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随着贫困大学生资助日益加大力度,高校面临的贫困大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经济资助,更多是贫困大学生的能力资助问题.针对贫困大学生资助模式转变为基点,解决目前贫困生资助单一形式,化解学生“等、靠、要”的资助心态,将“经济帮扶式”资助与“能力开发式”资助倾斜转化,探析“以人为本、资助育人”资助模式的内涵和意义,提出了建立基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开发的资助模式的构建,促进人力资本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资助育人.  相似文献   

2.
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模式分析及路向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子 《教育探索》2003,(11):46-48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资助贫困大学生事关高等教育稳定,决定着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贫困大学生资助模式的选择决定于现实国情、化传统惯性及价值观念取向。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借贷型大学生资助模式不失为一种理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郑林 《文教资料》2014,(9):142-143
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已经建立了奖、贷、助、补、减的多元化资助政策体系,但仍面临着重视经济资助,育人作用缺失;缺少育人组织和平台,资助育人缺乏内容和形式创新;不能发挥贫困大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其全面成长的三方面困难.上海市高校大学生慈善义工队的工作模式,促进了资助育人的组织平台建设,并进行了管理探索,能够发挥贫困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其全面成长,丰富和完善资助育人体系,实现从“获得帮助”到“回报社会”,从“经济资助”到“精神塑造”和“能力培养”的跨越,实现了资助的全面育人功能,为国内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参考模式.本文展望了高校大学生慈善义工队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提出了当前贫困大学生思想特点,总结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贫困大学生受资助前后思想状况变化情况,包括对资助诚信道德、资助价值认同、资助模式选择和资助情感认同等四个方面,由此提出了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三点建议,即加强诚信道德教育,促进知行统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加强社会认同教育,培养感恩观念。本文对正确把握贫困大学生思想状况,实施经济资助、心理帮扶和能力培养等有机结合,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工作也相应改变。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应该通过树立新型资助理念、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机制、推行“五个统一”的资助工作模式,发挥政府、社会、贫困大学生三方合力和探索资助工作的新路径等方面来积极履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工作使命。  相似文献   

6.
当前,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问题日益突出,民办高校在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资助”的同时,亦应加强对其“心理资助”;作为贫困大学生,也应该积极努力,实现“心理自助”,这样有利于他们完善自我,早日成才。  相似文献   

7.
在贫困大学生教育资助方式上,天津市已建立起“奖、助、贷、勤、免”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资助体系,以及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新型资助培养体系,但也存在资助体系内部结构不合理、资助方式的运行效果有待改善,以及教育资助的审查与监管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优化结构、加大力度、完善管理是天津市贫困大学生教育资助的改苹方向。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与教育一直是党和国家所关心的问题,各级政府和高校都在为构建科学有效的资助与教育体系而努力。面对贫困大学生各个方面的问题,国家、社会、高校及贫困生自身都是帮助与教育的重要主体,都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一定要理性分析与看待贫困大学生“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的问题,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作用,通过树立典型,宣传贫困大学生的励志事迹,营造良好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氛围。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职院校的困难学生就业工作,在"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性资助理念,使其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工作相结合,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路径,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不再停留在简单的经济资助上,而是让贫困生在校期间从各方面的能力上去提升自己,实现有效就业,真正从根本上帮助贫困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贫困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当前,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科学推进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不断创新贫困大学生人格完善模式,是当今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剖析高校贫困生受助思想入手,具体分析了由现有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缺陷引发的受助贫困生思想困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最后,基于实现贫困生和谐发展,成功成才目标,充分发挥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服务育人”的功能,从经济资助、精神帮助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资助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一个关涉家庭和社会的问题。新时期高校贫困生不仅需要物质救助,而且需要精神救助,解决高校贫困生教育问题需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加强对贫困生进行诚信与法制、责任与感恩、自强与心理健康的教育,培养提高贫困生社会适应能力、个人核心竞争力、职业生涯规划与理财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从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措施出发,对甘肃省部分普通高校贫困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在取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指出甘肃高校贫困生资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贫困生的认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资助问题还没有真正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现有资助体系自身还不够完善。文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方面主要是完善贫困生助学贷款还款机制、借鉴国际经验适当放宽还款期限、建立健全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实施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机制,并统筹规划,将资助政策与大学生就业政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收费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收费对贫困家庭,特别是农村贫困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导致贫困学生因为负担不起入学费用而大量失学。贫困学生资助是收费条件下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的重要措施,但由于义务教育财政责任重心偏低和各级政府责任不明确等原因,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很长时间没有建立起来。本世纪开始,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建设快速推进。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布,提出对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学生减免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奠定了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的基本框架。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规定到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标志着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基本建立。但是,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运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资助覆盖面偏小,部分农村儿童和多数进入城市的农村流动儿童没有得到资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没有落实,只有一小部分的贫困学生能得到生活补助。贫困学生甄别困难,资助工作实施难度大,成本高。需要采取教育券等方式给进城的农村流动儿童提供资助,需要对全部学生免除教科书费,地方政府之间需要明确提供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的责任,以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15.
政府对困难大学生有资助的义务,而现行资助模式有种种弊端,我们提出的新模式是对旧模式析扬弃,是多种模式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6.
贫困生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帮助贫困大学生从"物质"和"精神"上双线脱贫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入手,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分析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资助与育人紧密结合的资助对策。不断推进助困育人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从而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国家、社会、学校在物质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但资助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受资助后思想教育等方面存在不足。本文从管理学、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贫困生的现状和思想教育,着力分析其原因,在资助管理、心理教育、受资助后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等方面探讨解决方法,从而使贫困生在物质、心理上双脱贫,使贫困生的管理真正做到规范化和人性化。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体育社团融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省体育社团的融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研究发现,四川省体育社团的融资问题主要表现在:融资意识淡薄;融资模式单一,社会募捐能力欠缺,融资渠道狭窄;创收能力不足,服务收入比例低等方面.研究认为,应从转变融资意识,丰富融资内涵;强化内部治理;推行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和公示制度以及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升其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20世纪初教育收费制度的确立,民国的助学政策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尝试。即近代的助学制度由清末的膏火转化为民国时期的公费、免费、奖学金和贷学金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民国时期助学制度的鲜明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公平性的实现。民国时期的助学经验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江西蓝天学院等南昌本专科院校大学生的理财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的理财现状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理财意识薄弱,理财能力有限,理财规划不科学。高校要把理财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各环节,从而帮助大学生掌握理财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理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