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有+所+X"与"无+所+X"是一对肯定与否定范畴,从逻辑上讲,肯定和否定是对称的,但是自然语言的肯定和否定是不对称的。"有+所+X"与"无+所+X"在使用频率、分布、"V"的音节数目和标记性程度上存在着不对称,本文从共时平面对"有+所+X"与"无+所+X"的不对称作出了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2.
王雯  王娜 《沧州师专学报》2009,25(3):30-31,35
借助大规模真实文本,以认知语言学理论及标记理论对"还A着呢"中单音节形容词的不对称现象进行描写和考察,并进一步从语义角度阐释了单音节形容词在"还A着呢"句式中的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换句话说"在语篇中有两种分布,其联系项之间的语义关系多样。主观性逐步增强造成语义关系的更迭,同时带来语篇分布的变化,最终促成了"换句话说"发展为一个纯粹的话语标记。  相似文献   

4.
标记理论是指以“有标记的”(marked)和“无标记的”(unmarked)这样一对术语为基本概念,以“有标记项”(marked term)和“无标记项”(unmarked term)的基本特征为依据来描述或分析语言成分的不对称现象的语言学理论。该理论是由布拉格学派的特鲁别茨柯依(Trubetskoy,N.S.)于20世纪30年代首创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在语言里,无标记项比有标记项更为基本、更为自然、  相似文献   

5.
语言中有很多“不对称现象”,“数词+度量衡量词+形容词”结构就是其一.用标记理论可以解释这种不对称现象:无标记项可以指称整个量级上的各个量;还可以不包含“比较”的内蕴.同时标记现象的产生又能从认知方面找到原因:认知突出性、范畴内部的不对称和认知过程中的“经济心理”.  相似文献   

6.
以往某些研究对多项定语的的隐现规律的概括互相冲突,本文通过在名词短语中区分定位、定量、定类三类定语槽位,区分无标记结构和有标记结构,可以较好地说明多项定语的的隐现规律:1)三类定语槽位之间的的隐现互不影响;2)同一定语成分出现于不同位置时,处于无标记语序位置更易不带的,处于有标记语序位置更易带的。  相似文献   

7.
汉语时体标记“了”“着”的语义演变方向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完全解决。关于时体标记“了”的语义演变方向,主要涉及“完毕”义动词“了”、完成体标记“了1”和完成体标记“了2”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完成体标记“了1”和完成体标记“了2”是否会进一步发展为完整体标记;关于时体标记“着”的语义演变方向,主要涉及“附着、放置”义动词“着”和表持续的“着”、表进行的“着”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后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演变关系。汉语史的事实表明,“完毕”义动词“了”虚化为完成体标记“了1”以后进而发展为完整体标记,“完毕”义动词“了”虚化为完成体标记“了2”,但汉语中尚无充足的证据表明完成体标记“了2”可以进一步发展为完整体标记。“附着、放置”义的动词“著”同时虚化为持续体标记“着”和进行体标记“着”,但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后两者之间存在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8.
标记理论是以标记概念为基础,以“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的基本特征为凭借来描述或剖析语言成分的不对称现象的语言学理论之一,是语言学中用以分析语言系统的一条重要原则。该理论是由布拉格学派的特鲁别茨柯依(Trubetskoy,N.S.)于20世纪30年代第一次提出的,至今已经发展了80年。伍铁平曾经引用Gilbert的话说过标记理论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情态动词"得(děi)"与副词或副词性结构组合时,体现了明显的不对称。这种不对称主要是受"得"的语义特点制约。语义一致原则是"得"与副词组合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得"的宾语特点和语言象似性原则、命题内外成分的区别等也对这种不对称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雅可布逊早期的标记理论对语言不对称现象的研究并没有多大的借鉴意义,所谓"有标记" "无标记"与语言对称不对称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文化中年龄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尤其对年轻的女士而言,"How old are you?"是一个禁忌。然而在东方文化中,"老"字却在诸多称谓中表示尊敬,如"老爷","您老"等,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亲密。本文拟以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及《当代汉英大词典》为基础,从标记理论出发,探讨"老"字词性、语义的标记性及其英语对等语,从而解决"老"字的英译困难。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反义形容词的不对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宽""窄"在义项、词法和句法上都是对称与不对称并存,空间义的差异使二者隐喻的目标域呈现不完全对称。在描述不对称现象的基础上,利用标记模式从询问域的角度区分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利用关联标记模式分析有无标记的组配,并对"宽""窄"标记模式的形成原因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3.
根据信息和标记理论,当代汉语中的“非但”是一个兼具反预期信息标示功能和反预期递进信息预示功能的标记词,其作用主要在于既标示先行句的反预期信息,又预示后续句的反预期递进信息。“非但”跟“不但”是有差别,“不但”的作用仅在于预示后续句的语义递进信息;两者在句法分布和语用功能等方面呈不对称性。“非但”在汉语史上经历了由无标记项向有标记项的转变,后起的“不但”则是无标记项。  相似文献   

14.
“说句玩笑话”“开个玩笑”及相关语篇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话语中独立使用的"说句玩笑话""开个玩笑",凝固性强,是语用标记语,简称为"玩笑标记语"。有语用标记功能及相应的篇章功能。提前引导或后置补充所标记话语的理解方向,消除其不合适性或误解可能,增强其内容和言语形式的可接受性,并突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玩笑标记语与所标记话语构成语篇中的"玩笑言语块",内部,形式衔接语义连贯;外部,作为一个言语整体在语篇中相对独立地存在,并与上下文取得形式和语义上的多重联系。有言语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标记词是汉语中一个特殊的类,其主要功能是标记功能。通过从三个平面和历时演变的角度,我们着重考察了标记词"好"与副词"好",发现二者在句法分布和语义特征上截然不同。因此,我们主张把标记词另立为一个独立的词类。  相似文献   

16.
标记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反义词的有/无标记现象是这一理论运用的一个表现。本文以现代汉语中"高/矮"为例,研究它们的有标记和无标记的现象,并试图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表比较的“有”字句的两个比较项在深层结构中应当是对称的,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受经济原则的制约。它们在句法结构和语义类型上往往表现出种种不对称现象。本文详细地考察了其不对称的情况.将其归纳为句法结构不对称、语义类型对称和句法结构、语义类型均不对称两类,并认为比较项的省略、空缺、任指,以及该句式的特殊用法“比况”是造成比较项不对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与“联系项居中原则”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试图研究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并探讨联系项居中原则是如何起作用的。文章主体包括三个部分。(一)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可以分为三类,即居中粘接式、居端依赖式和前后配套式,其他语言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基本上在这三类之内。汉语因果复句标记模式的特征是模式齐全,标记前置。(二)汉语因句、果句的主语是否一致,只会对因句在前时因句标记的位置产生影响。由于联系项居中倾向的影响力较强,用于后句的关联标记一般都放在主语的前边。(三)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居中程度并不相同,以位置、停顿为标准进行比较,可以得到所以/因此/因而/于是>以致/因为>由于的居中程度序列。联系项居中程度的探讨,深化和发展了Dik(1997)的联系项居中原则。  相似文献   

19.
闵捷 《文教资料》2011,(7):36-39
关于"生生"是否成词的问题,目前学界仍存在诸多质疑。本文运用三个平面理论,语义功能语法理论,对现代汉语副词"生"和重叠形式"生生"的句法功能与语义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了"生"的语素化倾向,论述了"生生"属于构词重叠,以及此类单音节副词重叠式在双音化、语法化及词汇化、实际使用频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由构形重叠向构词重叠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标记理论,比较分析无标记句式"NP+V+了+NP"和两种有标记句式"NP+V+来/走+了+NP"在语义上的关联,并从语言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对不符合标记理论要求的关联进行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