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电视体育评论节目,是对体育界发生的新闻进行现场评论或事后分析的一种深度报道。随着我国"体育大国"地位的逐步确立,以及人们对体育节目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根基尚浅的电视体育评论节目将迎来新一轮的变革。本文将对我国电视体育评论节目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为其未来发展创新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电视文化节目发展的现状,指出建立综合多元的节目评估机制,注重节目的社会效益,是电视文化节目发展的内在要求;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电视文化节目的本质,将"文化"与"节目"对接,在保持节目内容严肃性前提下追求形式的变化,实现节目转型,则是电视文化节目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3.
在激烈竞争全媒体时代,电视体育栏目只有走品牌化发展战略才能抢占一席之地。品牌化战略作为电视体育栏目经营管理理念必须自始至终遵循。本文从抓节目质量和内容入手,创新管理,构建符合市场化运作规律营销运作体系,走个性化发展道路,提升节目人文精神,对如何实现电视体育栏目品牌化战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国电视体育娱乐节目抓住现场竞争、全民参与、广泛互动等吸引观众的节目特质,成为娱乐节目制作单位的新宠.本文着重分析了引进类电视体育娱乐节目的产生背景、节目现状及管理经营特点,并对引进类体育电视娱乐节目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宏伟 《青年记者》2012,(12):72-73
我国电视体育游戏节目从无到有,伴随着电视娱乐节目的不断创新和丰富而发展起来.体育游戏节目以其独特的娱乐性、竞技性和大众性,成为众多电视台热衷的节目类型.  相似文献   

6.
李骁 《新闻窗》2012,(4):98-99
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的支持,我国体育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电视体育节目。体育新闻评论节目以其独特的视角,专业的点评成为电视体育节目中的一支新秀,本文对体育评论节目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研究,对促进体育评论节目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指导性文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让在"娱乐至死"泥淖中进退维谷的电视媒体拨云见日,一批洋溢着五千年传统文化魅力的节目让沉醉于自媒体、微视频和碎片化阅读的观众重新回到电视机前,这为电视媒体节目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背景和媒介功能看电视谈话节目的现实困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发展呈现出的主流、精英、大众三种文化相互整合的态式;以及对电视谈话节目运作的影响,并分析了由此构成的现实困境:在三种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下,电视谈话节目倾向于调和、缓和矛盾,形成了一种"夹缝里求生存"的状态;由于缺乏真正意义的沟通,观众对主持人的依赖性导致了节目的模式化。  相似文献   

9.
王俊峰 《新闻战线》2015,(5):223-224
以电视节目为主要形态的传媒产业成为了时下最具影响力的媒介产物,电视节目以新颖的表现内容、独特的表达方式对各类产业、事物进行表达;将传统体育与电视节目进行融合发展,是促进电视产业与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措施,《武林大会》恰恰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本文通过对《武林大会》节目的策划特点进行深度剖析,为我国传统体育电视类节目的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视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体育观众需求的提高,评论成为电视体育新闻信息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广泛存在于不同的节目类型中.更有各种形式的评论节目。本文拟从分析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天天运动会》节目,探索如何做好谈话类体育评论节目,探讨体育评论节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冯佳  沈健平 《声屏世界》2002,(10):25-26
电视体育评论是针对体育领域值得评述的新闻事件、关注热点而发表议论、做出分析、表明态度的节目形态。电视以其视听同构的优势大大提高了体育评论的形象感和观赏性,因而成为最具表现力的评论媒介。 电视体育评论的兴起和现状 尽管解说词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评论,我国的电视体育评论却来源于体育解说。从1958年中国出现电视直到80年代中期,电视与广播共用体育解说员,当时的体育节目主要是对体育赛事的转播,解说多评论少,专业的电视体育评论节目更是凤毛麟角。 随着中国电视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电视体育评论异军突起,从1990年北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的发展令电视文化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能够为电视文化节目提供更加良好的机遇,其在电视文化节目制作中应得到良好的实践。本文结合笔者从业实践,从分析当前我国电视文化节目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而分析新媒体技术在电视文化节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真实电视"逐渐成为欧美的电视文化新宠之时,国内也于去年掀起了一股"真人秀"节目浪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态,"真实电视"的出现无疑使人眼前一亮,但相伴而生的许多问题也促使理论界从多角度、多层面观照这种节目形态,以便不断改进和调整,走好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刘嘉 《传媒》2017,(22)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电视访谈节目以其相对较低的制作成本优势和较大的影响力,吸引了从中央电视台至地方电视台的众多电视媒体争相运作.然而,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演进升级,电视访谈节目在努力求新求变的过程中也呈现出同质化严重等诸多问题,众多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受不良风气影响表现出逐利性失态.基于此,笔者借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构想,来探讨文化自觉在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我国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提供参考,助力其创作出更多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兼具强大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精品电视访谈节目.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消费时代,电视文化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中蓬勃发展,其自身也成为了一种消费文化的一部分。消费时代下的电视文化是一种快感文化,观众观看电视是为了获得愉悦和刺激。电视"真人秀"《奔跑吧兄弟》作为一种具备了故事性以及游戏性、刺激性和诱惑性的节目形态,建构起消费时代典型的电视文化快感。本文以当下热播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为例,通过分析节目中快感的来源,受众对快感的需求以及快感的类型,从而对消费时代下电视文化的特性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电视内容生产的"国际化"由一种趋势转化为活生生的现实,作为一种重要动力,"国际化"推动电视新闻、综艺娱乐、纪录片、体育等节目类型在短期内实现了与世界先进电视潮流的全面接轨。文章将"国际化"作为研究中国电视内容生产现状的一个重要视角,分析了其对中国电视的类型更新和产业发展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电视选秀节目对文化娱乐、文化消费、文化"民主"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正确把握选秀节目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发展导向,促进其健康发展,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黄艳  张琛 《中国传媒科技》2013,(20):151-152
十八大报告指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同时指出发展广播影视事业。鉴于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创新发展对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探索以"真人秀"节目为代表的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集群转型"路径,以期对我国电视"真人秀"本土化的发展前景提供一份可资借鉴的参照。  相似文献   

19.
张德胜 《当代传播》2008,(1):109-111
文章从电视体育专题节目的特征、制作与编排、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电视体育专题节目的一般规律,同时对其将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入世"十年,中国电视业获得重大发展,我国电视传播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电视新闻理念发生了重要转变,电视民生新闻形成新的收视高潮。综艺节目热的持续、真人秀节目的兴起及电视剧的热播,造成了娱乐至上的狂欢。科教、法制和生活服务节目的改进与发展,继续发挥着电视媒体的社教功能。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的异军突起,改变了电视的传播方式,并将催生新的媒介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