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书锋 《成才之路》2011,(33):61-61
许多学生都有“作文难”这样的感觉,要么无话可写,要么无从下笔,要么不知道写些什么。于是出现了许多编选作文、“假话”作文。缺少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所以,广泛地积累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写童年的趣闻、趣事,是我们习作中经常要练习的内容。每当老师要求我们进行这样的习作时,有的同学要么捉襟见肘,要么痛苦不堪,要么举笔维艰……他们总认为生活平淡无奇,没什么趣闻、趣事可写。果真是这样的吗?非也![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三)构思篇     
常见病症病症一:无构——随意涂鸦,缺乏章法虽然近年来中考作文不设审题障碍,作文题目设计尽可能贴近同学们的生活,让考生有事写,有话讲,但还是出现了不少低分作文,究其原因,与考生作文之前不通盘构思有较大的关系。不少同学拿到题目,跟着感觉信手涂鸦,缺少章法与技法,导致作文一盘散沙。要么是一个材料多个中心,导致主题混乱;要么是一个中心多个材料堆砌,导致蜻蜓点水,点而不透。  相似文献   

4.
记事类作文,是同学们在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学习写作的主要课题,也是同学们写作时采用的主要体裁。但不少同学在写作时,总是感到心中空空的,没什么好写,或者心中恍恍惚惚的,似乎有不少东西好写,却又不知道写什么好。出现第一种情况的同学,通常平时不太注意观察生活,也不太注意积累写作素材,所以到写作时就心中空空、一筹莫展了。出现第二种情况的同学,他们对生活并不缺少观察,对写作素材也有一定的积累,但他们缺少对素材分析提炼、选择取舍的能力,所以写作时便心神恍惚、不知所措了。对第一种情况的同学,要学会的是培养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能力;对第二种情况的同学,要学会的是提高自己分析、思考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用记叙文体来写中考、高考考场作文,已经成了绝大部分同学的首选。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同学写出来的记叙文,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在这些问题当中,最突出的要数细节描写问题。一篇记叙文中,要么缺乏细节描写,总是泛泛而写,笼统概括而写;要么细节描写落入俗套,人云亦云,毫无新鲜感和新颖性。笔者多年参加过中考、高考的作文阅卷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写作议论文的时候,同学们免不了要引用一些小故事作为论据。这样的引用因为比较简短,没有人会视之为抄袭。可是在写作记叙文的时候,有些同学由于对自己的生活缺少感悟,或者被读过的文章所诱惑,也选择了"引用"。他们要么会把看过的文章根据自己的记忆几乎原封不动地默写出来,要么只做些换汤不换药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作文常犯的毛病之一是语言干瘪;要么颠来倒去总是那么几个词,要么堆砌词藻,乱用关联词语;本想将语言写得华丽一些,结果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但有的同学却写得很生动活泼。如王鹏同学《陈爷爷“出嫁”》中的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作时,有许多同学常常感到没有东西可写:命题作,有的同学觉得范围太狭窄,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积累,写不出东西来;自由命题,又感到茫无边际,没有值得写的东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熟视无睹,缺少积累。  相似文献   

9.
《同学少年》2016,(8):4-5
<正>同学少年在作文教学中,您发现学生作文存在的普遍问题有哪些?问题大多出在议论文的写作上,"自我"缺席的问题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要么观点落入俗套,人云亦云无新意;要么论据"过剩",典型性差,缺少机变;要么论证循规蹈矩,缺乏个性;要么语言出现"套板反应",缺少活力。我连续多年参加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考场作文中问题最多的也是议论文。有的考生举完事  相似文献   

10.
话题聚焦有的同学问活动场面怎么写,我们的作文要么就是很单薄,给人的印象不深,要么就是不知道从何下手去写,更糟的是有时越写越乱。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多半是因为没有做到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缘故。  相似文献   

11.
汪志强 《初中生》2011,(32):19-21
初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每逢写作文,就会愁眉苦脸,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东西来。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对生活中的东西熟视无睹,缺少发  相似文献   

12.
<正>很多老师都对学生说过,写作文要调动生活体验,写出既有个性又有生活与生命气息的作文。春天来临之际,老师们都让学生写过"春天"之类的话题作文。我也未能免俗,就是因为这个话题学生再熟悉不过,对于"春天",他们一定早有感觉,一定积累了丰富的体验。我预想学生这次定会写得不错,可结果却大吃一惊。大部分作文要么内容空洞,要么落入俗套。很多同学习惯用"和风送暖""阳光明媚""万紫千红"之类的词  相似文献   

13.
正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所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回顾当前高中生作文常见的毛病,主要表现在切题、素材、思想、语言、构思等方面,其中素材运用的问题尤其突出。素材或缺少,或罗列,或老套。首先,内容空洞,缺少素材。有一些同学写议论文喜欢泛泛而谈,道理讲了许多,但是却缺少材料佐证,不懂得举例分析;或者举例只会写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者举  相似文献   

14.
凡写人的记叙文,大都离不开描绘人物的外貌。大千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人物,长相各有差异。而我们有些同学在描绘人物肖像时,难以“画”出人物的“这一个”:要么从头到脚地写个没完,要么零零碎碎地不着边际,甚至是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大的"工程"莫过于批改作文,眉批、总批、标点、字词句一样样下来,往往改得头昏脑涨、筋疲力尽。那些费尽心思写出来的评语因为"缺少童趣、缺少激励、缺少启发"等原因,以至于学生要么看不懂,要么不想看,只是胡乱塞进书包里,任你气得吹胡子瞪眼也无济于事。如何让评价真正有效,并成为学生习作的动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6.
有些同学写作文,要么提笔感到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要么写来写去跳不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写不出新意,未能反映时代风貌。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我认为应该把目光投向社会。因为社会是个广角镜,它可以为我们提供色彩缤纷的图像、各种新奇的生活场景,我们通过对这些图像和场景的审视与思考,经过酝酿加工,就能以不同形式反映在自己的作文中。这样的作文,题材广泛,思路开阔,也就能反映出时代特色。反之,就会如井底之蛙,所见者寡,所闻者鲜,作文时搜索枯肠,无材料可写,硬着头皮写,一定写不出优秀习作。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从2001起,高考作文中就增加了“感情真挚”的写作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有思想、有内容的好文章来,而不是虚无、空洞的文章。可学生写起作文来,总是: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不少同学的文章反映的思想内容,要么是“矫情”,要么就是“假情”。  相似文献   

18.
也许很多人会有同感,现在的学生作文普遍缺少美感,要么是干巴巴的叙述,要么是成人式的套话,很少有文章写得既有生活的气息,又有艺术的美感(来自生活,高于生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把美带进作文中呢?下面就这一话题,我来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以求见教于大方之家。一、活用描写产生美举例:苏雪林的《溪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水是这样欢喜捉弄人的,但流到坝塘边,她自已的磨难也来了。你记得吗?坝下边  相似文献   

19.
要么假话、套话连篇,要么语句不通,辞不达意地写几行,要么—连几篇甚至十几篇均是同一内容,除了字迹不同,内容几乎一字不差……我有时特别苦恼:山里孩子的作文怎么了?难道是山里孩子的生活不丰富吗?大自然的花鸟虫鱼、青草绿树,浓郁的民风民俗,和睦的邻里,淳朴的亲情,不都是作文的好素材吗?“我们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大山里的语文老师,我们要做的是引领学生去发现,去观察,去感受“大山”,写有“大山味”的作文。基于上述认识,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0.
在本学期的一次作文教学中,我布置学生写一篇《我的一个好习惯》的作文。本来这个题目并不难,但有的同学却写得令人失望。要么空泛无实,要么老套虚假。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这些同学在平时就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而使他们没有内容可写。这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值得重视的问题。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是培养读写能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