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开镜 《寻根》2012,(6):136-138
湖北枣阳市新市镇傅氏宗族,目前约有6000人,主要居住在新市镇的孟子坪、傅家湾、朱家湾、鸿雁河、小河等40个左右的自然村落中,也有住在枣阳市及其他乡镇的,还有散居于随州、襄阳、武汉等地者,后者多是改革开放后因工作迁移去的.总体上讲,湖北枣阳新市镇的傅氏宗族还是聚族而居. 枣阳市新市镇的傅氏族源在何地还是一个未解之谜.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大槐树的故事,也在傅氏宗族中存在着.  相似文献   

2.
严奇岩 《寻根》2014,(6):78-81
<正>贵州省台江县是全国苗族最集中的县,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历史上台江县是苗疆腹地,因地处偏僻,至今仍保留许多原生态的民族文化。2014年7月12日,我们课题组在方召乡党委副书记杨阳的带领下,来到了交汪苗寨考察。这里地处高寒山区,海拔1000多米,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距离台江县城21公里,全寨645户,2887人,全是苗族,是台江县境内最大的苗寨。现居住有邰、张、唐、赵等姓氏,其中邰姓608户,占全寨总户数的94%。  相似文献   

3.
魏宏运 《寻根》2015,(3):118
西安市长安区有个村庄叫耶家坡,居住着契丹族的后裔。据陕西省长安县志载:耶家坡位于魏寨东北1.5公里,岱峪河东岸,居民沿河而居,240户,970人。清嘉庆《咸宁县志》名耶家坡,以耶姓人居住岱峪河东岸坡地上得名(2000年长安县地名志编编纂委员会,长安县民政局内部  相似文献   

4.
李乔 《寻根》2010,(2):94-97
中国传统社会里,一般人家的厅堂之上都悬挂有"××堂"的匾额,每逢年节喜庆之日,还在门前悬挂有"××堂"字样的大红灯笼。这里的"××堂",就是姓氏堂号。堂号,顾名思义就是祠堂、厅堂的名号。在传统宗法社会里,同一宗族的人往往居住在一起,每个聚族而居的家族,  相似文献   

5.
云龙,地处滇西北高原的三江并流腹地,是个多山、多河流、多民族的偏远地区,其历史渊源流长,早在西汉元封二年即公元前109年就有史料记载,名为比苏县;宋《大理府志》云:"澜沧江上夜覆云雾,晨则渐升如龙",遂更名为云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杂居着白族、傈僳族、汉族、回族、彝族、苗族等二十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起  相似文献   

6.
《寻根》2016,(1)
正早在宋代,休宁县古林黄氏宗族就曾修建了黄氏宗祠。明代夏言请求天下臣民得祭始祖立家庙后,徽州民间兴建祠堂进行祖先祭祀达到一个高峰,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清代。"祠堂之制今巨族世家多有之,唯新安为盛。"(项:歙县《桂溪项氏祠谱》,"附祠记",乾隆二十年本)各县境宗祠祭祀风俗为盛。如绩溪县"邑多聚族而居,有宗祠支祠香火堂。岁时伏腊,生忌荐新皆在香火堂,  相似文献   

7.
"花女园"与"产业林" 我国少数民族的生育习俗多姿多彩.居住在云南鹤庆四角山乡苗族群众生孩子要栽花、种树志庆,真是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8.
卞利 《寻根》2004,(2):50-55
徽州多祠堂。清代徽州先贤程且硕在一篇从扬州返乡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徽俗,士夫巨室多处一乡,每一村落,聚族而居,不杂他姓。其间,社则有屋,宗则有祠,支派有谱,源流难以混淆。”千余年来,在徽州这样一个聚族而居的宗族社会中,宗族为了团结族人,不仅在经济上广辟族田,而且还在精神和心理上,以建立和拓展祖先魂魄所在的祠堂为纽带,增强宗族血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正是“相逢何须通姓名,但问高居何处村”,徽州的祠堂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开始大规模地被兴建起来。上个世纪80年代中叶,我接触了一部发黄的明代典籍,专门描写徽州祁门某村宗族组…  相似文献   

9.
《中外文化交流》2013,(1):93-93
近日,法国国家图书馆于巴黎举办了欧洲著名银行世家罗思柴尔德家族专题展——《19世纪的法国罗斯柴尔德家族展》,展出了关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绘画作品、艺术品、书籍、插图、照片、档案文件以及罗斯柴尔德家族收藏品。展出物件主要来自法国国家图书馆及一些法国机构。除展示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业务及工业企业外,展览还向人们描绘了该家族的生活方式——他们居住的房屋、创作的艺术作品、收藏的精致葡萄酒等。  相似文献   

10.
正祥云县,古称"云南县",也叫"小云南"。早在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因梦见彩云南现而将此地设为"云南县",一百年前才改名为"祥云县"。两千多年来,无论县名如何改变,汉文化已慢慢地渗入、进驻这里,成为主导文化力量。土著的白族、彝族、苗族等民族文化渐渐退出文化核心,如灯火一  相似文献   

11.
云龙县是大理典型的山区县,也是白族中山居部分最为聚集的地区.县域内群山纵横交错,沟壑深幽,峰峦耸立,处处皆然.在云龙县志中记载因境内多山,古代别称为"岩邑郡".……  相似文献   

12.
西周时期周人所称的"四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地理名词。在西周时人的观念中,"四国"即四域,就是天下的四方域土,而非四个具体邦国,其内涵与当时另外的几个地理词汇"四方""四土""下国""下土""天下"并无不同。"四国"是周王在法理上的统治区域,其内部由众多错居杂处的西周封国与蛮夷戎狄族邦组成。虽然周王对"四国"内某些蛮夷戎狄族邦的统治力度有限,但仍将其视为周王朝固有领土。  相似文献   

13.
安国楼 《寻根》2003,(6):122-129
在南方客家地区流行上千年的民谣中,有一句是:“要问客家哪里来,客家来自黄河边。”客家先民的主体最初是由黄河中下游地区南迁的,他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家族,在相对恶劣、封闭的环境中长期居住和生活,其族群的聚合性没有因外来冲击而零离四散,从而形成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民系。由于是后来入居,所以,相对于土著而言,这些家族被称为“客家”。这一特殊民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素质和文化。而这种独特的素质和文化,正是根植于早先以中原地区为代表的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重视家族教育,无疑是客家人最具特色的传统之一,同时,也是对中国家教文…  相似文献   

14.
走西山     
今年春天,当马樱花烧红了满山满箐的时候,我和搞民族文化研究工作的老吴来到了洱源西山。西山虽然是个大山区,七沟八箐,没有一块平地,但在一百多个村寨的近万人中,九千多是白族和佬武人(彝族),还有少数的苗族、傈傈族,素有"歌乡"之称,是民间艺术的一块宝地。这里优美绮丽的风光、珍奇罕见的物产、淳朴感人的习俗、独具异彩的民间艺术,真使我们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15.
《寻根》2020,(4)
正苗族作为无文字民族,长期通过古歌、仪式、苗绣、器物等方式传承族群的历史记忆。古歌的讲唱作为口传叙事、仪式的展演作为仪式叙事、刺绣的图案作为图像叙事、圣物的传承作为物的叙事,共同叙说着苗族的族群历史,而苗族的文字叙事在这一过程中长期"缺席"。在苗族文字缺席的过程中,苗族的文字神话却一直保持着"在场"状态。神话观念决定论的观点认为,神话是  相似文献   

16.
居住在贵州省三穗县南部的苗族人民 ,约有 5 0 0 0户 ,近 2 0 0 0 0人口 ,因其居住的环境条件、生活习俗以及语言等基本相同 ,故而当地人习惯把南部苗族并称为“寨头、巴冶、良上、稿桥”。这个支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 ,有其独特性和创造性 ,靛染工艺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三穗南部苗族人 ,家家妇女都会织布 ,户户妇女都会靛染 ,此地妇女何以人人都会靛染这一工艺 ?这里不去考究 ,只知此工艺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这个支系的古代苗族先民们 ,为了获取靛染技术 ,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艰辛探索与试验 ,最后才掌握这套完整的靛染工艺技术 ,为当时…  相似文献   

17.
芮姞簋新研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芮姞簋,还当释为东方姞姓女子嫁入姬姓芮族的自作器。铭文末尾的"■"应当释为姞姓作器女子与其夫氏芮族的居住地名,"■"族非殷遗,今陕甘交界的汧、陇一带并非存在一个姞姓芮国。  相似文献   

18.
任崇岳 《寻根》2006,(3):21-26
建立过辽朝的契丹族是一支古老的民族,其族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鲜卑人,至元魏时,这支少数民族自号契丹.尽管这一民族因与其他民族融合而不复存在,也有学者说如今的达斡尔族就是契丹族的遗胤,但达斡尔族与契丹族毕竟不能划等号.一个民族有自己独特的社会风俗,已经湮没无闻的契丹人有什么样的社会风俗,至今仍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张秀铫  裘周麟 《寻根》2010,(6):127-130
<正>义门,即聚族而居、和谐相处的门族。据有人考证,我国自南北朝至清朝共有义门175家,82个姓氏。其中为历代统治者大力宣扬的则有:南齐武陵8世同居的邵荣光义门、唐郓州寿张的张公艺9世同居  相似文献   

20.
“跳月”中的风情贵州苗族风俗一瞥□张旗贵州是苗族的主要聚居地,而苗族也是贵州省内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苗族人民的节日很多,“跳月”是其中一个比较重大的传统节日。“跳月”又称跳场、跳花、跳年、跳厂、跳芦笙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都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