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强  李辉  姜震 《科技风》2013,(9):146+148
本文在崩滑堆积体稳定计算的基础上,从重度、抗剪指标选取以及地震荷载影响三个影响因素对稳定计算做了敏感性分析,得出了稳定性在各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为工程设计时九子崩滑堆积体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徐智 《科技风》2011,(5):132-133
滑坡稳定性分析是评价滑坡稳定状态及有针对性选取治理措施的关键。目前有关滑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大多建立在基于刚体极限平衡理论的基础上,而工程实践表明,滑坡失稳很多时候是由于滑体变形过大所致。为此,本文以印江县峨岭镇石灰溪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FLAC3D的数值模拟方法,从变形角度对该滑坡堆积体的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滑坡中后部为启动段,中前部为锁固段,降雨状态下滑带塑性区贯通率达85%,滑坡整体处于加速变形阶段,需及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李杰  王玉夜  王磊 《内江科技》2010,31(12):23-23,22
滑坡滑面的判定是解决滑坡问题的关键。浅变质岩风化层岩体破碎,工程性质与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存在较大差异,工程勘察与性质评价较为困难。文章以钻孔为主要勘察和评价方法,对茶山滑坡通过数值分析分析,准确判定了滑动面的位置和滑坡的稳定性。通过对茶山坡滑坡临江崩滑堆积体的物质组成、软弱面特征、与基岩接触面的关系以及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数值分析和稳定性计算,阐述了坡体在各种工况下稳定性变化,为进一步对风化岩滑坡进行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铜鼓县城郊林场滑坡是一个较典型的堆积体滑坡,滑坡位于陡坡上,公路切坡破坏了自然斜坡结构与力学平衡,在暴雨作用下诱发。滑坡前后缘变形活动特征明显,造成多栋房屋受损,且危及到下游县城安全,引起了省市领导高度重视,成为全省少有的几个专业监测点之一。本文分析了滑坡变形特征和形成机理,并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滑坡治理和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5.
作揖沱崩滑堆积体稳定性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模糊数学方法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建立了滑坡稳定性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滑坡的稳定性分为五个等级,确定出了影响边坡稳定的19个因子及其分级标准,据各影响因子在引起滑坡滑动中的重要程度,给出了各因子的二级权重。建立了计算各影响因素隶属度的隶属函数和专家评定结果。利用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宋家庄作揖沱崩滑堆积体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栗雨工业园滑坡的地质背景、滑坡特征,并据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试验结果以及滑坡稳定性反演分析结果,结合地区经验值,确定计算滑坡稳定性的参数指标,采用传递系数法,分不同的工况条件进行滑坡稳定性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和敏感性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防治工程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雍 《中国科技纵横》2014,(19):119-120
对云南某大规模堆积体变形破坏模式进行涌浪分析.研究其危害性,为工程界大规模堆积体的滑坡涌浪分析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库岸危害以分布于库岸的滑坡体、堆积体的整体失稳破坏最为严重,因而对库岸滑坡体、堆积体作出稳定性科学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库枝堆积体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绍兴市上虞区陈溪乡太平山大型土质滑坡为工程案例,探讨了相关反演的计算方法和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一套差分拟合的计算理论,即采用差分的方法计算不同抗剪强度组合条件下的滑坡稳定性系数,在此基础上引入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对滑坡稳定性的敏感性分析,建立稳定性系数(Fs)与粘聚力c、内摩擦角φ之间的拟合关系,根据拟合结果反向计算最危险滑动面的位置,并与实际钻探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将传统意义上单纯的抗剪强度数据反演提升为试验数据与滑坡结构特征的双重关系分析,从而在增加反演计算可靠性的同时,也扩大了该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研究滑坡模拟系统所需的基本数据源,为滑坡模拟提供数据基础;研发基于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的滑坡三维动态模拟工具,建立表达三维数字滑坡体的基本图元;在总结区域地质环境、滑坡特征和滑坡稳定性评价的相关成果基础上,以库区不同类型边坡及滑坡稳定性评价模型为原型,实现在多种外力作用下滑坡过程动态模拟。  相似文献   

11.
范彬彬 《科技风》2012,(11):170-171
滑坡稳定性评价一直以来都是滑坡监测工程布置、防治工程设计及滑坡相关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确保杨柳垭变电站和当地人民财产的安全,本文对杨柳垭滑坡进行了滑坡变形破坏机制分析并进行了稳定性评价.采用剩余推力法计算滑坡天然工况和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由此揭示滑坡的长期稳定性与失稳风险.经技术、经济、治理效果等方面综合分析,给出滑坡的设计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详细阐述了滑坡的基本特征,并研究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制及演化过程;在成因机制分析基础上,采用传递系数法对该滑坡天然状态及暴雨情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为滑坡治理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吴义鹰 《大众科技》2012,(6):89-90,75
阐述了滑坡的基本特征,并研究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制及演化过程;在成因机制分析基础上,采用传递系数法对该滑坡天然状态及暴雨情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为滑坡治理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调查研究杨家坪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变形特征的基础上,从综合地质分析入手,分析了该滑坡的形成机制、诱发因素、失稳机理。传递系数法在滑坡稳定性计算中,因其概念清晰、计算简便而被广泛采用。本文采用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传递系数法对杨家坪滑坡在四种不同的工况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公路滑坡是山区较常见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本文通过对某公路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成因机制进行研究后,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和推力计算,并给出了对此公路滑坡的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6.
某江岸公路路基土坡受到暴雨和地表渗水的影响,在临空及自重作用下出现了滑坡变形。文章建立了工程地质模型,考虑影响滑坡因素赋予滑体不同的力学参数,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了滑坡在天然状态的变形破坏机理及稳定性,通过强度折减得到的边坡潜在滑动面和安全系数与实际情况一致。在滑坡的一级平台上设置抗滑桩,并对加固后的滑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抗滑桩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满足工程要求;抗滑桩治理后滑坡体表层分布的拉应力明显减小;滑坡剪应力集中于桩与滑面接触的位置,说明抗滑桩很好的发挥了阻滑能力。  相似文献   

17.
胥中锐  朱奕文 《科技通报》2019,35(11):157-161
传统的斜拉桥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方法斜拉桥数据关系模糊,导致分析准确度较差、数据集成度低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引入位移反分析法对斜拉桥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根据斜拉桥的建设环境,对斜拉桥滑坡的成因机制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构建斜拉桥模型,以模型为工具采用位移反分析法对斜拉桥受力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勾股定理搭建斜拉桥数据关系,以搭建的斜拉桥数据关系为依据,基于极限平衡法计算斜拉桥滑坡稳定性系数,实现了斜拉桥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的分析。通过实验得到,与传统的斜拉桥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方法相比较,提出的斜拉桥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方法极大的提升了分析准确度与数据集成度,充分说明提出的斜拉桥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方法具备更好的分析效果。  相似文献   

18.
滑坡稳定性是由量化的稳定系数所确定,而稳定系数的计算要依赖搜索滑坡的最危险滑动面。故而,确定滑坡的最危险滑动面和稳定系数是分析滑坡稳定性所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本文基于MATLAB软件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出能计算滑坡稳定性并对其可视化的拓展模块。该模块采用面向对象编程思想,以瑞典条分积分法做为核心算法,实现了计算滑坡稳定系数、确定最危险滑动面、绘制滑坡几何外观和输出滑弧数据等功能。这些功能为提高分析滑坡稳定性效率和三维建模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采用极限平衡法对某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模拟分析,并对此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此滑坡经抗滑桩治理后,在不同种工况下均是稳定的,可对类似的滑坡的治理工程和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拟治理滑坡为Ⅰ类紧急实施项目,这一正在活动的滑坡威胁到该滑坡区及周边已有建筑物.在对地理地质信息、滑坡特征和滑坡不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包括:确定计算剖面、确定计算参数、计算稳定性系数、分析滑坡后缘受牵引区稳定性.最后对滑坡进行综合风险分析,对风险控制和防治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