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用非常重要。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美育是以"审美"、"美感"为培养目的的情感教育,美育是一种境界,是按照美的规律培养人塑造人的立美教育。立美教育是当代我国基础教育的主旋律,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学校美育政策体系构建了"四梁八柱",积极推动学校美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好学校美育工作,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做好学校美育工作,必须提高对美育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宁夏教育》2015,(4):81-82
吴忠市裕民小学始建于1957年,是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吴忠市名牌小学。近年来,学校按照"全面发展打基础、培养特色育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把美育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把美育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基于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把美育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学校领导班子强化顶层设计,提出了"三层面一抓手""四结合四突破"等推进措施,使学校美育文化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扎实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三个层面",即党建层面,抓好"三支队伍"(班子队伍、党员队伍、教师队伍)建设、功能  相似文献   

4.
"素质本位"理念下,美育在高职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将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但美育研究不能流于表面,或一味强调美育理论及知识的灌输。本文认为,高职院校要加强美育的实践与探索,高职院校美育的重心应贴近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实践证明,将社团活动与美育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增强美育的实效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要紧密把握高职教育发展的脉搏,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美育实践的价值,帮助高职生提升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审美思想,使之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育关涉学生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是真正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学校美育应以学生为本,满足大学生的主体性、多层次需要,健全美育制度,保障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注重课程美育,保障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建设;丰富美育第二课堂,扩大大学生全面发展实践场域;依托美育项目,搭建大学生全面发展载体平台;利用互联网+美育,拓展大学生全面发展网络空间;畅通家校社美育协同机制,激活大学生全面发展“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6.
通过反思大学校园文化美育功能的缺失现状,重新审视校园文化美育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并全面分析如何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美育的三重功能——直接功能、间接功能和"超美育"功能,以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育质量测评,是撬动学校美育建设与发展的杠杆;美育目标和美育课程是杠杆的两大支点。为有效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2015]71号),各级各类学校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美育目标1)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各项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美育目标2);普通高校、专业艺术院校、中高职院校等还应促进学生"专业审美素质"的发展(美育目标3)。据此三层目标,应建构"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的"美育课程体系"。我们借鉴史上一些数学家、美学家、心理学家等采用的审美和艺术测量方法,以重构合理的美育质量测评公式;同时,提出基于"互联网+"的美育目标、课程、直接相关教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五位一体"的大数据方案,以实现随时随地测评与督导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审美学习。这项巨大而精细的工程,理当纳入国家或区域十三五"互联网+"行动计划,并需要组建各方专家队伍,统筹设计与指导实施。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北京宋庆龄幼儿园秉持"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美育理念,以"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指向,紧密围绕塑造美好心灵的目标,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积极开展美育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杜洪生 《教育》2014,(6):14
正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由此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美育的重视程度,并且把美育作为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明确地赋予美育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修养。美育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发展的源泉,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学校发展的引擎,是学校发展的方向,是学校发展的航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反思大学校园文化美育功能的缺失现状,重新审视校园文化美育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并全面分析如何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美育的三重功能--直接功能、间接功能和"超美育"功能,以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美育"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的现象,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把美育工作整体架构,从环境资源、课程建设、审美意识和教育合力四个维度进行研究,实现美育系统化、课程化、立体化和本土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即审美的知觉力、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创造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幼儿美育的目的是让幼儿有发现美的眼睛,能发现美、体验美、感悟美、鉴赏美与创造美,打造新时期"智美德"全面发展的"新幼儿形象"。诚然,美育的实施需要借助广泛、多元、丰富的美育活动,而如何开发美育活动值得研究。本文阐述了幼儿园美育活动的基本内涵,并对幼儿园美育活动开发的路径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一些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自始至终都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在培养人的道路上,从人类思想史与教育实践来看,美育教育总是同各种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2017年,我校提出开展"三位一体的‘沉浸式’美育共同体研究",这一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家庭、社会在美育中的作用;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们希望在该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努力探索出我校美育工作的特色新模式。一、建设"润物无声"的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10月19日至20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乌海市召开全区学校美育工作现场会。为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会议上,自治区教育厅与各盟市签署了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备忘录就是军令状,签了就必须完成。"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白向群在会议上强调,各地要把美育作为推动教育体制机制深层次改革的重要内容,全面提升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按照备忘录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大中小幼美  相似文献   

15.
<正>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我们树立"施教于美,立美育人"的美育理念,坚持"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育美、以美促劳"的美育目标,把美育作为"惟德、惟真、惟美、惟和"的学校核心价值观之一,在管理上细化美育,在环境上优化美育,在教学中深化  相似文献   

16.
美育是小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进美育教学方式是实现"以美育人"的一个着力点.当前,"具身学习"的线下美育是小学美育的主体.小学在线美育通过"基于微课的自主学习""即时反馈""有效的师生交互"等教学设计与实施,体现教学存在感、社会存在感,实现认知存在感.智能教育时代,线上线下融合是小学美育的新路向.研究从一线案例凝练课程模式,提出混合式教学融合路径,为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美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需要评价杠杆的强力撬动.甘肃省通渭县第一中学树立"大美育"观念,将美育渗透于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有重点地推出美育"特色产品",形成了自己的美育风格.即通过多元过程性评价、注重常态化与优质化,全面推动学校美育,让校园美育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18.
<正>《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近期印发,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教育部专门组织发布会,就文件进行解读。发布会上,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的一句话引人深思:美育不仅是一堂课、一次活动,而且是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修养、审美能力、精神境界全面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营养基"。  相似文献   

19.
书法教育不仅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书法教育中普遍存在重书法技艺、轻为人处事教育的问题,这种"片面美育"观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高校书法教育只有确立"完全美育"观,充分发挥其以美引善、以美导真、以美促健的功能,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大学生提高道德情操,增进学识修养,促进身心健康,最终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从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为切入点,着重分析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实现美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