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子思、孟子、荀子代表着战国儒家中的三派,孟子代表的是王道派,荀子代表的是制度派,而子思则代表道德派。子思一派的《诗经》传本与今本《诗经》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是战国众多传本中的一种。此派于《诗》没有多少解读性的话语,而全部指向了人伦道德的兴喻与确立。《诗》在这里已不再是"礼"的说明书,而变成了修养心性、完善人格的精神法典,体现出一种新的道德理想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2.
《孟子》"君子人格"蕴含丰富内涵:仁义是其理想目标,舍生取义、浩然之气、孝悌之心、恻隐之心、与人为善、专心致志是其特质,坚守正道是其人格尊严。《孟子》指出了"君子人格"的养成途径:尚志、存心、养气、反省、坚持、思考、寡欲。《孟子》中的"君子人格"理念有着当代价值,深入探究并践行,有利于高职学生健康人格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陆九渊在充分吸收、借鉴孟子、二程以及佛教思想的基础上建立心学,其心学的直接思想来源是孟子.“心”具有认知功能和伦理道德属性,且“心”被陆九渊创造性地提升为道德本体,实现了认知之心与道德本体之心的高度合一.陆九渊心学中“理”的内涵与朱熹理学中“理”的内涵基本一致但又存有差异,真正原因在于其宇宙观不同.“心即理”的提出具有超出这一命题本身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文献学的角度看,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文献资料可以肯定<礼记·礼运>中论大同的一段话确实是孔子本人的言论.将"大同"思想与那些可以确证是孔子言论的内容如<论语>等比较,可以看出,它不可能是孔子的社会理想.<礼记·礼运>中的大同之说,打着孔子的招牌,实际上是墨家的思想.它应该是儒家弟子将墨家思想引入儒家学说的产物,其产生的年代不可能早于孟子生活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逆觉体证是阳明心学美学审美工夫的显著特征。阳明心学美学的工夫是内求诸心的心上工夫,心体和工夫是辩证统一的。诚意、致知、格物作为道德实践工夫,是依良知而又指向心体的,“心”是工夫的内在依据和动力,同时也是工夫的目标。本然之心经由工夫过程超越实然达于应然,臻于境界。  相似文献   

6.
张国强 《职大学报》2007,(1):106-108
道德教化思想是孟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孟子道德教化的目标依境界高低分别为圣人、大丈夫、君子和士;道德教化的途径分为自修之道和施教之法;孟子提出的这些理想人格目标和教育方法,对于当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性善论"是孟子思想的基点。以"心"说"性",将心、性合言,是孟子"性善论"最突出的特点。"性善论"的真正意义在于提拔与高扬人的主体性与道德自觉性,而这一点一直是教育的关键所在。直之今日,"性善论"的价值依然熠熠生辉,它给现代教育提供了多重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老子>诠释史中,佛教的诠释是其重要而独特的一翼.汉晋时期,佛教般若学借助玄学而得以流行,<老子>也在佛教的解读中被进一步本体化.晋唐时期,<老子>在佛、道互动中被以"重玄"的理论形态做了深度的义理开启,同时,在佛、道的互释中,<老子>的解读也逐渐出现心性化转向.宋明时期,在三教合一、归同心性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发展趋势下,佛教对<老子>的解读,不仅不离三教合一之旨,且<老子>也愈益被纳入心性论的思想轨道.  相似文献   

9.
不同于孔子,仁在孟子学说中被降格。仁乃人心,由心推出性,由性乃事天,这是孟子的天人关系。孟子又以人性为出发点,认为仁政实乃心政。由于孟子对于天人关系次序的理解失当,即便是主张土地、税法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上与当时的现实相距太远,孟子的仁政也只能是他心中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0.
自然主义道德观是以人的自然属性或人之外的某些自然现象和规律为基础来理解人类道德应然性的系统观点。由于人们自然观视界的不同,而使自然主义道德观表现出四种类型,即生命道德观、环境道德观、生态道德观和宇宙道德观。辨析此问题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理想人格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中探讨的重要内容,孟子的理想人格主要是就道德意义上而言,从人皆有善端的思想出发,论证了理想人格应该具有“仁、义、礼、智”,“信”、“善”、“美”;“浩然之气”等道德品格.并提出了关于人格修养方面的一系列方法.孟子的理想人格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我们应正确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通过挖掘<好人难寻>中以老祖母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社会生活中的所谓正常人的虚伪浅薄、自以为是、固执自私、愚昧无知等人格上的缺陷,展示奥康纳对现代人人格道德方面所存病症的洞察与忧虑和借暴力警醒世人,呼唤构建现代人格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3.
以<论语>和<孟子>两部儒家经典为代表的鲁文化,与以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为代表的齐文化.对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有着深刻影响.从人物形象看,才子佳人总是以孔孟之道为依归,心怀礼义而有所依违,最终合乎礼义地走向婚姻殿堂;从故事情节看,<论语>、<孟子>的内容多为才子佳人小说所取材或化用:这均显示出鲁文化影响的印迹.齐文化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内容和结构也多有影响,在某些作品中还有突出的显示,<梦中缘>就是其影响的一个极致.总的看来,齐鲁文化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是一个明显的文化现象,实际上也构成为才子佳人小说普遍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并开创性地提出了“本心”思想,使性善具有了形上之义.王阳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心之本体”,得出人心至善的结论,既肯定了人性本善,并对其加以丰富和发展,又强调了心体的无滞性及其所追求的本然的自得之乐,而这一思想的形成则与其丰富多变的为学经历和坎坷不平的入仕经历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5.
心性论是二程建构理学的核心架构和支撑。通过厘清二程心性论的差异为判断洛学的演变和走向奠定重要的逻辑起点。以"本体—心性—工夫"三分而又连贯一体的模式判析二程心性论思想的差异,认为二者在本体呈现上出现性即理与心即理的分歧,在心性关系上分别主张性(心)、情二分与心、性、情三分,并由此最终导致在工夫论上呈现"明体而达用"与"上学而下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恻隐之心"是孟子伦理思想中关于进行道德修养的首要出发点.它是先天存在于每个人的本性中的一种最原始的道德情感,它的发展具有层次性.孟子的"恻隐之心"在含义、性质、行为等方面与康德的"敬重"情感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7.
颜子是孔门诸多弟子中对孔子"仁"的思想最忠实的持守者和践履者.颜子的"好学"品格在<论语>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他的入世之心与隐者风范表现在多个方面.颜子之"愚",是"大智若愚";其"默"是内心体验的一种境界;颜子的境界是砥砺心志、修养心性的必然结果.颜子所表现出的和谐品格有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晓燕 《职大学报》2009,(3):111-113
在中国哲学史上,孟子首倡的性善论作为儒家的正统思想影响深远.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虽提出人性是善的,但也承认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和本人主观努力不够,人性也是可以变更甚至消失的,所以孟子"性善论"构建了一个自律的伦理学体系,性善的实现是人后天自我修养的完善.这些对于反思我国现阶段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道德信仰危机,审视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现状,从而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义利观具有不可低估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君子”在孔孟之间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孔子所言“君子”既指涉在位者,又涵摄有德者,“德”和“位”出现了分离。孟子在性善论基础上重新界说“君子”,使其具备了道德形而上学意义。“君子”从孔子社会政治学说与道德论混杂的内涵,衍变为理想人格学说观念,具有从绝对概念到相对概念、定义域扩大和外延窄化的转变特征。孔孟相距百年之久,其过渡阶段通过郭店楚简向我们展现:一方面,“君子”保留了孔子时代的社会政治秩序的职能;另一方面,“君子”从融入社会政治和道德学说转变为道德形而上学的目标。郭店楚简为我们研究孔孟君子观的演变提供了力证,绘就了一幅生动的君子观演变图。  相似文献   

20.
付瑶 《职大学报》2009,(3):16-20
本文旨在探讨<墨经>说"悖".通过对悖论之"悖"还是"二难"之"?R"的分析,指出"罗素悖论"等若干悖论并不是悖论.笔者把悖论命题中的变元数量作为划分悖论的标准,从<墨经>中存在的一元悖论、二元悖论拓展到多元悖论.并用命题逻辑的形式分析方法,证明<墨经>所及悖论的类别以及悖论的虚假属性,力求理性地识别悖论和揭穿悖论劣根性的本质,把悖论从似乎具有合理身份的成员中彻底清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