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正当晚报、都市报在各地攻城掠地、高歌猛进的时候,一些地市党报发行却遇到了困难。不少读者有这样的看法:党报是机关报,是办给机关干部看的,站得太高,离我们太远。分析近年来部分地市级党报发行量下降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报纸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方面做得不够。地市党报要想扭转不利局面,在越来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赢得更多的读者,赢得更大的市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三贴近”上做好文章。“三贴近”,可以有效破解会议报道过多过滥的难题,进一步提高新闻的指导性。地市党报作为地方党委的机关报,会议报道任务多,会议消息…  相似文献   

2.
会议报道可以说是记者们的“基本功课”,基本上要天天做。但对一些地市级党报来说.不少会议报道干稿一面,冗长繁杂,读之让人昏昏欲睡。其结果是,会议消息虽然已经刊发出来,会议精神也罗列出来。但读者不满意,顶多看个标题,或者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领导不满意,因为八股文似的报道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
改进和创新经济报道,是地方党报新闻改革的主题和难题。因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各级党委工作的中心和大局,党委机关报要围绕中心和大局来组织新闻报道,不能不把经济报道放在突出的位置上。然而,长期以来地方党报的经济报道存在着水平不高、面目不新、针对性不强、有效性不足等问题,要么大而无当、数字堆砌,要么面窄肤浅、一厂一店,结果或是内行不屑看、外行读不懂,或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怎样在改进和创新经济报道上有所突破呢?近两年,大连日报以落实“三贴近”原则为突破口,从经济报道的内…  相似文献   

4.
苏成雪  卢娟 《现代传播》2005,7(5):110-112
面对中国深刻的社会变革,面对都市类报纸、专业类报纸的冲击,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的国际竞争,我国党报发展更要紧跟时代步伐,只有不断深化新闻改革、提高报道质量、增强宣传效果,才能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继续增强党报的权威性,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党报的可读性,亟待改变党报那种“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状况。坚持“三贴近”,不仅是新闻宣传工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提高党报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其…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省级党报总编辑座谈会上,一位与会者指出,当前党委机关报的宣传与传播,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状况。即报道领导层的会议和活动多了一些,报道人民群众关心的新闻事件少了一点;歌功颂德多了一些,舆论监督少了一点;于是,报纸接近领导层多了一些,贴近人民群众便少了一点。这位与会者认为,此种“三多三少”的状况不加以改变,我们的党报就会脱离群众,失去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6.
朱立 《新闻窗》2005,(2):55-55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地市党报新闻工作者必须长期坚持的“必修课”和基本功。可是我们总有极少数新闻工作者长期“浮”在上面,只热衷于搞会议报道、材料报道。这不但有悖于新闻“三贴近”原则,而且严重制约了地市党报的报道面。群众对这种“文件味”十足的报纸,读之如同嚼蜡,焉有不反感之理!  相似文献   

7.
许多记者都有过这样的抱怨,党报的经济报道难写。要么枯燥无味,“领导不喜欢、读者不爱看”;要么容易写成“一厂一店”,成了工作稿、宣传稿,结果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要么“内行看不上,外行看不懂”。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让记者从怕写经济报道到爱写经济报道,让经济报道做到“领导喜欢、读者爱看,内行看得上,外行看得懂”?  相似文献   

8.
康贻华 《传媒观察》2003,(10):40-41
党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报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履行职责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靠一篇篇报道(包括文字、图片)共同体现的。只有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多写多登耐看的报道,让读者感到“管用”、“想看、要看”,党报发挥作用才有了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9.
作为地市级党报,报道好市委市政府的会议,宣传好会议精神,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要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对此没有任何价钱可讲。但是,会议报道必须让读者爱读,这既是贯彻“三贴近”的要求,也是增强会议宣传效果的需要。反思一下,读者为什么对过去的某些会议报道存在厌读情绪呢?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是这些会议报道存在“四有余、四不足”一是程序性有余,贴近性不足。有的会议报道过于注重会议程序的报道,谁出席,谁主持,谁讲话等等,一应俱全,而群众关心的新闻往往被淹没在繁杂的会议程序之中。二是综合性有余,典型性不足。会议上表扬的那些新鲜感人的典型的人  相似文献   

10.
将改进会议报道与落实“三贴近”相结合 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会使党报体现权威性及读者产生可亲感、可近感和可信感,也才有可能腾出一些版面,让“鲜活”的新闻进入一版“黄金地段”,办出一张联系群众的权威党报。  相似文献   

11.
党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报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履行职责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要靠一篇篇报道(包括文字、图片)来体现。只有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多写多登耐看的报道,让读者感到想看、管用、要看,党报发挥作用才有了必备条件。报道有人看,报人蕴含其中的思想倾向就有了让人接受的前提和基础。试想,如果一张报纸长期陷于领导活动+会议消息+轻描淡写、浮光掠影式的概念式报道,即使你标题做得再重、图片放得再大,每日停留读者手中的时…  相似文献   

12.
新闻宣传落实“三贴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具体到党报的新闻宣传,核心就是要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为达到这一要求,党报在办报理念、采编运作机制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牢固树立读者观念现在有些报纸上关于领导的报道多,贴近基层、群众的报道少;怎样让领导满意考虑多,怎样让群众满意考虑少。冷落了基层读者,新闻宣传的实效怎样体现?党报的核心读者是谁?笼统地说是各级干部。但我们在具体办报时,常常还是偏重于领导干部,忽略了普通干部和群众。以《浙江日报》为例,近年实行私订公助办法后,一些地…  相似文献   

13.
会议报道一直以来是党报的重头戏,改进会议报道就是更好地贯彻新闻的“三贴近”原则,也是报纸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典型报道是党报的重要舆论手段,也是党报与其他报纸相比独具的优势。因此。典型报道历来为党报所看中。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典型报道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党报之中。然而,当前不少典型报道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写得不够灵活、不够实在,大而空,缺乏对受众的吸引力,达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笔者认为,只有摒弃陈旧的观念,坚持新闻创新,坚持“三贴近”,坚持挖掘先进典型内在的新闻价值,才能把典型报道写活。典型报道才能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有些会议报道遭人诟病.情形有三种:一是无论大会小会都是一种“会议体”:会议指出,提出,认为,强调,要求,外加一长串出席、列席人员名单.起承转合像一条流水线上的“祖母产品”,代代传袭,生怕走样。二是从上到下都一种叶艮告腔”:要认真领会、深刻理解;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要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三是“干会一面”:领导照着稿子念.记者照着讲稿抄.被受众戏谑为“谁写谁看。写谁谁看”。受众看新闻取决两点,一是新。二是重要性。二者得不到满足.特别是重要性不能体现.会议报道便不会起作用或者起负作用。也难怪读者见到会议报道就跳过去,不看不听。  相似文献   

16.
(一)有悖于“三贴近”的表现 1、报人缺乏“三贴近”意识。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写什么,怎么写;选什么稿,不选什么稿,不是按“三贴近”的标准去思考,盲目性、随意性比较大,心中没有读者,没有群众。 2、会议报道、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过多过滥。“张三”指出,“李四”强调,名目繁多的会议、众多领  相似文献   

17.
成岗 《传媒观察》2013,(2):13-14
时政新闻报道,由于被报道者地位高、发布信息重大而令人关注。在党报与都市报中,一度呈现出文本单一,语言枯燥乏味、模式化的现象,陷入所谓“千报一面”、“面目可憎”、“谁写谁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闻单位尤其是党报当前和今后长时期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如何使党报的正面报道增强新闻性,指导性和可读性?如何使党报的正面报道出新,出彩,出亮点,出特色?近年来,我们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在新闻采编上致力于“三抓”。  相似文献   

19.
在媒体中,党报领导活动报道占的比重较大。中央党报领导活动的报道由于事关大政方针,具有极强的权威性,所以人民群众都很关注。但是,地方党报尤其是地市级党报,如果不能充分体现“三贴近”,而是把会议讲话或机关文件、简报之类加上“本报讯”再简单处理一下就发到报纸上,这样做的结果一是内容空洞,二是语言干瘪,几乎没有什么可读性。  相似文献   

20.
事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历来是党报宣传的重点,作为地市级党报就要在“三贴近”中深化“三农”报道。近年来,地处甘肃庆阳老区的《陇东报》在新闻宣传上以“三贴近”为着力点,全力深化“三农”报道,以新的办报理念、新的新闻视角、新的报道方式改进“三农”报道,摆脱了以往在“三农”报道中就农业报道农业、就农村报道农村、就农民报道农民的报道面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