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理解教师教育大学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师教育大学化意味着没有教育学院的大学要建立教育学院,而有教育学院的大学必须在原有教育学院的制度功能上进行转型,意味着:要建立多项目或多层次结构的教师教育制度,建立教师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学科地位,确立教师学位新观念,处理教师执照和证书之间的关系,确立教师教育者地位,建立理论与实践的平衡,解决教育学院与文理学院之间、教育学院的教授与文理学院的教授之间、教师教育者与教育理论家之间的矛盾,处理教师教育大学化与教师教育研究之间的关系,处理教师教育大学化与中小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中亮 《成人教育》2008,(12):11-13
成人教育学中国化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中国的成人教育学,中国的成人教育学是解决中国现实教育问题的成人教育之学。解决成人教育学中国化问题,具有多重价值和意义。成人教育学中国化要处理好其与西方成人教育学、传统成人教育文化、成人教育实践、教育学和成人教育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残疾人高等教育理论、实践、教育技术方面入手,分析了发展中国残疾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几个问题,提出通过研究与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多年来残疾人教育的实践经验,建立一主多元的办学模式,创造有利于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依法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走中国特色的残疾人高等教育道路。  相似文献   

4.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诞生,既为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的独立自觉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中国高等教育哲学走向自觉,既是中国高等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必然,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哲学自主发展的内在需要。中国高等教育哲学只有坚持本土化、实践化、人本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要求,才能实现自觉自立。  相似文献   

5.
钱伟长先生高教改革思想的实践路径:坚持从中国教育的国情、高等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出发,注重观念创新,强调改革本身就是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认为三个面向对当代中国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改革要能满足三个面向的要求;改革的关键是建立高等教育与经济、科技密切结合的新机制;尤其要重视教学改革各个环节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高等教育发展,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性质和状态会对整个教育系统产生影响.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当前促使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关系发生变革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其自身所存在的单一化、等级化、封闭化、绝对化等问题对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其二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教育的兴起、民办教育的发展、教育国际化等要求这种关系发生变革.目前,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出现了从单向依赖走向双向互动、从合作到衔接、从刚性到弹性等新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等教育的地方化与国际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发展区域经济和对外开放,给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一片生机,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中国高等教育的地方化与国际化(下面简称“两化”)。本文试图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和教育与国际交流的关系两个方面来分析高等教育地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十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涉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历史和社会主义现实等诸多领域,关涉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涵盖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作为一门显学,引起学界广泛重视和热烈讨论,但我国学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中对许多重要理论问题的认识并未取得共识,有一些深层次理论问题和认识问题尚待深入研究,即: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界定和把握;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问题和根本经验;关于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良传统;关于新中国成立后"两个30年"的关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关于解放思想和理论创新;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全面教育”、“和谐发展”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也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根本要求。实施高等教育“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的同时也是创新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培养千百万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通过加强高等教育战略规划、实施战略管理、课程设置的全面化、建设全面社会实践的教育机制以及创新实施科学的高等教育评价等途径来实现高等教育“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