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人类最复杂的东西就是情感,而最具有个性的、最能打动人的,也是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若想打动人、感染人,就要挖掘内心深处的灵魂,抒写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情。敞开心扉,“以自己的心灵之火点燃别人的心灵之火”,才能取得感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小男孩,无论他的作文是写人、写事、写小动物,还是写一件东西,在每一篇作文最后都写有同样的四个字:“我真高兴”。当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写的时候,他却皱着眉头反过来问我:“老师,您不是说‘写作文要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来’吗?”孩子的回答令我哭笑不得,同时也促使我思考。不得不承认,现实的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都是拿着腔调表达着诸如“我真高兴”之类的“虚情假意”。作为教师只要求学生习作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却不知孩子内心深处的感情是否已被唤起。写作本应是有感而发,而不是发之后感…  相似文献   

3.
周记偶拾     
我在农村中学任教了八年,渐渐明朗了自己最初对于教育的概念,在内心深处填满了学生给予我的那些细微而真挚的感情。这些瞬间即逝却又让人震撼的心灵细节鼓舞着我和一大群性格各异的“小大人”朝夕相处在一起。一次不自觉的眼神、一个浅浅的微笑或是一声叹息,我都可以捕捉到他们真挚细腻的内心世界。而我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对他们有着深刻的影响,需要选择最佳的沟通与启发的方式塑造他们的灵魂,周记随笔成为我和学生心与心交流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感人心,莫先乎情。”一篇好的作应有血有肉,或感情丰富细腻,或豪爽大气,发自肺腑,开启心扉,触动人的脉搏,震撼人的心灵,这样才能有心灵互动,感情共鸣。所以,我要求学生在作中必须写真情实感,以情动人,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语言字表达出来,渗透情感,强化感染力。无论是写人、叙事、绘景、状物,都是为抒情服务的。因此,能否以情织是作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研读“考试说明” ,不难发现语文学科写作部分“基础等级”要求中增添了一条新的要求———“感情真挚” ,这个要求非常值得考生和语文老师重视。所谓“感情真挚” ,就是要求考生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 ,使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白居易说过一句至理名言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应该说 ,“感情真挚”是中学生作文的最为基本的写作要求。但是 ,纵观学生的作文 ,在抒情方面确实问题不少 ,或无情可抒 ,苍白单薄 ,或机械模仿 ,情感失真失度 ,或情感不够健康 ,难以使人接受。那么 ,怎样才能写出“真情” ,怎样才能写好“真情”…  相似文献   

6.
“感情真挚”要求在高考作文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没有附加感、装饰感。喜怒哀乐,真情表露,写实事,讲实话,抒实情.明实婵,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合情合理,恰如其分,展开联想、想象要合平生活情理,抒发感情要恰到好处。不能为了迎合阅卷老师丽矫揉造作.夸大感情.更不能胡编乱造。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感情真挚”呢?  相似文献   

7.
“感情真挚”是高考语《考试说明》对作“基础等级”的要求之一。考生的作应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给人真实感、真诚感。  相似文献   

8.
写“家庭”的作,最难写,也最不容易出彩。本之所以成功,一是选点独特,敢于写家庭的“矛盾”,实话实说。二是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既歌颂了母亲的伟大,又表现了自己洁白无圾的心灵和对家庭深深的爱。  相似文献   

9.
赵国旺 《高中生》2009,(21):51-53
写作指导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要想打动人,感染人,就要抒发真实的感情。以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用精当的事例点燃感情之火,用合适的手法抒写真挚的感情。为此,同学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文章内容要感情真挚!尽管如此,许多考生的文章写得却总是不尽如人意,无感人之处,让人觉得有装饰、做作之感。  相似文献   

11.
人说好的章必须具备“三绝”。哪“三绝”?意境美好,赏心悦目,此一绝;感情真挚,撼人心魄,此二绝;语言准确,洗炼优美,此三绝。我们写章应力求做到这“三绝”。  相似文献   

12.
宗伟 《教育现代化》2005,(10):50-50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凸现一个“真”字!  相似文献   

13.
徐文明 《新作文》2004,(4):46-46,45
“情者文之经”(《文心雕龙》),红尘有爱,人间有情,真挚的感情是心灵的感动,是思想的震撼,她是人们心田中盼望的雨露,是人们心中期待的春风。高考作文只有用真挚的情感去感染读者,真叩他们的心扉,才具有内在的魅力。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使高考作文符合“感情真挚”的要求呢?  相似文献   

14.
一、情感的触发点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乃为艺术之花的血液与浆汁,文章不是无情物,唯有真挚情感,方有撼人的艺术魅力。再说人是感情动物,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而且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5.
崔显升 《现代语文》2003,(12):28-29
作文指径说起写“我”,有些人认为好写,理由是对自己熟悉,可写的事情很多,也能准确把握住自己的个性;也有些人认为并不好写,原因是由于对自己太熟悉了,以致于理不出头绪,不知从何写起,甚至不能突出自己的个性。“我”这类作文究竟怎样写才好呢?要写好“我”这类文章,关键之一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独特个性。每个人都有一颗富有感情的心灵,也总喜欢把自己的惊奇、爱心和联想想象投射到进入自己心灵视野的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上去。自然界和社会界的变化,在人们的心灵世界中弹奏出难以估计的心灵之曲、生命之曲。每个人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其个…  相似文献   

16.
[依风小语]关于亲情,似乎无需说太多,但我还是特别想向读者朋友推荐这两篇文章——《树篱后面的父亲》《我的叹息妈妈》,这是两篇精致的文字,也是两篇别致的文字,更是两篇让人感慨的文字。两篇文章一写父亲,一写母亲。写父亲,不写其高大无私而写其躲躲闪闪;写母亲,不写其无怨无悔而写其声声叹息。篇幅短小,文字纯净,故而精致;人物形象饱满,描写视角独特,故而别致;感情真挚,意蕴深长,故而读之感慨。  相似文献   

17.
[依风小语]关于亲情,似乎无需说太多,但我还是特别想向读者朋友推荐这两篇文章--《树篱后面的父亲》《我的叹息妈妈》,这是两篇精致的文字,也是两篇别致的文字,更是两篇让人感慨的文字。两篇文章一写父亲,一写母亲。写父亲,不写其高大无私而写其躲躲闪闪;写母亲,不写其无怨无悔而写其声声叹息。篇幅短小,文字纯净,故而精致;人物形象饱满,描写视角独特,故而别致;感情真挚,意蕴深长,故而读之感慨。  相似文献   

18.
用心去写     
说来不怕笑话,别看我堂堂七尺男儿,却有一个多愁善感的性格,愁多,感多,所以平时写的东西也多。我总用“写不好,还写不差吗?”来勉励自己不要辍笔。 我爱写,写出自己心里的事、心里的感受。我感觉生活的每一个写作素材都似一个心灵的闪光点,它一旦出现,就立刻抓住它并把它落实在笔头上。看着自己脑中的小小意念变成一行行激扬的文字,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甚至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虽然不大)。我不爱“编”作文,“编”出来的作文是枯燥无味的,让人看了也不舒服,有做作之感,我爱“写”作文,用真情去写,用发自内心的感情去写,…  相似文献   

19.
胡欣 《吉林教育》2006,(9):49-49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过分重视技巧的传授和应试的研究,忽视了作文的主题——人在写作中的作用。因而研究“人”、“文”关系,从“人”、“文”的角度审视并改变作文教学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做人是作文的基础,人格的高下直接影响文章品位的高下。这要求我们要教学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作文”,讲求提高人格修养和思想认识并以真实为基础来写作。文学是人的生命需要和生活需要。写作是表达这种欲望和冲动的普遍形式之一,是人心灵的一种最真挚的内在体验。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写作的主动性和和主体性,要有感而发,“我手写我心”,要有生活气息。学生作为“人”的主体性、主动性、个体性不能在文中得以体现,文章必然因之而失色;学生在文章中虚假成风,不仅会对写作产生厌倦感,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虚伪的性格。所以我们呼唤“自由作文”、“个性作文”。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一、日记式日记层次分明、过渡简便、感情真挚,用在考场作文中,易获高分。一考生以《都是考题惹的祸》为题,用三则日记展开,分别写“教室里老师刻薄的批评”、“寝室里同学恶意的讥讽”、“家庭中父母粗暴的责骂”。且三则日记巧妙运用“小雨”、“大雨”、“暴风雨”来暗示情节发展,传递作者心情,布局巧妙、感情真挚。二、镜头式“““《镜头式也叫剪辑式。这种方法具有组材方便、视感强烈等优点。如《那里留下了我的》,一考生以《那里留下了我的童年》为题,以镜头式布局,写与“我”一同长大的小树,写让“我”害怕的小蚕,写舅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