,提出了几条我国图书出版原则以及出版翻译中的小策略,旨在提高跨文化语境下中国图书出版翻译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近20余年中国书价变动的总体态势和特征包括:从平均印张价格和单册图书平均价格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的图书价格处于逐年递增态势,图书价格上涨成为常态,但自1996年之后其增长趋缓;中国图书价格的变化与宏观经济发展、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升基本保持平衡,但图书价格的涨幅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整体价格的涨幅;中国国民对待图书的心理价位和购买预期影响了社会对于图书价格的整体认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实施十年、“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实施五年以来,中国图书对外输出成果显著.中国图书的海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中国文化形象的塑造功能,提供了跨文化传播语境中重要的文化交流渠道.该研究基于对图书版权输出数据、商品图书出口数据的分析,对2006-2015年十年间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体量规模、地缘特征以及主题类型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分析,结合地缘文化理论、跨文化传播理论、经济学理论对中国图书在“走出去”战略执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而为我国图书的海外传播战略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图书走向世界商品贸易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步伐逐渐加快。图书商品贸易是国内图书出版企业把在国内编辑出版的成品图书以商品贸易的方式推向世界的一种海外图书市场进入  相似文献   

12.
周丽娟 《编辑学刊》2023,(1):101-105
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方式主要是图书商品输出和图书版权输出,然而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实体图书出口数量近年来呈下降态势,且无论是图书商品输出还是版权输出,贸易逆差依然较大,中国图书国际传播状况有待改善。海外P O D可以实现海外本地化印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流成本和库存成本,同时又可以利用其全球化的营销渠道,快速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有利于创新中国图书“走出去”模式,提升中国图书的国际传播力。  相似文献   

13.
由于传统的渊源,中国近代图书馆不少在编目、流通等常规业务之外,也进行出版印行活动.文章从图书的出版、印刷与发行,出版图书的广告,出版图书的书评,出版图书的呈缴四方面介绍中国近代图书馆图书出版的书业性质;指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图书出版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一定补充,也是近代出版史和近代图书馆事业史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数字化时代具有“观照当代,展望未来”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图书作为最传统、最广泛、最普遍的文化载体和沟通桥梁,可以让各国读者更完整、更真实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正是中国政府基于此宗旨,通过资助出版中国的图书和向国外图书馆赠送图书,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而采取的一项举措。“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始于2004年,随着计划的持续推进,中国出版、中国主题图书在海外的“走出去”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历经十年风雨,值得我们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鼓舞和推动下,一批外向型图书应运而生,中国主题图书即是其中重要的一大类别。由于承载了传播中华文化、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使命,中国主题图书会较多地使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各种词汇。这些词语的译文准确得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图书能否为海外读者理解接受,也关系图书能否真正走出国门、完成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所以,在编辑审稿过程中,核查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图书在版编目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论述图书在版编目的重要意义,介绍中国图书在版编目的发展状况,分析和说明中国图书在版编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图书在版编目质量的设想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1990年12月23日,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常务理事会和《中国图书评论》编委会在中宣部会议室举行联席会议,听取了学会秘书处和《中国图书评论》编辑部一年来的工作情况,研究了1990年工作计划和活动安排。中宣部干部局局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本刊主编伍杰同志主持了联席会,全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本刊主编许力以,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刘杲,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吴道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新闻出版信息网"的建立,图书在版编目(CIP)工作必将对我国的图书出版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CIP数据质量的提高,编目周期的缩短,都对图书的有序出版以及图书的科学化管理,也为中国的图书出版更好地与国  相似文献   

19.
关注21世纪中国图书馆科学的前沿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当代中国图书情报学科的理论发展和改革实践出发 ,就图书情报科学前沿问题的意义、判断与梳理前沿问题的方法以及当代中国图书情报科学的具体前沿问题进行探讨 ,以唤起中国图书情报界对前沿问题的关注和讨论。参考文献 4。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于2006年被纳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大文化工程,是我国最早实施的推动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推广计划.“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以“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完整、更真实地了解中国”为宗旨,以资助出版中国的图书和向国外图书馆赠送图书为手段,力图打造图书版权贸易出口和实物出口两个平台,实现连通中国与世界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