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孟子以后,儒家的思想学说逐渐衰微,朱熹通过对儒家经典"四书"的解读开创了新的诠释系统,构建了庞大精密的儒学思想体系。其中,《孟子集注》加入了许多创新理学思想,是朱熹对儒家思想研究的最大成果之一,也堪称宋代儒学思想研究的最高水平。朱熹通过对《孟子》的解说,构建了"天理气"大观、"心性情"小观及"知行"的认识论,在加强儒学思想理学化、人文化的同时也加强了儒家思想的宗教性。  相似文献   

2.
屈原晚年的许多代表作品均是创作于湖湘地区,他的诗歌作品把中原历史理性与南方神话巫风相结合,不但为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与《诗经》同等重要的诗歌源头,同时还形成为一个地域化的湖湘文学传统。构成湖湘文统的核心,是屈原诗歌的内在文气体现出来的精神气质。屈原所奠定的湖湘文统,由流寓文学、本土文人两个途径得到承传,深刻地影响了以后在湖湘之地的文人及其作品。湖南文学史上一直存在这样一个前后相承的湖湘文统,存在并贯穿着一种具有稳定性地域特征的文气,并在不同文体中表达出一种具有相通地域特征的精神气质、真实性情。  相似文献   

3.
直接经历了宋亡元兴的吴澄,怀揣对儒学的救亡图存之愿,重新编排整理了儒家道统,在他的道统中可以明显看出和会朱陆的思想主张。吴澄首先以朱熹传人自称,对其学说作品进行翔实的整理排序,同时继续朱熹未竟的五经编纂工作;而在如何识天理的方法论上,他的观点与陆学相接近,肯定对"心"的反思作用并给予陆九渊道统地位的肯定。总体来说,吴澄秉持兼尊朱陆的态度完成了对儒家道统的革新。  相似文献   

4.
陆九渊是与朱熹并立的南宋著名理学家.他的文学成就及对诗文的沉潜爱好虽然不及朱熹,但其心学却充满了中国文化的诗性智慧,与诗学多有相通之处.他的"心即理"的心学本体论,他对曾点之志的赞赏,对洒落境界的向往,易与抒写性灵的诗文产生心灵的沟通.他的"发明本心"的心学功夫,亦与诗人修养相通.  相似文献   

5.
一个企业的文化,总是与其创建者个人的价值观与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6年前,对大连海鲜情有独钟的韩吉光,在两间简易房里办起了大连开发区第一家自营餐馆.如今的韩吉光,已成为中国烹饪大师、大连市政协委员、大连市烹饪协会副会长和聚仙楼餐饮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他不仅让大连海鲜在仙瑶荟萃的中华美食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更将责任文化成功地注入到聚仙楼企业肌体之中.  相似文献   

6.
孔子"仁"学说的功利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从"大功利观"的角度肯定了道德论与功利论的同一性,指出迄今为止研究中国传统道德学说的论著,仍然有过分地强调两者的对立,而忽视甚至完全抹杀它们之间的同一性的倾向.同时以孔子"仁"论为例阐释了其道德学说的人本特色和功利特色,发掘其中功利论内涵与道德观传统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并尝试着为中国古代道德思想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兰宗荣 《职业圈》2007,(11):90-91
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是东方文化圣哲,他的学说被称为后孔子主义(Noeo-Confuciansm).朱熹一生有四五十年生活在武夷山,游遍了武夷山的山山水水.文章探讨朱熹在武夷山旅游活动所蕴含的游道,以便引起世人对这位哲人旅游活动与旅游思想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杜学元  黄艾丽 《职业圈》2007,(19):187-188
文章从教师的言语道德观念、教师言语道德的基本准则、教师言语道德修养和教师言语道德评价几个方面论述了教师“言德“的构成,以期初步探讨和构建一个教师言语道德体系,帮助教师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提高教师语言素质,进而帮助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不断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不仅要看到它们的差异,也要看到它们的相似之处.以萨特解读老庄,是借鉴西方哲学中的一种近似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换一个视角,对老庄哲学思想作一番比较考察.老庄思想中道与虚无、自在超越物我等等方面,和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有若干近似之处.他们以人为关注的中心,无为而治的目的是为了社会,为了人.在老庄的虚无背后,落脚点还是人和人的自由,是不受礼法的约束,不受社会的限制.这也是一种人道主义.但和萨特不同,追求的不是实践、选择、认识自我、塑造自我,而是自我在精神上的超越和无所作为.  相似文献   

10.
儒、道、佛三家学说在对待现实人生的态度上是截然不同的,但都追求一种超越世俗、超越物累、超越自我的人生境界.孔子的"四毋"说、庄子的"三无"说和佛家的"破二执"说,都是为了达到绝对自由的人生精神境界.三家学说中的自我超越哲学,对净化人们的心灵,消除人的私欲心,是很有警世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12.
“可信”与“可爱”的悖反性命题 ,是纠缠王国维一生的根本问题 ,也引起后来学者对之的无数论证与阐释。本文以王国维前期文本为依据 ,通过对其所推崇的三种思维方式即充足理由原则、直观经验论、思辩原则的递进式考察 ,揭示其以“可信”求“可爱”的内在精神旨向 ,即追求一种“可信”所及的“可爱” ,及将之作为人文学术理想状态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德国生态哲学家萨克塞说,生态哲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告诉人们用广泛关联的整体观点看问题;美国学者卡罗琳·麦茜特则认为,生态学作为一门自然哲学扎根于有机论。①其实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告诉我们的无非都是同一个信息: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孤立存在的,所有的东西都彼此联系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粗略地说这就是所谓的“生态观”。20世纪的下半叶,西方学术史上最具纪念意义的事件之一就是生态学突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成了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全新的世界观。它与西方传统的科学世界观明显不同。在传统的科学世界观看来,世界是由一群基本而独立的…  相似文献   

14.
希腊"规则"     
  相似文献   

15.
"北大醉侠"     
  相似文献   

16.
"离婚"模式     
  相似文献   

17.
野猪"缘"     
  相似文献   

18.
19.
百年"年关"     
  相似文献   

20.
说"石"     
石 ,就是石头。炎黄子孙对它特别钟情 ,甚至有些崇拜 !远古流传下来的著名神话女娲补天就说到了石头。共工氏怒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 ,地维绝 ,天塌下来一大块。人类的祖先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先民认为天是石头的 ,可能因为天上有时往地下掉石头 (陨石 )。陨石较早的有名的记载便是“陨石于宋五”了。中国的四大文学名著 ,有三部谈到了石头 ,其中两部还以石头做了小说的主人公。举世闻名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主人公贾宝玉就是一块“无材补天 ,幻形入世”的石头。这是女娲补天剩下来的一块。一部《红楼梦》就是这块石头的“传奇”,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