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图G的排斥(整)和数ε(G)(ζ′(G))是使得G∪nK1是排斥(整)和图的非负整数n的最小值.图Cn×K2称为棱柱.文中给出了残棱柱的定义,并证明了残棱柱的排斥整和数等于4.  相似文献   

2.
图G的排斥(整)和数ε(G)(ξ(G))是使得G∪nK1是排斥(整)和图的非负整数n的最小值.证明了任何图的排斥和数与排斥整和数都相等;图Cn×K2称为棱柱.将棱柱上下底面的边Cn(称为缘边)进行一次剖分,形成的网称为残柱体.并证明了残柱体的排斥和数等于4.  相似文献   

3.
图G的排斥和数ε(G)是使得G∪nK1是排斥和图的非负整数n的最小值.图Ln×K2称为梯子.本文证明了梯子的排斥和数等于3.  相似文献   

4.
图G的排斥和数ε(G)是使得G∪nK1是排斥和图的非负整数n的最小值.图Ln×K2称为梯子.本文给出了梯子的排斥和标号,从而证明了梯子的排斥和数等于3.  相似文献   

5.
下整和标号与排斥下整和标号是图的新的压缩表示.图Pn×K2称为梯子.文中证明了梯子的排斥下整和数为1.  相似文献   

6.
下整和标号与排斥下整和标号是图的新的压缩表示.一个图G称为下整和图,若它同构于某个S!Q 的下整和图.本文证明了C6的排斥下整和数是2.  相似文献   

7.
若图G的顶点可以用一个关于不同整数的标号函数f给出,使得对于G的任意两个不同的顶点u 和v,uv 是G 的边当且仅当f(u) + f(v) =f(w),w为G 的某个顶点,则图G称为整和图(integral sum graph).现给出完全三部图K1,1,r r≥3的(整)和数、完全三部图K1,r,r r≥2(整)和数的一个上下界,并证明了扇图 Fn 及任意个扇图在中心处相交构成的图是整和图,同时得到荷兰风车Dn 也是整和图.  相似文献   

8.
若图G的顶点可以用一个关于不同整数的标号函数厂给出,使得对于G的任意两个不同的顶点u和u,uv是G的边当且仅当f(u) f(u)=f(w),w为G的某个顶点,则图G称为整和图(integral sum graph).现给出完全三部图K1.1,r r≥3的(整)和数、完全三部图K1,r,r,r≥2(整)和数的一个上下界,并证明了扇图Fn及任意个扇图在中心处相交构成的图是整和图,同时得到荷兰风车Dn也是整和图.  相似文献   

9.
下整和标号与排斥下整和标号是图的新的压缩表示.一个图G称为下整和图,若它同构于某个S Q+的下整和图.图Ln×K2称为梯子.现证明了梯子是下整和图.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排斥,是指政策主导者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政策安排,自觉或不自觉地将部分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排除在政策受益范围之外,使其未能享受某种权利和社会机会,实现对社会价值进行分配的过程。依据是否公正的价值标准,公共政策排斥可分为政策正排斥和政策负排斥两种类型。这两种排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政策排斥分析框架直接把关注对象投向被排斥群体,深入地研究被排斥对象利益被排斥的过程及形成机理,这种研究视角具有与社会排斥、政策歧视、政策分配、社会公平等分析框架所不同的分析范畴,为揭示社会公正问题的深层成因与治理路径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两个重要极限和L’Hospital法则等是求极限的重要手段,利用幂级数的和函数可以求一些数列极限,也可求一些数项级数的和。本通过幂级数的和函数,求数列的极限与数项级数的和。  相似文献   

12.
对命题:设a_1,a_2,…,a_n∈R~-,则有当且仅当a_1=a_2=…=a_n时取等号。 我们有如下结论 设a_1,a_2,…,a_n∈R~ ,则有当且仅当a_1=a_2=…a_n时取等号。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的食盐专营体制虽脱胎于新中国1950年代建立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但其渊源可远溯至中国古代的盐榷制度,所以剖析中国两千多年的盐政管理制度及思想无疑是我们理解当前我国食盐专营体制的一个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从“抢消息”逐渐转向“找角度”,因此,在新闻的写作中,甚至是在新闻策划、新闻选材、新闻立意时,角度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好的角度会增加新闻的价值,会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容易使新闻具有“独家性”,因此,在新闻写作中如何寻找角度。如何确定角度就越来越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以及新闻研究者日益关注的问题。笔者从新闻的价值、新闻的受众需求乃至新闻的独家性几个方面强调新闻角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非法证据是否予以否定或者什么样的非法证据应当予以排除的规则,是证据认定规则的组成部分.我国刑事诉讼法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实际操作中的两难选择及学界对此热烈的讨论却促使了有关司法解释的出台.但这种尝试由于种种制度上及观念上的原因,所起的作用受到了很大限制.与世界政治领城的民主化进程相适应,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