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平民",在大革命时期是个褒义词,比如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又如1966年的中国文化大革命.但在太平盛世或纸醉金迷的社会氛围中,则马上就会被涂抹上贬义的色彩,因为这个时期的风向变了,崇尚的是金钱和"贵族".  相似文献   

2.
“平民”,在大革命时期是个褒义词,比如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又如1966年的中国文化大革命。但在太平盛世或纸醉金迷的社会氛围中,则马上就会被涂抹上贬义的色彩,因为这个时期的风向变了.崇尚的是金钱和“贵族”。  相似文献   

3.
1“炒”原是烹饪上的一种技法。后来,被“引进”了商业领域。如炒作、炒股。同是炒股,又有炒业绩、题材等区别。如高科技企业,就是一种题材。“炒”作为一种手法来说,大抵是中性的,不存在褒或贬。如炒股,刚出现时人们还觉得似乎有些贬义,而现在则完全没有了。股票不炒何以运作?!但“炒”字进了新闻领域后,却成了个不好的动词。“各新闻单位不要炒!”就有点批评的意思。有些东西不该报,  相似文献   

4.
刘伟 《湖北档案》2010,(8):35-35
“不撞南墙不回头”意思是比喻某人的行为固执.听不进不同意见。现在很多人也把这个词贬义褒用,用以称赞某人做事执着、有毅力。但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能利用的时间太少,人们怎能在数次撞得头破血流中浪费自己宝贵的生命呢?所以又有人提倡撞了南墙要及早回头。那么有没有更明智的举动呢?我认为不撞南墙就回头才是大智慧。  相似文献   

5.
据《汉语成语词典》解释,“推波助澜”是比喻推动坏事物发展,并帮助它制造声势。源出于隋·王通《文中子·问易》:“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含有贬义色彩。然而,现在“推波助澜”却呈滥用之势,随意浏览一下报纸杂志,就可摘录一些,诸如“为企业走向市场推  相似文献   

6.
每 天读报 ,常常看到有些新闻把“差强人意”和“不如人意”两个词用错 ,特别是在在体育新闻中 ,错误概率更高。其实 ,这两个词差别明显 ,不能混淆。“不如人意”属于贬义词 ,含意是“比人们的预期(希望)差得多” ,是一种批评 ,虽然批评时转了一个弯 ,但仍然是婉转而客气的批评。而“差强人意”呢 ,虽然不是褒义词 ,但也不属贬义词 ,虽然不是全部肯定 ,但也不属全盘否定 ,它有“做得还可以”、“没有给人太多太大的失望”等意思。只要弄清两个词的差别 ,就不会在该用“不如人意”的地方用上“差强人意”。不久前 ,上海一张大报在报道第1…  相似文献   

7.
语汇的发展变化,体现在社会各个时期,而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发展尤为迅猛。我国新时期汉语语汇的发展变化就非常大。主要表现在:1.一些只适用于某个特殊历史时期的词语逐渐消退。如50年代的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等。这些词语除特殊场合和特殊需要,一般都不用了;一些铭刻某个时代的灾难和耻辱的词汇被人们抛弃了,如红五类、黑五类、臭老九等。2.新词大量出现。利用语言中已有的构词材料,按照构词规律,造一个全新的词,如手机、呼机、钟点工等。利用汉字音译外来词如托福、克隆等。原有词增加新意,如下海、下岗等…  相似文献   

8.
科技论文引言部分的人称口气及其表达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贺琦  秦娟  张云扬 《编辑学报》2002,14(3):193-194
在陈述研究背景、研究理论依据时,如果不用引自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姓名、不用泛指他人如"已有作者"等词语做主语、定语、状语成分,引言部分是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即口气)来写作的.在简要陈述研究目的、研究方案时,在汉语、英语科技论文中均可用"我们"作主语来表达第一人称的口气;在较多的汉语科技论文中,常常用"作者"或合理人格化的词语"本研究"、"本工作"、"本实验"等作主语来表达第一人称写作口气.  相似文献   

9.
模糊限制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Lakoff提出来的一个语言学概念,指的是一些"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模糊限制语往往表现出程度、范围、数量等的模糊,或表现出态度的含糊和不肯定。有趣的是,在新闻报道中,恰当地使用这些"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不仅不会违背新闻语言客观、准确的表达要求,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语言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甚至使语言表述显得更加谨慎或者更为得体。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中词语意义的形成和确定,都要经过人的思维活动,都概括了人的思维活动的成果和认识活动的结果。因此,许多词就带上了人的感情色彩,打上人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的印记。例如,对于美好肯定的事物加以肯定、赞许或赞扬,于是词就带上了褒扬的感情色彩,如“伟大”、“先进”、“自豪”、“英雄”等词;相反,对于否定、丑恶的事物,则加以否定、斥责,于是有些词就带上了贬斥的感情色彩,如“丑恶”、“肮脏”、“讨厌”等词;当然,许多词不都带有上述褒贬色彩,这称为中  相似文献   

11.
谭小梅 《大观周刊》2011,(27):16-16
1模糊语 在商务谈判中,有时会因某种原因不便向对方传输自己的信息,或在某种场合,对一些问题不愿回答又不可回避,此时人们会选用模糊语言间接委婉地表达意思,给谈判双方都留有余地,缓和语气。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新闻报道中,有些明明是客观事实,读者却疑问重重,将信将疑,甚或起到了负面作用;而一些新闻报道却能很快获得读者认可,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后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记者、编辑在采写、编辑稿件的过程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逆向思维,因而强化了报道的深度。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从相反的方向和角度去思考,发现别人对此事物认识忽略的问题,或没有挖掘出的新闻事物,或别人不曾采用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雷欣 《大观周刊》2012,(45):58-58
外来词也称借词,是指来源于外国语言或本国其他民族语言,直接吸收词义,并连同语音近似,非汉语原有固定音义结和的已被汉语确定下来的词语。本文通过分析外来词进入汉语对我国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人们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规范外来词的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14.
同样一件事的描写中,作者使用的词汇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就能反映出作者的爱憎和观点。但在一些文章和影视节目中还是经常发生一些语词褒贬义使用不正确的问题。现举例如下:一、1999年北京一家报纸,在报道“东史郎事件”时,曾把东史郎在《阵中日记》中的那个屠杀中国人的桥本光治称为东史郎的“战友”。这个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今日的日本右翼势力  相似文献   

15.
赵丕杰 《新闻世界》2010,(5):188-188
"趋之若鹜"语本《史记·货殖列传》:"走死地如鹜者,其实皆为财用耳。"这句话的意思是,像一群鸭子那样不顾性命奔赴险地的人们,其实都是为了追求财物啊。后用"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先恐后地追逐某个目标(趋:奔赴,追求;鹜:鸭子)。把苦苦追求的人们比作一群鸭子,其为贬义可  相似文献   

16.
异语,是指非本领域语的意思。异语辞格,即是利用非汉语普通话语词(包括外国语词、兄弟民族语、行业语的语词和有特定含义的专用名词)来概事达意,或直接引用原词义或运用双关语义达到增强标题的惰趣,力求鲜明、简练的修辞方式。如: 喜闻领导“跑龙套”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中的有些词语,其意义是概括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特征的,如:软、硬、长、短、迅速、坚强、高尚、宽广等。因此,选用这类词语时。一定要看它是否符合它所表现的事物的性质、特征;换个角度说,就是要看所表现的事物是否具有用以陈述或描写它的词语所说的性质、特征。如果二者不相符合,所用词语自然就不能准确恰当地表现事物的性质、特征,也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逻辑错误,以及词语搭配不当的语法错误。这类错误常见的有  相似文献   

18.
成语,也有其鲜明的感情色彩;这感情色彩是其色彩义的一种,它体现着人们对于客观对象的主观认识和主观评价。粗略地说,一般可分做三种:褒义、贬义和中性。褒义色彩,体现着人们对于肯定事物和美好事物的肯定性评价与赞许的感情色彩,如“繁荣昌盛”“蒸蒸日上”“不屈不挠”“壮志凌云”“英姿飒爽”“兢兢业业”“光明磊落”等。贬义色彩体现着人们对于客观对象否定性评价和贬斥厌恶的感情色彩,如“狼狈为奸”“行尸走肉”“鼠目寸光”“油头滑脑”“穷凶极恶”“摇尾乞怜”“低三下四”等。中性色彩是指成语并无褒义或者贬义这类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9.
多音字是汉语特有的现象,而且在现代汉语中数量较大。人们不注意它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读音,因而常常读错。如“差”有4个读音,在“差别、差错、差额、差价”和“差强人意、差可告慰”这些词语中读cha,在“差生、差劲、差不离”这一类词语中又读cha,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我们写文章,就是通过语言来反映现实,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语言运用得是否准确,对文章的好坏有重要影响。所以,写文章应力求语言准确。要使语言准确,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这里仅就关系语言准确的一些小事谈一点看法。正确把酒词义我国的语言比较复杂,绝大多数词语,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是一致的。但是,也有个别成语,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不完全一致。这种词语,如果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写入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正好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反。例如,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在电视台播出后,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