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椅上春树研究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的目光,其特点是数量多、质量高、毁誉参半.其中村上现象与日本当代文学、村上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技巧、创作意识与小说倾向,以及外来影响与村上小说文体风格等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试从村上的成长、回忆、公开发言及作品中梳理村上的中国观,并以<开往中国的小船>和<天黑以后>两部相隔24年的小说为例,进一步寻找根源.  相似文献   

2.
村上春树是一个可以望着天花板看上一天的性情男人——喜欢爵士乐,喜欢读书,喜欢咖啡,喜欢美食和电影。他写作。他的脑子里满是优雅的中产阶级想法。品位够足,款款生情,眉目闪亮,但潮湿,有着忧郁的光,那忧郁里飘着雨意,雨意里有怀旧的音乐和咖啡的香气。他所写的就是那韵致。读村上的书,总是让人若有所思,蠢蠢欲动。村上小说中写的那些怅然若失的爱情,因为叙述中音乐般优美和韵调,更加惹人回味,回味出一片浅淡但意韵悠长的感伤。村上对音乐是一种天生的热爱,他与和田诚合作的《爵士群英谱》,成为爵士爱好者藏书中的珍宝。此外,村上也是个美食行家。在写小说前,他曾经做过爵士西餐厅的大厨!后来写了小说,他所热爱的美食自然也进入小说之中,为小说增添很多美妙的情调。村上小说里的美食绝对不是凭空而来,那些美食是可以按图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借村上春树的代表小说《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中的若干篇章,通过分析村上小说中细致入微的环境刻画,身临其境的人物对话,充满深意的意象描写以及怪诞新颖的行文风格,辅以分析造成村上文学中"被产生的孤独"的个人原因与社会原因来浅析村上春树作品中"被产生的孤独"情结。  相似文献   

4.
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具有寓言小说的某些性质,各部作品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共同为读者构筑了一个厅彩纷呈的艺术世界,村上小说的情节在不断发展,从零散到完整,从简单到复杂,时空跨度也从短到长,由窄到宽,文章探讨了村上小说的发展脉络,并追寻在故事后面隐蔽着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9 Sixtynine))日本作家村上龙创作的一部风格独特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几个性格各异的男性。但与几个男性主要人物相比,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个性却更加鲜明。这反映了作者村上龙对女性持有的一贯态度和对女性艺术形象的塑造特点。村上龙的大部分作品,对女性的认识主要来自年幼时的生活经历,并且他所描写的女性形象的特色都可以从《69 Sixtynine))中找到根源。  相似文献   

6.
针对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一书,从艺术层面上分析村上小说独特的魔幻主义手法,分析了魔幻背后的现实内涵;以小说的现实性为切入点,分析了主人公在现实世界的各种遭遇,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叹息,放弃又从新拾起生命,并分析了其中隐喻的隐喻对人物命运的影响;揭示村上在作品中的魔幻与现实之间,展现作者想要勇敢面对现实,真爱生命的内心诉求。  相似文献   

7.
汪锋 《当代学生》2013,(Z4):29-30
很多人知道村上春树是通过他的小说,如《挪威的森林》《1Q84》等,为此,很多小资也把村上当做小资的知音。其实,企图通过小说来透视小说作者的精神世界这一做法是很不靠谱的,尤其是这种做法遇到一流的小说家时。这些年我形成了一个成见,即,小说是要帮助人们体验一种生活方式,而随笔杂文一类才是作者精神世界的真流露。所以,当我翻阅完村上春树的杂文集后,对很多小资的自作多情只能哑然失笑了。村上的杂文集确实很杂,他自己也不知道取一个什么合适的主题来统摄,所以就叫  相似文献   

8.
村上是崇尚美国文化,讨厌日本传统小说中那种黏黏糊糊关系的作家。他的创作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尤其是美国作家杰茨菲拉德的影响。但本质上,其内心深处多方面受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村上除了关注后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状态,也优雅地传达了日本固有的﹑传统的文学精神。从日本传统文学角度对《海边的卡夫卡》及其他作品进行解读,展示村上作品中"和风"文学的特质:一物哀之美;二无常的生死观;三委婉细腻的描写手法。站在其他国家遥注日本,其实是想从更客观角度描述"高度发达的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喜欢的作家名单中,有一个是日本的村上春树。村上年轻的时候,开了一家爵士乐酒吧。所有熟悉村上作品的人都会发觉:他每一本书里面都会对音乐做一些自己的解读,把自己喜欢的音乐家、作品推荐给大家。他是对音乐研究挺深的一个人。酒吧有时候没人,怎么办呢?偷偷写小说。到  相似文献   

10.
王桂英 《海外英语》2011,(7):244-245
村上春树(以下简称村上)的处女作《且听风吟》(以下简称《且》)发表于1979年,获得了当年第二十二届群像新人奖,村上从此走上了文学之路。该部作品研究者众多,研究角度多样,其中有从处女作对其后期作品的指向作用,文本的时间研究,以及作品的定性研究等。在作品定性研究上多数人认为其是日本后现代主义的开山之作。这些研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该小说进行了分析和把握,对于后人阅读和研究该作品起了莫大的作用。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小说内容和小说文体两方面入手,论及这部作品的特色之处。  相似文献   

11.
李沧东的《燃烧》改编自村上春树原著《烧仓房》,同时融入了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烧马棚》中的元素。在延续村上原著风格基础上,围绕"剥橘子"和"燃烧"两个核心意象,影片建构了整部电影的符号谱系。意象的丰富所产生的虚实效果又与村上小说一贯气质相符。在对原著改编过程中,影片《燃烧》还加入了对韩国社会阶级分化、青年失业、女性生存等问题的本土化改写,开放式双重结局的设置也从心理层面上剖析了当下韩国青年的现实境遇。最后李沧东对影片主题进行了哲学式升华,表达了寻找的失落、人生的孤独等共通的人类情感,并实现了对电影媒介的指涉。  相似文献   

12.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中,大量出现关于"死亡"的描写,村上通过描写人物的死亡,来表达一种向死而生的存在主义死亡意识,同时他认为死亡是自然而然的可以给生者新的感悟。这在他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1987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创作了《挪威的森林》(以下简称《挪》)。小说一经出版便备受欢迎,轰动文坛。后经台湾的赖明珠和大陆的林少华等翻译成中文,遂风靡神州。相当一部分读者达到痴迷地步,出现了所谓的"村上春树现象"。在《挪》这部小说中作者村上春村以不同的视角对生与死进行了独特的诠释,让人仿佛迷失在森林之中,感受到主人公生与死、爱与不爱的迷茫。  相似文献   

14.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中国影响颇深。这部小说得以在中国大陆广泛传播,主要是通过林少华先生的译本。译者以其独特的风格解读了村上小说特有的笔触和内心世界,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当代文学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译文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和推崇。论文通过对林少华《挪威的森林》译本的分析,归纳出文学翻译方面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5.
简介村上春树,1949年生于日本兵库县,早稻田大学戏剧系毕业,1979年以第一部创作小说《且听风吟》得到当年日本的群像新人奖。获得野间文艺新人奖和谷崎润一郎奖的作品《挪威的森林》迄今卖了超过700万本,使作者成为日本最畅销的作家。90年代起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Tufts大学任客座讲师。访谈《挪威的森林》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村上春树访谈录———说《挪威的森林》(以下简称《挪》)在您的长篇中是个例外,大概不是说地位特殊吧?村上:嗯,是的,我是说写法本身不一样。———就是指现实主义小说这点了?村上:是的。——…  相似文献   

16.
村上龙(1952年至今),本名村上龙之助,日本著名小说家,电影导演。村上龙擅长于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在文学作品中对具有尖锐性和敏感性的事件进行描述,其处女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中作者通过描写一群堕落的青年人来反映存在于当代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井由此作品开创了日本文坛的“透明族”文学流派。本文通过对村上龙的部分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其作品中“透明族”流派的文学艺术特征和作品中作者村上龙所欲表达的对于当代社会的关注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7.
出于对村上春树的热爱,凡是他的书,我都会找来读。近日,又有一本村上春树的书出版了。不过,这本《为了灵魂的自由》(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年1月)的作者不是村上春树,而是村上的“御用’,译者林少华。在书中,林少华追寻村上的灵魂,品评村上精彩纷呈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8.
村上春树之于文坛,乃至整个日本都是个不同凡响、不可或缺的存在,他的存在弥补了日本近代文学的一个缺口.短短数十年间,村上的作品便风行东瀛列岛,并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村上春树现象".各国各界的"村上迷"都积极地活跃在研究村上的行业之中,村上作品中的中国元素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去中国的小船>的感情基调--对中国的愧疚,及对日本的忧心,正是村上特殊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19.
村上春树是当代日本文坛中最受瞩目的作家之一,许多评论者还不禁赞叹"村上离诺贝尔文学奖越来越近了"。在村上众多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  相似文献   

20.
村上的小说与日本传统文学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受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影响很大。他往往用非日本的视角来审视、把握、感受日本社会的一切。不过他骨子里还是个纯粹的日本人,在他的作品中表现日本的情感和日本传统的物哀幽玄的美学思想是极其自然的,让读者在作品的氛围之中感受到了这个东方作者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