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休闲哲学作为一种人生哲学,代表着生命的本真,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种人生境界。道家的休闲哲学追求的是返璞归真,忘却生死,逍遥自适的一种生命状态。其在追求个体自由人格的同时,更注重追求生命的超越,认为休闲的真谛是人的内在生命的和谐,身心的和谐以及与大自然的和谐。这些思想代表着休闲的最高境界以及核心理念,指引着人类休闲走向完善和超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蒙作为一个文学家,有着自己的人生哲学,那就是尊重与热爱生命、尊重世俗的常态的生活。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和乐趣在于学习、实现人生的艺术化,而文学则是实现这种人生可能性的一个理想途径,这就是王蒙的文艺思想。王蒙的人生哲学及其文艺思想是对中国传统儒家和道家思想文化的继承和超越,这种人生哲学能够使人获得幸福和智慧,在当代众声喧哗的多元化语境中有着值得重视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荣 《教育导刊》2010,(5):64-66
人生哲学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将人生问题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从而可为教育提供理想的构想。一个时代的人生哲学带有一定的价值导向性,往往首先从宏观层面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而教师的人生哲学作为个性的体现,则更直接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更直接、更持久。  相似文献   

4.
生命化课堂不是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理想的教学状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应当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理念,把丰富师生生命的内涵作为宗旨,把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作为本质特征,把成全所有生命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作为最根本的目的,尊重生命的存在和差异,开发每一个生命蕴藏的潜能,提升每一个生命的价值,让课堂上的每一个生命在学习生活中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享受着生命的快乐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名言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理论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们在世的短暂的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爱迪生希望你们青年的一代,也能象蜡烛为人  相似文献   

6.
人生哲学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将人生问题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从而可为教育提供理想的构想。一个时代的人生哲学带有一定的价值导向性,往往首先从宏观层面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而教师的人生哲学作为个性的体现,则更直接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更直接、更持久。  相似文献   

7.
《边城》是一部浪漫主义作品。该作品运用了许多的象征。通过这些象征,我们了解了沈从文的审美理想和人生哲学。作品中淳朴善良的人物象征着美好的人性,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美的追求;白塔、渡船、碾坊象征着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对立,表达了作者对于现代性的排斥;而作品中的死亡意象则象征着生命的无常,表达了作者对于不可掌握的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论老子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以道论为理论基础,从世界观的高度探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和生活态度。《老子》人生哲学中的自然无为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自然,是生命的初始状态,是心灵的纯朴本性,是心性因性而行的运行方式;无为,是没有做什么和不要做什么的心态;自然无为,是纯真、自由、平淡的心灵写照,它在人生哲学养心之道中要求回归生命本真,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的最高目标,因而有利于净化和美化人类的心灵,提升人类的精神品质及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9.
儒道精神的入世和出世,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两大支柱。儒家成就了中国人的道德生命,道家完善了中国人的艺术生命。音乐作为思想文化的载体,背负着儒道两家的精神。古琴艺术作为中国古老的音乐形式,承载着圣贤哲人的人生哲学和艺术精神,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血脉和对人生态度的感悟。  相似文献   

10.
庄子人生哲学的价值核心是"道",其人生理想的生命旨归是"逍遥游",二者互为表里且始终贯穿于《庄子》全书,并成为庄子思想理论体系之精神内核。通过对庄子"逍遥游"的解读,品味庄子"逍遥游"境界的生命情愫和美感韵味,分析庄子从生命的本原、自然的本性来思考人的本质、人格理想和人生归宿,从而悟化到庄子始终以"道"作为生命的自由皈依和审美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龙场悟道所焕发出来的大智大勇精神,对我们寻求生命意义的现代人来说,具有深刻的启示,这些启示是:一、良知是人类最后的希望:人间正道致良知;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厄运和苦难压不倒英雄豪杰;三、先立乎其大者:高举理想主义大旗;四、自由选择:环境的不可选择性与行为的可选择性;五、舍得一切的大无畏精神:凤凰涅槃获新生;六、悟道行道:开启人生之路,塑造理想人格;七、尽人事而待天命:忍耐必有希望,坚持就是胜利。  相似文献   

12.
人类对希望的言说史是一部希望的"误读"与"遮蔽"史,为了探求希望论题的意义,我们必须回到古希腊,在希望"史"的去蔽中澄明出希望的本真含义。在神话时代,古希腊人将"希望"误读为指向命运的神秘主义"期望",以柏拉图为首的哲学家们继承了这种传统,将对本原的期望视为生活的最高目标。亚里士多德一方面承认这种对"最初的推动者"的形而上学期望,一方面提出"实践智慧"来追求伦理生活中的幸福,这种关注实践的希望观在后亚里士多德时代得到一定发扬。虽然随着希腊化罗马时代的战乱而稍纵即逝,却依然影响了后世哲学的走向和旨趣。  相似文献   

13.
希望是构成个体生活的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个体有效控制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疾病,同时还能够提高个体的健康状况以及生理疾病的预防、检测和治疗。从希望的有关界定义、结构、测量方法、相关研究等几个方面简单叙述了东西方研究者针对希望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希望理论未能应用在普通的个体身上和缺乏与其他积极心理品质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等存在的问题,还有指出了今后关于希望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空心人》继承了诗人《荒原》中对社会现实的悲观和绝望,但是,在《空心人》篇章中,艾略特则更加深入的给读者刻画了当时他眼中社会人的"空心"状态——精神、行为、情感、认知、希望的各种虚无,也呈现了当时社会人性在美的方向上的沉沦和淹没,同时也将诗人残存的一丝理想希望之光彻底的湮灭,整篇诗歌给读者的整体艺术感受无非是一种类似于末日的文明。  相似文献   

15.
论鲁迅《野草·希望》的思想倾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散文诗《野草.希望》的思想倾向性,是鲁迅研究界长期争议不休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人认为,《希望》中“虚无”的暗影遮住了希望。其实,如果看到诗人对虚无感的自觉抗拒,以及“我”这个艺术形象审美光辉对虚无感的客观抗拒,就会发现,《野草.希望》中“虚无”的暗影并没有遮住“希望”。  相似文献   

16.
在孟子思想中,追求完善的理想人格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其“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正是这一追求的生动体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特点。主要体现在:1.孟子对理想人格的设定方面。在孔子的思想中,圣人这一最高层次的理想人格是一个憧憬之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彼岸世界,具有超验的性质。孟子则认为“圣人”这一理想境界并非可望不可及,圣人不过“与我同类”而已,具有现实性的特点。2.成就理想人格的途径方面。在孟子看来,人性本善,理想人格是通过人人心中所固有的善性的展开而实现的,是自我向善的潜能的实现,肯定了主体的存在价值及现实人生的意义。3.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方面。孟子以积极的入世情怀,追求社会生活的完善,以建立理想的社会秩序为己任,把追求理想人格与追求社会的完善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school connectedness in mediat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 sense of hope and life satisfaction for three groups: Bullied Victims, Peer Victims, and Nonvictims. Students in grades 5 to 12 (N = 866) completed the California Bully/Victim Scale, School Connectedness Scale, Children's Hope Scale, and Students' Life Satisfaction Scale. Multigroup latent mean analysis revealed significant group mean differences in hope, school connectedness, and life satisfaction, supporting our bullying classification. Multigroup structural model analysis showed differential patterns between hope, school connectedness, and life satisfaction. Specifically, school connectedness partia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hope and life satisfaction for the Nonvictims only. The effect of hope on school connectedness was stronger for the Bullied Victims than the Nonvictims, and the effect of hope on life satisfaction was stronger for the Peer Victims and Bullied Victims than the Nonvictims group.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are discussed. © 2008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8.
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用邓小平的人生价值观教育青年大学生 ,使他们确立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人生目标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 ,保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 ,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鲁迅作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思想家,体现其伟大思想家地位和特点的是他以"立人"为思想革命的目标,以改造国民性为途径,达到改良人生、改造社会的目的的启蒙理想和实践。《一件小事》就是其启蒙理想和实践的人文思考与探索的艺术展示。人力车夫的高大形象,使知识分子"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升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这是曾奋斗在绝望、虚妄与希望之间的鲁迅,后来从自我解剖与寄希望于人民中找到了"反抗绝望"之路的最初思想闪光。  相似文献   

20.
在诗人穆旦的大量诗作中频繁地出现了“死亡”意象,诗人使用这个意象并不意味着是对“死亡”的绝望和屈服,相反,是对生的渴望与追求。诗人虽然看到的现实是一方萧条残破、满目苍凉的世界,但在这一隅真实的生存境地里,诗人依旧希望人们能够正视现实人生、直面苦难。诗作中的“死亡”意象是诗人穆旦对此岸存活状态的焦虑与否定,凸显了诗人在苍茫愁思中依然力图救世,试图超越此在的现实,寻求彼在的希望,在绝望中燃起缕缕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