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小朋友,说到沙漠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干旱、缺水、酷热……如果我说并不是所有的沙漠都是这样的,有些沙漠不仅湖泊众多,还长有绿色的植物,你相信吗?不信?那我们就一起去我国最美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看看吧。  相似文献   

2.
游侠 《红领巾》2006,(10):14-15
2005年10月,《中国国家地理》公布了“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一项中,巴丹吉林沙漠名列第一,被誉为“上帝画下的曲线”。  相似文献   

3.
仙人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具有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这不,在我走巴丹吉林沙漠时就是它帮了我的大忙。星期一,我和爸爸就走了一回这个小沙漠。进到沙  相似文献   

4.
话说沙漠     
自然沙漠沙漠的产生既有自然的原因,又有人为的原因。人们把在地质时期形成的沙漠称为自然沙漠;而把在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沙漠称为人造沙漠。沙漠的沙来自岩石。在地质时期,地球表面多次隆起,形成山脉。由于风蚀作用,山脉又多次被削平。山上的岩石在风蚀过程中,变成了碎石和泥沙。它们被流水冲积到了湖泊和海洋中;碎石先沉积,泥沙后沉积。当沧海变成桑田时,沉积下来的泥沙上升到了地面,在风力的作用下飞扬、扩散,最后形成了流动的沙丘,这就是自然形成的沙漠。我国有12处大沙漠,其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库姆塔格沙漠、…  相似文献   

5.
巴丹吉林沙漠西部生存着原始森林□常学义(89720部队东风中学)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著名的大沙漠。这里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被称为是寸草不生、花鸟绝迹的荒凉世界。然而,在沙漠的西部却生存着面积达4万公顷的原始胡杨林,胡杨高者可达20米以上,树杆粗者需两人...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北部的吉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面积辽阔,这些沙漠是怎样形成的呢?主要原因是板块位移、海陆变迁、气候逐渐变化、裸露的海底沉积泥沙风化而形成的。下面就沙漠的成因作粗浅的探讨:地质学家经考古、探测,推理论证我国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华北、塔里木、扬子三大古陆为稳定地块。地块的周围分布着海槽,有天山—内蒙—兴安岭海槽、昆仑—阿尔金—祁连—秦岭海槽、巴颜喀拉—大雪山海槽和华南海槽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正处于天山一内蒙—兴安岭海槽的西端…  相似文献   

7.
腾格里沙漠跨甘肃、宁夏、内蒙古三省区,东西宽180千米,南北长2 4 0千米,总面积约4 .3万平方千米,海拔12 0 0多米,是中国的第四大沙漠。腾格里为蒙古语,意为“像天一样浩渺无际”。沙漠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肃省中部边境,其东以我国内陆东西气候重要的分界线———贺兰山为界,其南侧越过长城进入黄土高原,其西边以亚布赖山为界与我国另一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相邻。腾格里沙漠的主要特点是沙丘、湖盆、山地、残丘及平地相互交错。其中沙丘占70 %以上,多为新月形沙丘链,高10米~30米,以流动沙丘为主,常向东南移动,有大小湖盆…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记忆中沙漠是黄沙漫漫不着边际,而海洋更是蔚蓝一片,其实海洋和沙漠也有着丰富的色彩。在澳洲的辛普森沙漠有一片广阔的红色沙漠,景色十分美丽;在美国南部的路索罗盆地分布着白色的沙漠,是一片银色世界;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是黑色的;而美国的亚利桑那沙漠更奇妙,拥有红、黄、紫、蓝、白等多种色泽,真可谓五彩缤纷,在阳光的照射下,空中也会折射出绚丽的色彩。我们总认为海水是蔚蓝色的,而在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北部之间,有一个狭长的海域,海水呈现殷红色,这就是有名的红海。在欧洲东南部和小亚细亚之间有一个内海,那里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相似文献   

9.
奇妙沙漠     
杨璨瑜 《新作文》2013,(6):10-11
2号车厢:广阔沙漠广阔无垠的沙漠风光令人陶醉,漫漫黄沙是我们对沙漠的印象,其实,沙漠还有很多种颜色。比如埃及的白色沙漠,这里的沙子是奶油一样的雪白色。而就在距白色沙漠不远的地方,还有个因火山喷发形成的黑色沙漠。纳米比亚的纳米比沙漠让人印象深刻,因为这里有红色的沙丘,还能在沙漠中见到大象。再比如澳大利亚的辛普森沙漠也是红色沙漠,在阳光照耀下就像一团火,特别壮丽。下面请进入2号车厢,和我们的小作者一起游沙漠。  相似文献   

10.
一面对沙漠书系这样一个选题,我犹如一个茫茫大漠中跋涉着的探险者。沙漠广大而粗砺,但曾经沧海;我渺小而脆弱,却野心勃勃。我与沙漠同为自然之子,而现在我受到它的呼唤,我来了……我们为什么选择沙漠作为出版题材呢?正如许多同志所知道的一样,是因为我们感受到了沙漠的呼唤和时代的推动。沙漠虽然广大,但是过去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直到近十年来,环境问题连年报警,人们的环境意识日益增强,我们才一下子发观,沙漠正在我们身边悄然长大,并且一次又一次地伸出巨手,向我们示威。土地荒漠化,沙进人退已是多年来不用争辩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骆驼的故事     
"叮当!叮当!叮当!……"在层峦叠嶂、婉丽绵长的巴丹吉林沙漠上传来一阵清脆悦耳的驼铃声。一只只骆驼,在大漠的孤烟中  相似文献   

12.
在沙漠中     
《双语学习》2013,(7):2-3
沙漠是什么呢?沙漠就是一个很干燥的地方,很少下雨或没有雨。世界上有许多沙漠。沙漠占据了世界上陆地的1/3。沙漠里确实偶尔会下一点雨,而沙尘暴则非常凶猛。  相似文献   

13.
首先让人感觉到这些水都已走过了相当长的征程,像是共同约好了似的,选定了这个地方,然后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它们穿越的是一座座山和一片片沙漠,而这些山和沙漠都是干渴的,所以,它们  相似文献   

14.
话说沙漠     
沙漠的产生既有自然的原因,又有人为的原因。人们把在地质时期形成的沙漠称为自然沙漠;而把在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沙漠称为人造沙漠。  相似文献   

15.
放下执着     
天籁的声音一条小溪从山上流下,经过荒郊野地,来到沙漠。它已经闯过了许多的障碍,也想要闯过这一关。可是当它全力冲入沙中时,水却不见了。但它相信:过此沙漠是它的命运,别无选择。一个来自沙漠的声音响起:“风已经越过了沙漠,你也可以。”溪水说自己冲入沙中水就消失了,而风能  相似文献   

16.
心灵的归宿     
张贞 《新读写》2013,(1):40-41
有的非沙漠国家,在国土上特地造了块沙漠,这只是一种新奇的消费方式,是另一种找乐罢了。然而,原本就是沙漠的阿联酋,去怀念甚至制遣沙漠,这不仅仅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心灵的归宿。  相似文献   

17.
甲虫聚水     
最近,英国牛津大学的动物学家德鲁·帕克发现了一种能够在沙漠中不断一种能够在沙漠中不断吸取水分的甲虫,对这种甲虫的研究为沙漠供水提供了新思路。这种甲虫叫纳米比亚甲虫,因为它们生活在纳米比亚沙漠而得名。这些甲虫靠饮用风中所携带的微小雾滴而生存着。  相似文献   

18.
我国沙漠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超  王淑兰 《昆明大学学报》2007,18(2):65-67,71
沙漠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沙漠旅游正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积极开发我国沙漠旅游资源,既有利于区域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又有利于全面推进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我国沙漠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将沙漠旅游的客源层分为观光、探险和考古三类,探讨了发展西部沙漠旅游的意义,并对沙漠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竺可桢先生的《向沙漠进军》一文 ,是一篇阐述事理的典范说明文。学习这一课若能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熟悉课文内容 ,理清层次顺序文章采用逻辑顺序 ,围绕“向沙漠进军”这一中心 ,先说明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给人类的生存、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 ,揭示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 ;接着着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从被动抵御沙漠 ,讲到主动向沙漠进军 ,进而讲到如何利用沙漠造福人类 ;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前景。文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由浅入深 ,层层推进 ,使得层次结构井然有序。二、理解和掌握中心句…  相似文献   

20.
由于环境的破环,一个本来是生命绿洲的地球,目前将近1/3的土地成为沙漠,而且沙漠化仍在加速。全球约有10亿人的生活因沙漠扩大而受到严重威胁。我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