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自从中央电视台关于"幸福"做了一个调查后,"你幸福吗"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我们也曾问自己"你幸福吗",并且拼命追求幸福感,但人们想要的幸福却总像雾里看花。它不像苹果、香蕉或是玫瑰,能触摸到形状、品出味道、嗅到芬芳,也无法完全给一个统一的定义。由此,我们展开了关于高中生幸福指数的研究,探讨影响高中生幸福感的因素,寻求培养高中生幸福感的措施,引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人》2012,(23):49
人文视角看幸福:中国人的幸福之道近年来,无论是国家层面谈"尊严"与"幸福",还是各级政府以幸福感取代GDP,或者更早"他为人民谋幸福"的民间歌谣,都说明上至国家下至民众是清楚幸福乃人们追求的根本目标。从文  相似文献   

3.
你幸福吗?如何才能拥有幸福感呢?其实很简单:多交交穷朋友。这可不是简单的"精神胜利法",是实验研究的结果。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就发现,如果你想一直拥有幸福感,那么最好交一些相对穷点的朋友,也许经过比较之后,你就会感到自己其实幸福多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972年至2002年间2万名美国人的抽样调查资料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幸福感是人们对幸福的一种主观体验,也是对幸福的一种认识。受诺丁斯幸福教育理论的启发,文章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多元化的幸福理念、完善教育模式、重视生活技能的训练和良好品质的培养的策略,以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幸福感"是个体对幸福的感知能力,而大学生的幸福感知能力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他们今后的生活满意度和社会适应度。本研究使用牛津幸福量表修订版对某高校心理学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在接触了更多的心理学课程后,幸福感有所提高。即心理学学科的某些内容与课程对幸福感的提升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类一直不变的一个主题就是对幸福的追求,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幸福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话题。在心理学界,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心理学家关注的课题。研究主观幸福感有助于改善与增强人类的生活质量。大学生是重要的社会群体,而师范大学生又往往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因此,研究师范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人》2012,(23):49
积极心态与幸福中国积极心理学的根本前提是人性是积极的,追求幸福是人的积极天性;探索、创新、想象、创造也是人类的积极天性。善良、关系、责任、沟通、学习、探索、快乐、爱美等等都是人类进化历史选择出来的积极天性。其目标就是要"理解和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提升个人的主观幸福感"。如何利用心理科学尤其是积极心理学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帮助中国人民寻得幸福,进而创造一个伟大、辉煌、  相似文献   

8.
葛阔先  方平  乔云雁 《科教文汇》2010,(19):159-160
幸福是人生存的终极目的,目前已受到人们、社会、国家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又有多少人了解幸福的真正内涵?作为社会未来的承继者,大学生们又能从何处得知呢?本文拟从心理学界对幸福感的一大分支———心理幸福感的研究中,希望能给予一些有益于其幸福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幸福学是基于心理学和经济学而提出的,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幸福学不是传统上人们认为的增加财富就能获得幸福,经济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幸福有促进作用,幸福感的提高可以从多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幸福是人人向往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幸福。通过教育,让个体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提升个体的幸福感,由此可见,幸福是教育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11.
反思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纳入幸福指数,确立校园主导价值观为"幸福的教师培养幸福的学生",以外在的物质文化建设为辅,通过加强政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提高学校领导者的管理幸福感、教师的事业幸福感、学生的学习快乐感,去构建一种"和谐向上,幸福人生"的校园文化,从而为教师、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和教师成就事业的舞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幸福感的关系。方法:使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和《综合幸福问卷》对219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校教师幸福指数得分为5.36±1.66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较轻;职业倦怠中情感衰竭、非人性化、低成就感与幸福感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表明情感枯竭和低成就感对高校教师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结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幸福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中国人》2012,(23):49
丹麦人的幸福为什么丹麦能长期稳居世界最幸福国家和最繁华国家排名的前列?丹麦人的幸福感因素包括经济平等、社会信任和自主性。人们可能会认为丹麦人的幸福是一个独特的不可复制的个体现象,他提  相似文献   

14.
李秀丽 《科教文汇》2014,(27):197-198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症结于幸福感的严重缺失。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势必要提升大学生的幸福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正肩负着提升大学生幸福力的神圣使命。本文旨在从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分析着手,探索和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方法,真正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幸福力。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症结于幸福感的严重缺失。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势必要提升大学生的幸福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正肩负着提升大学生幸福力的神圣使命。本文旨在从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分析着手,探索和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方法,真正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幸福力。  相似文献   

16.
<正>一、引言幸福感指人们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对自我存在状态的整体性、肯定性评估,是由动机、目标、认知、情感、人格等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是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展、力量得以增长的持续快乐体验。职业幸福感是指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教师的幸福感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  相似文献   

17.
你是否有过全身心投入一项自己喜爱的活动,完全忘了时间的时刻?在积极心理学中,一般用"心流(Flow)"这一概念来解释这种"幸福"状态。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生活中经历心流越多的人,幸福感越强。因此,心流才是衡量幸福感的试金石。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奇克森特米哈伊通过对运动员、艺术家、国际象棋手等不同人群的大量调研发现,这些人所描述的最幸福的时光有着高度的相似一致性,那就是:全身心地沉迷于自己所喜欢的当下活动中,并且能连贯流畅地持续下去,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18.
关注民生幸福是经济学研究的回归,关注组织成员幸福感也属于管理学的研究范畴.探讨了如何把幸福经济学贯穿于管理之中,提高员工工作的幸福感.通过幸福管理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塑造员工的积极人格,培养员工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员工获得工作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9,(9)
幸福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元素。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上,人们逐渐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满足,幸福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一代是最有希望的一代,因此,政府及社会各界越来越注重在校学生的的心理状态及对幸福的定义,特别是大学生关于幸福感的看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能力,进而帮助大学生建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20.
许珍 《科教文汇》2011,(34):172-174
本文从幸福和幸福感的内涵出发来探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借鉴其他研究学者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成果,从不同层面认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并对当前大学生幸福感缺失进行归因。在分析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基础上,提出塑造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