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亲与围棋     
万成 《围棋天地》2004,(6):60-60
我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围棋爱好者。父亲最早对围棋产生兴趣的时候,我还没出生呢。据他说,一天下午下班回家时,他经过一家狭小破旧的书店,他随意从一个角落里拿起一本又小又薄的书,那就是他  相似文献   

2.
张晓露 《围棋天地》2010,(20):111-111
近日在北京参加首届国学杯业余围棋大赛,媒体关注的首先是10万元的创纪录奖金,可是相比之下,更为吸引我的是此次大赛突出围棋文化的特点,可以说这是一届最具有围棋文化特色的围棋大赛,没有之一。  相似文献   

3.
《围棋天地》2007,(23):1
近日,由凤凰国旅、法国围棋协会、法国旅游局、法国航空公司、《围棋天地》杂志联合组织的赴法国围棋交流旅游团,在北京“天地间围棋会所”举行招募仪式。据悉,此次是法国围棋协会首次向中国围棋选手及爱好者发出邀请,并希望有更多的以围棋为主题的旅游团体赴法交流。  相似文献   

4.
王锐 《围棋天地》2007,(14):69-72
全国各地学棋的孩子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着。与此同时,围棋培训市场也在迅速膨胀之中。作为中国围棋的中心,北京同时也成为了围棋培训的中心,而身处北京的各家高水平围棋道场更成为了围棋的“最高学府”。一批又一批从道场走出来的少年棋手,必将成为未来中国棋坛的主力军。对这些小棋手来说,围棋与道场几乎占据了他们少年时代的全部生活,这些难忘的成长经历将永远无法逆转与复制,在这里所发生的一切,都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所有关心围棋的人们,怎能忽略道场和道场中发生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5.
马天放 《围棋天地》2010,(21):65-75
10月7日,第1届国学杯业余围棋大奖赛在北京落幕,10万元的冠军奖金创造了我国业余围棋赛事奖金之最,吸引了国内近300名业余高手参加,北京各大围棋道场的冲段少年成为比赛的夺冠集团,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6.
我其实有两局棋终身难忘:一局关乎个人,一局关乎集体——往小了说,关乎北京新闻界;大了说,关乎中日新闻界围棋孰强孰弱。既然《围棋天地》征稿征的是“一局棋”,只好“舍小就大”。  相似文献   

7.
刘斌 《围棋天地》2005,(19):69-69
我今年六十岁,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棋龄的老棋迷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就开始购买围棋杂志,当时全国只有《围棋》月刊一家围棋刊物。我至今还保存着一本1966年8月号的《围棋》,前半本是文革动员的“战斗檄文”,后半本才是围棋的内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围棋事业蓬勃发展,围棋图书出版业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特别是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十一连胜,掀起了神州大地上的第一次“围棋热”。一时间,我们当地大小书店里的围棋书籍竟然要排队购买,而且还经常脱销。  相似文献   

8.
徐莹 《围棋天地》2001,(8):44-45
六月的北京,酷热难当。然而在首届“蜻蜓文具杯”中国女子围棋邀请赛进行过程中,社会各界对围棋事业的支持、棋迷们的热情让我觉得:天气再热,也没有围棋热!  相似文献   

9.
戴俊夫 《围棋天地》2004,(22):52-52
今年的法国围棋夏令营安排在一个人口不足千人的小镇Belmont-sur-Rance,来自法国各地、欧洲乃至世界的围棋爱好者汇聚到这里以棋会友。除了我,法国围棋协会还邀请了郭鹃老师、日本野口基树7段、匈牙利人Csaba 6段等作为教练,负责主要的围棋教学话动,此外还特请了一位来自日本棋院的专业棋士专门辅导孩子。中国棋院也派出了杨一、丁波、廖桂永三位老师前来辅导交流。  相似文献   

10.
追梦     
十八年来,围棋在我的生命中占了三分之二的长度。有些棋友们以为是我的父母在琴棋书画上刻意栽培我,实则不然。我的父亲不懂中文,但是他的生活中处处充满老子道德经的哲理,包括对我的教育,他从来都是询问我想学什么,而不是规定我要学什么。他似乎完全懂得“上善若水”之意。  相似文献   

11.
藏友吴先生是歙县昌溪一位徽商巨贾的后裔。祖父吴济川时在北京东四牌楼等处开有“吴德丰”、“德一”、“端春”三家茶庄。父亲吴立斌随祖父经营“吴德丰”茶庄,因酷爱围棋,与老乡过旭初友谊深厚,交往甚密。藏友收藏有其父遗留的一本过旭初在北京创办的《北平围棋特刊》创刊号(第一期)。  相似文献   

12.
父亲是棵树     
《围棋天地》2002,(5):29-29
“一开始我教永训下棋的目的就是想使家庭生活过得更有趣味一些。”当谈到朴永训是如何走上围棋之路的时候,父亲朴光浩总是这么说。、朴光浩是业余5段,对围棋的热爱非常执著。教棋伊始,他并没有期望儿子将来有多大作为,也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却不曾想把围棋深深地扎根在朴永训的脑海,开出了花,结出了果,培养出了韩国围棋的冠军头衔保持者。  相似文献   

13.
疑惑     
《围棋天地》2011,(18):23-23
《围棋天地》编辑们你们好!我是《围棋天地》的一名忠实读者,自从2005年开始学习围棋至今,每期《围棋天地》必看,认为《围棋天地》是一本围棋爱好者必须拥有的杂志。  相似文献   

14.
因为有了你     
雷媛 《围棋天地》2005,(15):70-70
我最后选择了以这样的方式来告诉你一个一直深藏在我心里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是关于围棋关于你。我是因为你才爱上了围棋,而你一无所知,你早已不记得有我,又或许你从来就没认识过我。你是一个棋士,而我是你的小学同学。  相似文献   

15.
《围棋天地》2004,(19):48-48
Chris Kirschner:我想围棋规则要统一的话,每个人的姿态都要降低一点就好了。我在学围棋中受益无穷,我是从我祖母那里学会围棋的,我祖母说,如果全世界的人都下围棋的话,就不会有战争了。吴清源和岩本薰也这么认为。我们除了推广围棋之外,还要使围棋在促进世界和平中的作用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6.
张如安 《围棋天地》2007,(13):92-93
大约在两年前,陈祖源说起他在收集中国古代围棋规则的资料,并约我讨论《敦煌棋经》,我畏其艰难而不敢应承。想不到去夏他来宁波即把一部图文并茂的《围棋规则演变史》书稿送到了我面前。我是探索过中国古代围棋规则的,在拙著《中国围棋史》中,对每一个时期的围棋的棋制棋规也都有介绍。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看父亲下围棋就偷学棋艺,还给父亲支招儿;他经历围棋生涯50年,却仍然坚持战斗在围棋第一线,不怕输棋;他获得过无数荣誉、鲜花和掌声;他创造无数纪录,至今仍然保持着;他从“围棋皇帝”变成了“三无皇帝”;他是围棋天才,却首推吴清源为第一天才;他培养出世界围棋第一人,却不得不交出第一人的位置…… 他就是曹薰铉九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彭宝瑞 《围棋天地》2008,(3):103-103
本人是个围棋迷,自从接触了围棋以后,就觉得其它的棋类简直就不值得一提。因为喜欢,所以就希望周围下棋的人能有更多,可是我发现下围棋的人还是太少了,因此我说围棋并不算流行。所谓的流行,是指棋迷的相对数量以及社会的关注度和知晓程度。从世界来讲,围棋人口大部分在亚洲,亚洲又集中在中日韩三国,实力也最强。而中国又集中在北京等大城市,而北京又集中在很少的一部分人群当中,只能说是形成了一些小圈子。  相似文献   

19.
王锐 《围棋天地》2013,(6):114-116
在北京围棋圈提起韩念文韩公.那真是无人不晓。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踏入北京棋艺研究社,韩公与围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迄今几近六十载。不过.真要从认识围棋那天算起.恐怕还要将时间向前推进数年。  相似文献   

20.
迷你围棋     
孟繁雄 《围棋天地》2014,(17):84-85
四十三、迷你围棋 2009年初的一天,好友“花开”突然问我.有没有兴趣去参加“迷你围棋”大赛?迷你围棋,不仅对我,对全世界棋迷而言,都是一个新鲜事物。于是,我先去了解了一下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