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振宁教授在对中美学生的对比中谈到:“中国学生学得多,悟得少;美国学生则学得少,却悟得多。这就是中国教育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之一。”著名的数学教育专家周玉仁教授认为:“教学中学生能探索得知的教师不要替代,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要暗示,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发展。”纵观我们的教学,学生总是被塞得满满的,哪有时间悟自己所学的东西?要学生悟,就要给他们一些启发、一些思考的余地和能够自由控制的时间。这时,教师就要学会“等待”,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等待艺术,让学生的思维更精彩?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中的等待,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不急于求成,而是留出一段空白的时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思、回味、消化所学知识,最终达到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美国心理学家罗伊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增加等待的时间,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成尚荣先生也曾说过:"教学是一种保护,教学需要等待。"的确,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不妨放一放、等一等,因为等待既能给自己一个调整教学策略的机会,也能给学生一个自我醒悟的平台。我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思维规律和自身的实践经验,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陈晓玲 《新课程研究》2009,(11):120-121
杨振宁教授在对中美学生的对比中谈到:“中国学生学得多,悟得少;美国学生则学得少,却悟得多。这就是中国教育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之一。”著名的数学教育专家周玉仁教授认为:“教学中学生能探索得知的教师不要替代,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要暗示,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发展。”纵观我们的教学,学生总是被塞得满满的,哪有时间悟自己所学的东西?要学生悟,就要给他们一些启发、一些思考的余地和能够自由控制的时间。这时,教师就要学会“等待”,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等待艺术,让学生的思维更精彩?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历史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不少弊端,主要是讲得多,学生无时间看书;学生参与少,课堂上学生练习巩固机会少;教师目中无人,缺乏民主讨论教学气氛。要彻底改变这种极为普遍而不合理的教学现象,笔者认为必须让学生拥有“五权”,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其实,我们不妨大方一点,多给学生一点空间和时间,多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舞台,多让展示一些真我本色,在教学中我们少做一些,让学生多尝试一些吧. 一、少演示,多让学生自主地操作——做一名"研究者" 儿童的动作思维占优势,他们的智慧是出在指尖上的,我们要鼓励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者用眼睛看科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再创造"的探索过程.作为教师不要因为怕学生乱或怕时间不够,就把本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后得出的结论改由自己演示讲解,让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教师的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怎样上好阅读课,是我们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现在不少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三少一多"的现象,即课堂上学生读的时间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读书更少;课堂上思考问题少,教师讲得多,满堂灌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教师将本属于学生的时间过多的用于讲解分析课文,而忽视了应让学生充分阅读。由于学生读  相似文献   

7.
等待是一门艺术,等待是一种美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等待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时间,学生思考的时间多了,收获也自然丰厚了,因此,教师要善于等待,在等待中让学生的思维绽放精彩。  相似文献   

8.
在高三平时的复习课堂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作业做得多,自己消化少;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的现象,甚至有的教师还常将多做题当做法宝,大搞题海战术,令许多学生苦不堪言.这种效益低下的复习,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原有的学习热情,数学能力得不到提高,而且在高考中根本没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变式教学是有必要而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等待,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急于求成,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和回味,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目前来看,很多语文教师由于赶课堂教学进度,而忽略了等待。殊不知,等待在课堂教学中有其必然性:一是学生个体间的不同要求教师等待,二是学生自主权回归要求教师等待,三是课堂教学内容本身要求教师等待。等待是一门艺术,它就像迟来的"告白",总能创造无限精彩。一、在回答时等待,兼顾全体教师面对的学生各有差异,语文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在课堂提问时,有些学生往往脱口而  相似文献   

10.
传统教学中教师"唱戏"、学生"听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反思过去的数学教学,学生问得少,教师问得多;学生悟得少,教师牵得多,从而导致学生缺乏主体意识,被动应付。使课堂教学失去生机,出现“启而不发”“引而不达”的尴尬局面。数学教学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就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到教学...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20):122-123
向45钟课堂教学要效率!"想必是每位教师从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就牢记的一个教学真理,这条教学真理几乎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座右铭,并一直在为之努力。一堂课的教学时间很有限,教师如何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在这有限的时间中多教授知识,让学生尽可能多掌握知识,技能,是每位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并一直努力地尝试着各种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已经做得相当出色。然而在45分钟之外,教师又能做些什么呢?学生又能做些什么呢?如何在45分钟之外高效地组织好学生的自主学习,使之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地补充和延伸也是每位教师值得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教学课题之一。课堂教学前,课堂教学后隐藏着巨大的提升空间,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这"一块宝藏"。  相似文献   

12.
梁兴媛 《甘肃教育》2014,(24):79-79
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说得多一些,教师讲得少一些,让学生多动手,把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把学习时间留给学生呢?一、教师少讲,是把学习时间留给学生的前提学生已经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少讲;超越学习要求的内容少讲;简单易懂的少讲;学生似懂非懂、难以理解的问题少讲。但是,少讲并不是不讲,少讲则要求教师要引得妙、问得精、拨得巧,教  相似文献   

13.
张小娟 《甘肃教育》2014,(16):49-49
正挤压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反复做各种习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是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师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入手,向40分钟的课堂教学要质量。一、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突出教学重点。因为一般学生都无法做到集中精力40分钟去听课,所以教师要做的不是在40分钟内100%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潜力。这就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实施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存在的最大司题还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有效教学就是一句空话.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还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从原有的教学惯性中解脱出来,精心备课,从深备、精讲入手,从准备小黑板入手,自然而然会腾挪出时间给学生进行学习实践.学练结合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所谓学练结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边讲边练,精讲精练.那么如何把这种精讲精练的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加以应用呢?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总是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导致学生成了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把化学教学从老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近年来,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不揣浅见,以就教于同行。 1 把预习纳入课堂 过去我们常常是将预习布置于课堂之前,让学生自行预习,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学生把预习看成是一种负担,即使预习也仅是流于形式,甚至有部分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课前根本就不进行预习。对此,我们设想将预习纳入了45分钟的课堂教学内,即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课题后,让学生用8~10分钟时间进行预习,老师提出预习的内容、范围和要求,或让学生预习一节教材,或预习部分段落。因为预习是学生首次独立地接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许多全新的理念,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却是大家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一,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问得少,甚至有个别教师还在“满堂灌”“满堂问”,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多。  相似文献   

17.
章华锋 《考试周刊》2014,(29):69-70
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通过知识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启发式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是看学生思考得是否充分。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着重思考如何赋予学生最多的思考机会和时间,如何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思考,这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目标才会实现。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教师应当认真地进行教学预设,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但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更多地考虑自己怎样上这节课、怎样教得方便、怎样教得精彩,而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怎样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得生动;常常以自己的教学意愿将学生带入事先设计好的"陷阱",很少考虑学生的情绪和感受。这些现象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因为教学是  相似文献   

19.
过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模式化,导致课堂教学少有生气,过于枯燥乏味,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致使“知”和“行”脱节。表现在教学中存在以下弊端:一是道理讲得多,联系实际少;二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三是只局限于书面作业,行为督促少。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活动,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在复式课堂教学中,“静态”时间多,“动态”时间少。学生要在一节课的一半以上时间的自动作业活动中获取知识技能,如果教师忽视这一特点,放弃主导作用,仅让学生无休止地抄书、写字或做机械性练习等等,这就使教学失控,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复式教师应在“静态”教学中扎实抓好下面三个环节,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