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小时候,听广播剧是我放学之后对我最有吸引力的事情。每天放学以后,回家放下书包,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广播,边吃饭边听,边写作业边听,甚至边玩边听,那个时候都是小短剧,有的剧目反复重播,我也反复听,百听不厌,广播剧打开了我少年时的眼界,可现如今你要想打开广播就能听到广播剧,无疑是一种绝对奢侈的行为。现在,电视剧每年都以数以万部(集)的不减势头推向屏幕,很多剧目如过眼烟云甚至从来都不曾面世就成了  相似文献   

2.
广播剧被列入“五个一工程”评选项目之后,近几年各地有关部门对广播剧的生产逐渐重视了。但我也深切地体会到,目前广播剧生产中存在着多种阻碍因素,没有形成广播剧健康发展的根本条件,广播剧并未真正走出低谷,其发展前景令人担忧;不解决存在的问题,长此以往,广播剧会趋向衰落。我认为现在广播剧生产中存在四个方面不健康的成份:一、生产目的方面:生产广播剧的目的本应基于两点:听众需要,广播自身需要。广播剧是广播体的艺术品,是艺术性最强的广播作品,听众喜闻乐听,而广播要生存发展,自然不能缺少广播剧这个品种,广播工作…  相似文献   

3.
我有幸参加了92年全国第三届“蜀秀怀”广播剧评选。整个活动历时10天,共听了30部广播连续剧、30部少儿广播剧。这种“听”是充实的,兴奋的,有滋有味的。对我来说,获益匪浅。现就  相似文献   

4.
寻回失落的明珠韩泽在广播的热心听众里,曾有相当部分是广播剧迷.我是其中之一。记得一个星期日的上午.我在家拖地,一边听着收音机里的广播剧,忽然被一段精彩对白牵入剧中.干脆搁下拖把,坐下来直到把全剧听完。好的广播剧仅凭一丝声音,创造出了立体的、斑斓的.复...  相似文献   

5.
权胜 《中国广播》2015,(2):87-92
广播剧《功夫》获得2014年亚广联奖广播剧类推荐奖。本文通过对《功夫》立意的阐释和剧本创作、演员演播、后期制作的具体分析,探讨了什么是广播剧的魅力,如何把广播剧做得好听、好看,让听众爱听、听了以后还能思考。  相似文献   

6.
4月26日,我省申报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广播剧听评会在南昌召开。这次听评的广播剧是我省在1998年花大气力创作生产的三集广播连续剧《正气歌》,童话广播剧《神羊峰》和三集广播连续剧《遥远的井冈山》。听评会开得紧凑、热烈,与会的十多名专家学者在认真审听后畅所欲言,容观、公正地评价每一部作品。他们一致认为:今年申报的广播剧整体水平与往年相比有明显的提高,作品所选取的题材重大,主题鲜明,内涵深刻,演播充分调动了广播传播手段的优势,融播音、音响、音乐为一体,气势宏大,感染力强,后期制作精良,具…  相似文献   

7.
戏曲广播剧作为电台广播戏曲的一个新的艺术品种是近来才产生的,许多问题还有待于不断实践、探索。戏曲广播剧要不要打击乐?如何运用?我认为要用,但必须用得适当。根据是什么?这里我想先就怎样理解戏曲广播剧这个概念谈点认识。我认为戏曲广播剧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戏曲化,二是广播化。两者各有特性但又有共性,对戏曲广播剧打击乐的运用问题,我也正是基于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8.
广播剧是适应电台广播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采用戏剧艺术的创作手法,塑造人物,构建情节,演绎主题思想,并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来加强气氛和审美情趣。近年来。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剧也在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力求与时俱进,寻求新的突破。我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广播剧创作,尤其是地方广播媒体的广播剧创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内容:  相似文献   

9.
"我们是听着广播长大的一代",70后以前的很多人都会这样认为。在那个年代,是广播独步天下的黄金时代。对大人而言,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国内外新闻和广播剧;对孩子们来说,最难忘的就是站在广播下或抱着收音机听《说岳全传》、《杨家将》…  相似文献   

10.
一、广播剧的初创期无线电广播发明于1906年,电台正始播出则始于1920年。相隔3年之后就诞生了广播剧。过去我们都把1924年英国广播剧《危险》当成世界上第一部广播剧。最近我发现1923年10月,在格拉斯哥广播的广播剧《罗布·罗伊》(原作司  相似文献   

11.
王波 《中国广播》2009,(5):18-19
我从事广播剧导演、演员工作已三十一年了。在这三十多年里,我经历了广播、特别是广播剧从当年的繁荣到近年的低谷的历程;当我伴随龙江台广播剧在风风雨雨中捧回十八个国家级一等奖的奖杯之后,却隐隐地有一种悲凉之感。我在自问,我们的广播剧听众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桑世兴 《声屏世界》2002,(11):37-38
2002年夏天香港新城电台曾召开了《让我爱一次》广播剧记者会,庆祝该广播剧获得3700万人收听,该剧于6月3日于新城娱乐台推出,并被广东电台“城市之声”频率引进。国内广播发展的历史虽然要比电视的时间长,但是在广播剧的发展上却并不算成功,尤其是近年,大多数广播电台都没有了广播剧的身影。相比而言,香港及台湾的广播节目中,广播剧却往往能成为吸引听众尤其是青年人的节目,这说明,广播剧的市场并没有失去,只是我们没有认真去开发这一市场而已。国内的广播剧市场来自国家广电总局的统计(上表)可以看出,1998-2…  相似文献   

13.
《阿亮的烦恼生活》让我眼前一亮,说明广播剧生产需要寻找一条新的道路,这条路已经初见端倪。《阿亮的烦恼生活》沿着这条路边探边走。作品效果良好且功省效宏,成功的原因我看是三个方面较为突出。广播短剧创作还有很大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4.
浅谈广播剧     
(一) 广播剧是电台专门录制的供广播用的戏剧形式。从一九二四年一月英国伦敦广播公司播出的世界上第一个广播剧《煤矿之中》到现在,广播剧刚刚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新型的、大有发展前景的戏剧艺术。广播剧属戏剧范畴。必须有“戏”,有动感,有立体感,有时间的推移,讲究矛盾冲突,人物形象的塑造等等。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即:一切从“听”出发。广播剧可以称得上是纯粹的“听觉艺术”,或者说是“声音艺术”。它借助于无线电波的翅膀,通过语  相似文献   

15.
少年儿童文艺的又一广阔天地,是少年儿童广播剧的艺术创造。创造少儿广播剧是时代的需要,是祖国建设的需要。广播剧并不是戏剧品种中的新品种,自从有了广播事业,就有不同艺术形式的戏剧广播。但是戏剧广播并不等于广播剧。因为戏剧广播不管是什么品种,是地方戏曲、是话剧、是歌剧还是外国戏,是选段、还是整出,它都不是按照广播剧特有的性能去创造的,它创造的  相似文献   

16.
<正>1996年1月,中宣部决定从第五届起,将广播剧纳入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至今已整整十年。岁月匆匆,回首十年来所走过的广播剧创作之路,作为一个亲历者、参与者,笔者感慨顿多。广播剧作为广播特有的艺术品种,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曾影响和熏陶了一代代广播听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电视的崛起,广播受到冷落, 广播剧一度陷入低谷。一些地方的广播剧队伍散了,广播剧播出的时间撤了。广播剧进入“五个一工程”奖评比之后,极大地激发了广播剧的创作,广播剧开始复苏。全国各广播电台创作了一大批优秀广播剧。福建电台借了这股东风,也创作了一大批广播剧。其中多部作品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广播剧奖,成绩斐然。福建电台的获奖名次位居全国电台前五名。作为广播剧创作的小省,能获得如此好的成绩, 实属不易。今天回首往事,其艰辛与欢乐历历在目。此时,我将自己的体会写出来,以献给这个不寻常的日子。 1996年1月,当中宣部将广播剧列入“五个一工程”评奖的文件下达时,对我来说,是一片的茫然。福建电台虽然曾创作过不少广播剧,但已多年不生产,更不用说获奖了。“五个一工程”奖以弘扬主旋律为己任。主旋律题材应该是怎样的呢?其艺术的标准将如何把握?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1995年,福建省出了一个典型人物-温端生,他是南京军区福州总院的一位骨科医生,因热心助人而积劳猝死,其事迹十分感人。福建电台因报道他的事迹而获得福建广播新闻奖一等奖。时任分管广播剧创作的陈坦汶副台长认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新媒体的发展和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为背景,将广播剧的性质分为广播媒介属性和广播艺术属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坚持正确的现实主义创作方向,更新创作理念是广播剧振兴的现实基础;探索和创新广播剧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振兴广播剧的必由之路;而树立精品意识,是广播剧振兴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正>广播小品剧是深受听众喜爱的一种广播形式。结合创作播出论述堪称"电波轻骑兵"的广播小品剧的制作要点以及如何增强其竞争力。广播剧汇集了语言、音乐、音响等广播要素,集合广播长处、特点,是能综合体现广播表现力的一种广播形式,感染力非常强。但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制约,现在的广播剧在各电台中有些尴尬,制作和播出量不大。广播剧要创新、要发展,就必须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创新。而广播小品剧正是适应广播发展,让广播剧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应运而生的一种广播形式。  相似文献   

19.
广播剧是广播文艺的“龙头”品种,是广播文艺大餐的一道“主菜”。如何精心烹调这道“主菜”,做成精品,不仅关乎广播文艺的节目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广播剧的市场走向。广播剧精品工程的提出和实施已有近二十个年头。从1984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举办的“丹桂杯”大奖赛开  相似文献   

20.
作为听众能够参加今天的座谈会非常的高兴,听到各位专家对河北经济广播的独到的见解非常的高兴。我喜欢经济频道很长时间了。我听广播的习惯是在厨房里放一个收音机,早晨起床打开,中午进厨房也打开,晚上也打开。还有,再听的时候手机有收音机的功能,在上下班的过程当中听。我对经济频道最熟悉的节目应该就是《北方快车》。《北方快车》这么多年了,它的口号喊的非常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