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资讯     
《科学与生活》2009,(12):124-124
<正>世博会气象馆:"热气球"云中漫步近日,气象部门首次披露了世博会世界气象馆布展方案。观众到上海世博会世界气象馆"云中水滴"参观,可以乘上"热气球",体验云中漫步的浪漫旅程,或穿越气候变化长廊,感受风云雷电变幻。  相似文献   

2.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11,(15):35-35
炎夏时为何天降冰粒? 冰雹是从雹云中形成并降落下来的。雹云内部有3个不同的层次:云体的下部是由水滴组成的暖云(温度在0℃以上);云体的上部是由冰晶、雪花和过冷水滴组成的冷云(温度在0℃以下而未冻结的水滴);云体的中部是冰水共存的区域。在这种既有水滴又有冰晶、雪花的混合云体中,水汽很容易直接凝华在冰晶上,并使冰晶迅速增大为冰粒。  相似文献   

3.
冬、春塑料大棚栽培 ,由于棚室内外的温差较大 ,棚膜上常附着一层水滴 ,严重影响棚膜的透光率 ,降低棚内的温度。据测定 ,棚膜上附着水滴后 ,一般可使大棚膜的透光率下降 2 0~ 30 %。那么 ,怎样才能除去棚膜上的水滴呢 ?这里介绍一种方法 ,具体的是 :每平方米棚膜用 7 5~ 10克细大豆粉 (越细越好 ) ,兑水 10 0克 ,浸泡 2小时 ,用细砂布滤去渣滓 ,然后装入喷雾器内 ,对着棚膜上的水滴均匀喷雾 ,这样可使棚膜上的水滴很快落下来 ,并保持棚膜 15~ 2 0天不再生新水滴。利用此法防除棚膜上的水滴简便易行 ,省工省力 ,且经济有效 ,对棚内作物无…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些年智能化控制以及自动化设备的飞速发展,医疗设备的智能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设计的智能静脉输液系统将实现传统静脉输液的革命性改革。智能输液系统主要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能够完成数据采集,处理,显示以及报警等功能;FC-37传感器实现液位和水滴信号的监测;28BYJ-48步进电机控制水滴滴落的速度;LCD则用以显示液体容量值以及水滴滴落时间等各项相关参数。该系统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性强,满足医疗工作者以及病人的基本需求,且基于我国庞大的医疗市场,具有一定的实际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滴爬坡     
做过饭的人都知道,水滴在炽热的干锅里会蹦蹦跳跳,欢快异常。如果把一块金属板加热到100摄氏度以上,在上面滴一滴水,这滴水会在金属板上跳起“天鹅舞”,只是跳舞的方向总是不断改变。这就是热力学中的莱顿弗罗斯特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滴在接触炽热表面时,在水滴下表面的水,就会蒸发形成水蒸气,水滴被上升的水蒸气托浮,就像坐在气垫船上一样可以到处舞动。水蒸气散失后,水滴就会落下来,再次接触炽热的金属表面,继续被产生的水蒸气托浮上来……。但水滴的这种欢乐是有代价的,它的“身体”会越来越消瘦,直至最后全部化为水蒸气而消失…  相似文献   

6.
正在爬坡的幽灵液滴 在一种锯齿状的斜坡上(台阶有点向内倾斜),一个水滴正在像变形虫一样往斜坡上爬。确切地说,还不能叫“爬”,仔细瞅瞅,那是叫“飘”,水滴的下表面并没有接触到锯齿形的台阶,水滴竟然是飘着往坡上走的!而且每经过一个锯齿的时候,水滴的下表面还会自动凹进去,始终保持着与锯齿形台阶之间有一点空隙。真是惊人!这水滴简直就是个幽灵,往坡上爬就已经够惊人了,更惊人的是,它往上爬还不需要接触台阶的!  相似文献   

7.
正云中过冷水滴的分布对飞机积冰等实际工程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NASA发布的MODIS数据作为全球最科学最权威的用于研究地球大气的重要科学数据之一,其数据产品MOD06科学完整的记录了云的各项物理数据。因此MOD06对云中过冷水滴分布状况的研究十分重要。本文旨在通过MATLAB对MOD06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并实现云中过冷水滴的分布呈现。过冷水滴指的是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水,其各项物理指数直接影响着航空器飞行过程中的积冰强度,对航空器的飞行安全有着深远的影响。云中过冷水滴含量越大,积冰强度  相似文献   

8.
液滴撞击壁面过程中对铺展与冷却凝结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液滴撞击速度、液滴温度。此外,液滴的大小也对撞击后凝固形状所需时间产生影响。本文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不同直径的水滴在相同其他条件下撞击冷壁面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滴直径对水滴铺展及凝固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大水滴’是谁?哈哈,就是潜艇我啦。要问我为什么有这个绰号,你看看我的形状,就知道了。嘘!莫出声,我要执行下潜任务了。""大水滴"正说着,艇舱里指挥官就发出了指令:"各部门注意,下潜1500米,向A国航母靠近!注意隐身!"顿时,"大水滴"没了踪影。"大水滴"在太平洋底悄悄潜行,离A国航母越来越近,眼看就要跟对方"碰面"了。这  相似文献   

10.
结合电商物流特点,探讨混合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设计混合时间窗惩罚函数和模糊预约时间函数,建立基于混合时间窗约束的多目标车辆路径模型。设计改进智能水滴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改进节点概率选择方式来保护优秀水滴,设置路径泥土量最大和最小限制以防止算法提前进入收敛。最后,运用实际案例模拟计算,与传统智能水滴算法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智能水滴算法求解混合时间窗下多目标电商物流路径优化问题,能够以很高的概率获得更优的全局最优解,是求解这类问题有效算法。  相似文献   

11.
溅之美     
德国摄影师海因茨·迈尔通过高速摄影技术拍摄水滴溅起的瞬间,拍出的作品美妙绝伦。在他的作品中,水滴有时像一只水母,有时又像一件玻璃艺术品,令人叫绝。  相似文献   

12.
<正>水是生命之源,不论是人类还是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水也是能量之源,可以用来灌溉庄稼、发电等。那你知道,一滴水滴的能量有多大吗?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的科学家合作,让水滴在空中跳起了"芭蕾舞",并为液体动能的利用(如水力发电)开拓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一滴水也能发电。让水滴"动"起来同学们知道,当一滴水落在固体表面时,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吗?  相似文献   

13.
结合电商物流特点,探讨混合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设计了混合时间窗惩罚函数和模糊预约时间函数,建立了基于混合时间窗约束的多目标车辆路径模型。设计了改进智能水滴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改进节点概率选择方式来保护优秀水滴,设置路径泥土量最大和最小限制以防止算法提前进入收敛。最后,运用实际案例模拟计算,与传统智能水滴算法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智能水滴算法求解混合时间窗下多目标电商物流路径优化问题,能够以很高的概率获得更优的全局最优解,是求解这类问题有效算法。  相似文献   

14.
王艳红 《世界发明》2003,26(10):25-25
美国佐治亚州的一家公司研制出一种新型海水淡化设备,据称淡化过程的费用只有现有技术的1/3。这种便携式的新设备每天能够处理1.1万升水。它使用了一种称为“迅速喷雾蒸发”(RSE)的技术:含盐的水通过管道喷雾进入分离室,形成非常细小的水滴;在分离室的热空气中,水滴迅速蒸发,水和盐分等杂质分离;水蒸气输入凝结室成为纯水,而盐分则落在分离室的底部。  相似文献   

15.
190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师开始做测定基本电荷的实验。他的设想是这样的:用喷雾器将水滴喷入两块水平的平行电极板之间,观察液滴的运动情况。先不给电极板加上电压,这时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加速下降,下降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和空气浮力的阻挠,加速度越来越小,最终,向下的重力与向上的阻力、浮力达到平衡,这时水滴将做匀速下降运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多目标车辆路径问题,研究了车载量、配送里程、混合时间窗等限制约束条件下,以最小配送费用和最少配送车辆数为目标建立多目标数学模型。在分析智能水滴算法求解类似离散问题时存在的局限性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改进,并引入遗传算法选择、交叉及重组算子提高其性能,构建出两种改进智能水滴遗传混合算法,运用Solomon标准测试算例和实际算例进行验证。比较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混合算法能够有效解决离散问题,在持续寻优能力上较传统智能水滴算法和遗传算法更优;并且竞争选择改进智能水滴遗传混合算法求解算例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7.
玻璃上滴上一滴水,水滴会平坦地铺在玻璃上,但是如果在玻璃上涂上一层蜡,水滴滴上去之后,水滴就会以椭圆球的形状立在蜡油玻璃上。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组成玻璃的分子会吸引水分子,因此水分子会很快被玻璃分子拉扯过去。但是蜡油分子是排斥水分子的,因此水只好以最小的面积接触蜡油表面,那就是以球形的形状立起来。  相似文献   

18.
无数细小的水滴在海面上凝聚集结,就形成了海雾.它是海面低层空气中一种水蒸气凝结的天气现象. 海雾的形成,经过水汽的凝结过程以及凝结的水滴或冰晶在低空积聚的过程.然而,雾的生成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就是小水滴或小冰晶必须悬浮在近海面的气层中,使水平能见距离小于千米.另外,还要有盐粒或灰尘等凝聚核为依托.  相似文献   

19.
让一滴水轻轻地落在一种不沾水的表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也许这个问题,一般人不屑于去关注。但法国和荷兰的物理学家做了相关实验,他们被实验结果惊呆了:这滴“轻轻”落在物体表面上的水竟然会突然分散成许多细小水滴向上喷射,场面激烈,向上喷射的速度居然达到原水滴落下时速度的40倍!条件是,水碰到的表面必须是不沾水的表面。实验中,科学家使一滴水碰到表面时的速度为0.5米/秒,然后用高速摄像机把水滴落下的瞬间所发生的场面拍摄下来。他们发现,当直径为1毫米的水滴落到不沾水的表面上时,尽管水滴的速度只有0.5米/秒,但在碰到表面之后的瞬间…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新闻     
法国开发出利用水滴获电技术法国电子与信息技术实验室(CEA-Leti)和微米与纳米技术创新中心(Minatec)的科学小组,合作开发出利用水滴获得电能的技术方法。研究人员称,这种获取电能的方法可为建筑物外部的微型电子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