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技术创新的动力假说入手,对"科技推动"、"需求拉动"和"政府引导"三种模式进行了讨论,认为专利动机是诱使专利活动发生的关键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保护动机、经济动机和战略动机构成的专利动机结构模型,通过规模和时间两个维度,分析了专利动机对专利商业化策略选择的影响.主要结论是:当前发达国家一些企业专利申请和专利应用呈现着强烈的战略动机,这对专利竞赛和企业竞争战略可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摘要:专利独占创新收益的低效力与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的高增长之间的矛盾引发了对于企业专利保护动机的探讨。本文回顾了专利保护动机的研究背景和十几年来主要的实证研究成果,并系统总结和分析了专利保护动机的演变趋势和主要的影响因素。这些研究一致表明源于技术需求的传统保护动机的重要性已经减弱,而战略竞争和合作相关的专利申请驱动力日益重要。而且,专利保护动机受企业外部因素如行业、国别和企业内部因素即公司规模、创新类型、竞争强度与研发强度等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指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应关注中国背景下企业专利保护动机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企业的专利申请决策受专利申请动机的支配,而专利申请动机又受到企业内外部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整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将企业特征划分为资源基础、技术创新战略和知识基础的特征三个维度,并引入中介变量专利申请动机,研究在不同专利申请动机下企业特征对专利申请决策的影响。运用最小二乘回归和Binary Log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行业地位、研发强度、产品创新和创新成果的通用性会通过市场保护动机、技术交换动机和阻止动机间接影响企业的专利申请决策,企业规模和工艺创新类型不影响企业的专利申请决策,而声誉动机在企业特征和专利申请决策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总之,资源技术薄弱、研发投入少、大量进行工艺创新和拥有较多隐形知识的企业通常不申请专利,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专利申请的动机。  相似文献   

4.
许治  吴俊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4):97-103
专利申请量常被用作衡量大学创新的工具,但大学教师专利申请动机存在多元化现象,简单使用专利申请量来衡量大学的创新活动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大学教师专利申请动机区分为基于创新成果保护的动机、基于个人能力显示的动机、基于组织管理评价的动机3类,利用国内13所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大学教师不同专利申请动机的因素,并通过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不同的专利申请动机与有效专利数量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确实存在不同的因素影响大学教师的专利申请动机,其中基于创新成果保护动机是最传统的专利申请动机,有利于促使教师申请的专利转化为有效专利;基于显示个人能力动机的专利申请被认为主要是向外界投资者发出信号,但仍能对有效专利转化产生积极促进作用;而基于组织管理评价动机则是一种策略性行为,对于创新的贡献较小,也不利于促使申请的专利转化为有效专利.由此提出高校制定专利激励制度时应注重专利技术市场发展规律,鼓励基于创新的专利申请动机和行为,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教师所申请专利的创新贡献程度进行评价,并为高价值专利提供相应后续服务,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5.
专利申请量常被用作衡量大学创新的工具,但大学教师专利申请动机存在多元化现象,简单使用专利申请量来衡量大学的创新活动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大学教师专利申请动机区分为基于创新成果保护的动机、基于个人能力显示的动机、基于组织管理评价的动机3类,基于国内13所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大学教师不同专利申请动机的因素,并通过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不同的专利申请动机与有效专利数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确实存在不同的因素影响大学教师的专利申请动机,其中基于创新成果保护动机是最传统的专利申请动机,有利于促使教师申请的专利转化为有效专利;基于显示个人能力动机的专利申请被认为是向外界投资者发出信号,但仍能对有效专利转化产生积极促进作用;而基于组织管理评价动机则是一种策略性行为,对于创新的贡献较小,也不利于促使申请的专利转化为有效专利。由此提出高校制定专利激励制度时应注重专利技术市场发展规律,鼓励基于创新的专利申请动机和行为,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教师所申请专利的创新贡献程度进行评价,并为高价值专利提供相应后续服务,以有效地促进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6.
运用行业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跨国公司专利战略和市场竞争对我国企业创新效益的影响.分析表明,跨国公司的基本专利战略和外围专利战略均对我国企业的创新效益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跨国公司的进入,加剧了我国市场竞争,进一步降低了我国企业的盈利空间.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在我国的专利申请和市场开发活动也通过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对我国企业的创新效益产生了一定的正向溢出.  相似文献   

7.
在外部政策和内部资源双重约束下,中国企业专利行为是否存在背离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的“异化”现象?专利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这是近十年来学界、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深圳市219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作为全样本,对企业研发强度与专利申请动机、专利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本企业的研发强度显著正向影响与技术创新强相关的专利申请动机,但与技术创新弱相关的专利申请动机无显著相关关系;总体而言,专利能力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专利创造能力、运用能力和保护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上述研究结果对现行专利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昊  刘澄  林瀚 《科研管理》2014,35(1):73-80
在我国迅速增长的专利申请数量中,企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企业出于哪些目的而进行专利申请,其主要影响因素何在,引起了理论与实践界的广泛关注。国际经验表明,企业申请专利的动机正不断超出通过垄断保护获取市场收益的传统目的,大量专利申请出于非实施专利因素考量。本文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年度开展的中国专利调查数据,考察了中国企业近年专利申请中非实施动机的具体情况,并采用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开始呈现多样化的非实施申请特征,"进入专利池与标准"、"塑造企业形象"、"用于交叉许可"等特点与国际发展趋同。而现阶段在中国,企业规模、知识产权组合利用能力、知识产权工作成熟度、外部政策等因素对企业非实施申请动机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升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价值专利产出量,成为有效应对国际知识产权贸易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问题。基于竞争优势整合论和权变理论,探索了企业专利能力与专利战略的匹配对专利价值的影响机理;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层次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单维度专利能力与不同专利战略的匹配对专利价值有差异性影响,其中:专利创造能力对三类专利战略企业的专利价值均有显著影响,专利保护能力对市场扩张型与资产转化型企业的专利价值有显著影响,专利运用能力对资产转化型和技术自控型企业的专利价值有显著影响。多维度专利能力与不同专利战略的匹配对专利价值有差异性影响,其中:市场扩张型专利战略匹配专利创造能力和专利保护能力,资产转化型专利战略匹配专利创造能力、专利保护能力和专利运用能力,技术自主型专利战略匹配专利创造能力和专利运用能力。基于实证结果,针对实施不同专利战略的企业提供专利能力提升差异化策略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0.
郭磊  蔡虹  张越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663-1671
在现代专利环境中,专利申请动机越发趋于战略性,这为专利的价值评估及核心专利判定带来更多挑战。为了解决此类专利的价值评估难题,基于专利权人的战略意图构建专利战略指标体系。进而,以中国电信产业2001-2008年向美国专利局申请的历史专利数据为样本,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实证验证了专利战略指标对专利价值的影响效应及解释能力,客观地赋予了每个指标权重。最后,通过该指标体系的加权求和,预测中国电信产业2009-2012年的美国专利价值并识别出各年的核心专利,继而探索产业关键技术布局。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电信产业的核心专利布局存在两大方面的隐患,即前沿技术领域涉入不深和本土申请人统治力不足。研究从专利申请战略动机的角度夯实了专利价值评估指标的理论基础,对于专利估值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战略联盟的动机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袁磊  张树义 《软科学》2001,15(5):9-12
近年来商业环境的变化使联盟成为必要,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联盟的道路。战略联盟使企业竞争的国际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已经成为每一个成功企业的基本战略,它带来了高增长、高收益率和高市场价值。本文分析了商业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在综述了企业进入战略联盟的基本动机后,进一步分析了将学习作为企业战略联盟动机对联盟成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梳理国内外战略联盟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依据股权形式以及战略联盟的影响因素对战略联盟的组织形式相关研究进行述评;从总体考察、技术动机和市场动机三方面对企业参与战略联盟的动机相关研究进行评价;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联盟组织形式以及联盟动机的产出效应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和评述;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2010—2020年我国1 516家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动态竞争的“意识-动机-能力”框架,将专利战略分为专有专利战略、防御专利战略和杠杆专利战略3种,探讨不同专利战略所导致的专利诉讼风险差异,同时考察焦点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强度、地方司法保护及政治联系3种外部因素如何通过影响竞争对手的意识、动机和能力调节其专利诉讼行为。结果表明:相比于防御和杠杆专利战略,实施专有专利战略的企业会面临更高的专利诉讼风险;市场竞争强度加强了焦点企业专有专利战略与其面临的专利诉讼风险之间的关系,而焦点企业所处的地区地方司法保护及其政治联系则会削弱上述关系;更强的市场竞争能够增强竞争对手对焦点企业专有专利战略带来的竞争与威胁的意识,促使竞争对手针对竞争信号发起专利诉讼。因此,企业要灵活选择专利战略以降低所面临的专利诉讼风险,特别是实施专有专利战略时需要提前做好应对专利诉讼的预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考察了企业专利申请类型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构建bi-probit模型,深入分析规模、产业竞争及研发投入对企业专利申请类型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和产业集中度促进了企业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且对发明专利的影响更大;研发强度促进发明专利的申请,但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负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专利战略选择和我国专利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的运用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竞争已成为当今国际间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跨国公司利用专利战略打压竞争对手,尤其是后进国家的企业,更成为其经常运用的有力的竞争手段。本文以135家跨国公司20年间在华专利申请数据为出发点,并结合对其中43家跨国公司的访谈调研,从专利申请和专利运用这两个角度来考察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揭示跨国公司专利战略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探讨其对我国政府决策的意义及对我国企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专利诉讼战略来获得竞争优势。笔者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博弈的视角建立企业专利诉讼的博弈树模型,对企业间的专利诉讼战略进行分析,并重点对专利钓饵的诉讼战略进行论证。结果表明,企业专利诉讼战略的根本动机是通过司法手段,战略性运用专利获得利润最大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企业有效应对专利诉讼国际化、多样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策略与创新战略动机关系的若干命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技术创新与企业战略的关系出发,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潜在战略动机,认为存在基于绩效导向的困境创新和基于竞争导向的松弛创新两种类型,并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的分析框架,提出了不同战略动机下技术创新策略选择的相关命题。  相似文献   

18.
《软科学》2018,(5):59-62
从专利竞赛的特点、企业专利战略动机与战略选择、企业专利战略性运用与管理等方面,总结国内外理论动态并划分研究维度,提出企业专利战略性运用管理框架。研究表明,未来应关注企业专利战略性运用管理的系统性研究,设计基于专利竞赛的企业专利分析与决策方法,同时既要注重专利研发、申请、维持和实施等常规活动管理,更要加强专利许可、专利联营、专利侵权诉讼与诉讼应对等战略导向的专利活动管理,注重专利资源集成和专利活动协同管理。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5G增强移动宽带(eMBB)技术专利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研究了该行业的技术竞争态势和领先企业专利战略。研究发现,标准碎片化背景下企业的专利战略发生了战略性变化,亚洲企业普遍选择在技术领域上与美国企业错位竞争。华为、OPPO等中国企业通过差异化和重点突破在5G技术版图中已占据了重要位置,但与高通等相比在技术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仍有不足,IDAC提供了非产品导向专利战略的重要启示。本研究为复杂技术背景下的创新和专利战略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梳理专利组合的国内外文献,对企业专利组合的19个特征进行厘定,基于解释结构模型构建核心特征的递阶模型。专利组合的特征存在5个层级的结构关系;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和后向引证技术范围是影响企业专利组合的基础因素;专利组合的规模、范围、多样性与专利相关性和技术独占性是影响企业专利组合的根源性因素;专利组合质量与核心专利价值是企业专利组合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