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档案类电视节目或利用档案进行探索解密的电视节目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这使得档案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本文针对档案类电视节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其对档案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王露露 《档案学研究》2019,33(2):99-103
档案类电视节目可以分为文献纪录类、历史揭秘类、调查访谈类和文化情感类四类,而《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的热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意识和时代情感需求的转变。除了基本的记忆建构功能外,还可将档案类电视节目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记忆表征体系,从集体和个体层面进行公众情感价值的社会再生产建构,而这一建构过程具体表现为档案内容源的选择、档案节目场景的营造和公众参与体验的情感再生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多种媒体环境下档案宣传工作的重新审视,分析了档案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及特点,探讨了这类节目对档案宣传的作用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档案类电视节目现状概述 1.档案类电视节目的概念。狭义的“档案”类节目是指档案部门借助电视平台为人们答惑解疑档案知识,主动或被动地提供档案相关信息,旨在拓展服务方式的栏目。广义的“档案”类节目则以科学考古发现或时事热点为切人点,开启尘封的历史档案,以今人的眼光重新审视历史,用现代的视角解读过去,用独特的方式为观众提供真相。在拍摄方式上充分运用先进的电视技术,并加入电影元素,将场景再现,使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从历史的启示中标示出现实社会人类文明的坐标与走向。  相似文献   

5.
一、档案类电视节目现状概述
  1.档案类电视节目的概念。狭义的“档案”类节目是指档案部门借助电视平台为人们答惑解疑档案知识,主动或被动地提供档案相关信息,旨在拓展服务方式的栏目。广义的“档案”类节目则以科学考古发现或时事热点为切入点,开启尘封的历史档案,以今人的眼光重新审视历史,用现代的视角解读过去,用独特的方式为观众提供真相。在拍摄方式上充分运用先进的电视技术,并加入电影元素,将场景再现,使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从历史的启示中标示出现实社会人类文明的坐标与走向。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档案宣传与档案利用工作的深入开展,国内不少电视台争相开播以档案为主题的科教纪实电视节目,如北京卫视《档案》、广东电视台《解密档案》、上海卫视纪实频道《档案》、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等等,该类节目以电视为媒介,以档案为主题,通过声像画的形式,或娓娓述说,或情景再现,将生涩的档案资料、特别是大量罕为人知的历史档案资料生动展现在电视荧幕中。档案类科教电视节目以其真实、博览、传奇、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随着北京卫视和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的两档《档案》栏目、CCTV-4《国宝档案》等节目的播出,“档案”似乎成为电视媒体的新宠.档案类电视节目的热播不能不让我们审慎思考电视媒体对社会档案意识产生的影响.本文就此作一探析,以期引发更多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定位及其发展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晨 《现代视听》2011,(6):51-54
与娱乐节目新闻节目等电视节目一样,文化类电视节目有着其独特的界定标准和分类,由于文化类电视节目自身特点与普通大众心里取向有一定差距,造成其"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地。如何突破瓶颈,找到发展方向成为每个文化类电视节目制作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逐渐成为观众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旅游业蓬勃发展、观众旅游消费日益增多的今天,旅游类电视节目却陷入了发展瓶颈。本文从我国旅游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入手,总结当下旅游类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从而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初步提出解决的思路。旅游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我国的旅游类电视节目起步于风光片和纪录片,较早的如《请您欣赏》《祖国各地》等,属宣传片性  相似文献   

10.
正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对外交流合作越来越多,在这一过程中,英语类电视节目在国际间的传播和形象塑造上都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本文从国内英语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作为出发点,对英语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流程进行剖析,分析并阐述了英语类电视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在对外英语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国内英语类电视节目的现状相对于英语广播而言,我国英语类电视节目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  相似文献   

11.
邹鑫 《视听界》2012,(2):75-77
区别于现实题材节目的时效性和思考性,历史题材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更倚赖于其叙事性和新颖性。在样式繁多的历史题材类电视节目中,上海纪实频道的品牌栏目《档案》以其海派特色的话题点、精致出色的画面语言、娴熟的影像叙事技巧,在业界和观众群中都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相似文献   

12.
牛卫红  李娇 《新闻知识》2012,(10):35-36,29
本文主要通过对探秘类电视专题节目的制作模式和节目特点的分析,结合《档案》《真相》节目个案探讨此类电视节目广受欢迎、走红荧屏的深层原因,并适时对探秘类节目繁荣的表象进行反思,试图在电视节目同质化发展、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寻求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一目了然     
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对综艺娱乐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针对国内部分综艺娱乐类电视节目中存在的低俗现象,国家广电总局于近日发布了《关于加强对综艺娱乐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和播出机构对综艺娱乐类电视节目中出现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  相似文献   

14.
互动解谜产品作为一种新兴产品,为档案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方向。本文针对互动解谜类档案文创产品能否开发以及如何开发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档案内容与互动解谜产品之间存在互适性,且互动解谜产品能够帮助档案文创产品解决同质化问题,提高传播效果和开拓传播模式。从档案文化和互动解谜产品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相应的开发策略,为不同的档案文化制定了对应的开发策略,并提出从互动解谜产品的核心创作层与二次创作层入手,将档案文化融入产品开发之中。  相似文献   

15.
丁建军 《东南传播》2018,(1):120-123
本论文主要采用举例论证、资料分析、查询文献等方法,列举出不同时期的益智类电视节目,从典型节目的概念、特点、重要性到变化发展来分析益智类电视节目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针对现存的个性不突出、品牌效应低、缺乏创新等问题,提出具体对策,还有益智类电视节目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方面,三农档案是对农电视节目的素材源泉,保证了对农电视节目的真实性、时效性和效益性。另一方面,三农档案通过对农电视节目这个宣传平台也走出库房高阁,走到了普通农民的身边,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郭爱华 《新闻传播》2023,(23):109-1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推进,催生了很多与医养相关的行业,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也重新焕发活力,吸引了更多受众。但目前有些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依旧存在内容同质化严重、节目形式老旧重复,甚至养生知识缺乏专业论证、以及对商品的夸大宣传等问题,导致观众对此类养生电视节目印象不佳。对此,节目制作人与媒体人应当承担起自身在养老保健方面的引导责任,关注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真实诉求,加强行业监管,创新节目形式与内容,为观众打造精良的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本文通过分析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兴起的原因以及中老年受众的诉求,总结当前此类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高建华 《浙江档案》2003,(11):28-29
房地产开发企业档案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党群工作、行政管理、房地产开发等活动中形成的所有档案的总称。目前,我区仅以临平城区为依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就有30多家,这些企业的档案工作发展很不平衡。一般来说,国有企业或国家控股公司其档案管理要好一些,如原余杭市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档案工作已通过余杭区一级验收;但大多数企业的档案工作尚处于自流状态。据笔者调查了解,这些企业档案管理的最大难点是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问题。一、房地产开发企业档案收集难问题的表现1、文书档案收集难笔者调查发现,房地产企业文书类档案存在红头文件多,帐外…  相似文献   

19.
益智类电视节目起源于西方国家,是指以游戏、竞赛或问答的形式为载体,通过智力与知识的比拼赢得奖品的节目,其目的是为了在娱乐的过程中传播知识。益智类电视节目在我国经历了将近14年的本土化发展历程,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知识构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分析中国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总结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缺陷,阐述益智类电视节目创新的途径,有利于为未来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法制类电视节目作为我国重要的具有独特性的节目类型之一,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促进法治社会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法制类电视节目发展迅猛,无论是从中央台还是到地方台,法制类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发展壮大,但是在繁荣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法制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进行阐述与分析,提出对于法制类电视节目未来发展突破点的看法,以期对其以后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