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近几年,经济新闻报道发展太快了,经济类的媒体,纸媒或网媒都在迅猛发展.诸如<:21世纪经济报道>、<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财经>、金融界(网站)、财经网以及新浪、搜狐、凤凰等门户网站的财经频道,其经济新闻报道的广度、深度、角度都远远超过了综合类日报,甚至彻底颠覆了传统经济新闻的报道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杂志的封面文章是一份杂志的"门脸",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因此,办好一份杂志必须先做好封面文章.1998年4月创刊的<财经>杂志在我国现存财经类媒体中具有较强的特色与个性,<基金黑幕>、<银广厦陷阱>、<庄家吕梁>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是该杂志成功的一大因素.而封面文章正是这类财经深度报道的载体.本文以2002年至2003年10月的<财经>杂志封面文章为例,从其报道思路和报道组织方式两个层面对其特色做一番研究.  相似文献   

3.
创刊于1998年4月的<财经>杂志是一本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与现代市场经济进程中的财经新闻刊物.2000年开始凭借推出一系列揭黑报道而轰动财经界. <财经>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为它赢得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读者群以及令同行艳羡的高质量广告客户.<财经>通过举办各种会议活动,成功实现了高端读者与高质广告客户这两部分资源的对接,也带动了杂志的品牌形象塑造和经济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4.
王方 《传媒》2009,(11)
2009年10月,<财经>杂志人事风波发生后,各界议论纷纷,猜测传闻不断,一度演变成极具眼球效应的"新闻事件".当然,作为中国最知名的财经媒体之一,备受公众关注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如何理性、客观地看待、评价"<财经>杂志离职事件"并非易事,要谈此事件对中国传媒业尤其是财经媒体的发展的影响、教训及借鉴意义就更难了.就事论事,笔者认为"<财经>杂志离职事件"的发生,除了金融危机、美国媒体寒冬、中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及时下传媒人创业潮等外部原因外,关键在于杂志自身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5.
<商业周刊>作为一份全球发行的商业类期刊,始终对世界经济的风云变幻做出及时报道,对重大事件进行深入剖析,与<财富>、<福布斯>并称为美国财经杂志的"三剑客".作为第一本进军中国市场的外国财经期刊,<商业周刊>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傲视群雄.本文将<商业周刊/中文版>与我国本土的<财经>作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并通过详细阐述<商业周刊>在我国的成功经营之道,以对我国财经杂志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经济类专业媒体,尤其是新兴财经类媒体,在公司新闻报道上已呈现出新的竞争态势. 命题:新竞争格局下的公司新闻 经济类媒体的竞争格局可以以时效性划分为三类:月刊、半月刊和周刊,代表性平面媒体是<中国企业家>杂志、<财经>杂志、<经济观察报>;日报和准日报,代表性媒体有<第一财经日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周三刊);网络媒体及即时媒体,代表性媒体.  相似文献   

7.
《新闻三昧》2008,(1):19
1998年早春,胡舒立带着一大堆新闻创业失败的经历,开始操作经营一本看上去有些小众的月刊杂志<财经>.曾经的教训终于发酵成为财富,老道成熟的<财经>以"muckraker(扒粪者)"的角色,奠定了自己调查式报道的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8.
日前,电讯盈科董事局主席李泽楷计划与《财经》杂志,联合投资成立一家财经新闻网站。该网站面向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受众,内容主要包括两岸三地的财经信息,双方合资公司将于今年年底前正式启动。公司计划将当前的半月刊杂志变为周刊,并创办英文版《财经》杂志,在现有财经网的基础上创办英文版财经网站,同时还将涉足手机报业务。  相似文献   

9.
叶凯 《编辑学刊》2006,(3):26-27
21世纪,对于商业财经类杂志而言,目前的市场状况还停留在群"熊"割据的春秋战国时代.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商业财经类杂志有近800种,在上海发行的就有300多种,处于一线位置的主要是<理财周刊>、<证券市场周刊>、<环球企业家>、<商务周刊>、<商业周刊>、<财富>、<环球财经>等20来种.虽然杂志种类很多,但是却没有一个能够成为公认的老大,或者说,没有形成品牌杂志,而且目标受众基本上还是以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来看待它们.从业绩与品牌资产方面来讲,这些杂志都没有得到读者的品牌认可.即使是国外的著名杂志--比如<福布斯>、<哈佛商业评论>等,在落地中国之后,同样面临着水土不服、消费者不买账的尴尬情况.所以纵观整个市场,中国的白领中坚力量还是缺乏一本必读的商业财经杂志.  相似文献   

10.
新创     
《青年记者》2009,(22):2-3
《财经》杂志组建新编辑管理团队 《财经网》11月16日发布公告,介绍《财经》新任编辑管理团队: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总干事王波明任总编辑,中国证券研究设计中心媒体管理部副总经理杨浪任副总编辑,《投资者报》原执行总编辑何刚任执行主编,《财经》原美术总监兼首席摄影记者法蛮任副主编。11月23日出版的杂志由新团队独立完成。  相似文献   

11.
张静 《编辑学刊》2005,(2):77-78
<财富>和<福布斯>是美国的顶尖财经杂志.它们不仅在美国引人瞩目,而且能在世界范围里呼风唤雨;不仅刊物内容有胜人一筹之处,而且营销方式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2.
从某种意义上讲,财经媒体是"窄"媒体,报道内容比较专业,受众群体相对较窄.区域性财经媒体加上"区域"两个字,就更"窄"了.但在财新传媒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区域性财经媒体虽然"窄",却需要更加宽广的视野. "重财经而不唯财经" 财新传媒旗下核心杂志<新世纪>周刊,是一份纯粹的财经杂志,但在这一份纯粹的财经杂志中,却有很多非财经类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引言:从一个有关中国期刊业发展的预言说起 大约三年以前,曾有人预言,像<知音>、<读者>、<家庭>、<故事会>这样的传统文化综合类期刊,最多只能再撑三五年,替而代之的将是蓬勃兴起的时尚、财经等全彩杂志,即所谓高端市场的期刊.然而今天,无论是高端市场的期刊,还是传统文化综合类期刊,都有了长足发展,如<读者>杂志的月发行量比三年前增长了50%以上,<知音>杂志从2003年起,月发行量结束了连续几年徘徊在430万份左右的局面,目前月发行量达到550万份.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从东太平洋刮来了一阵电子旋风,到现在还没停息,这就是ipad旋风.从ipad的应用程序商店来看,国内各种媒体都已积极介入ipad,包括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等国字号媒体,以及南方报系、凤凰系、财经杂志、<东方早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华西都市报>、<经济观察报>等综合性或专业性媒体.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三昧》2008,(1):35-35
2006年1月,<财经>杂志公开发表"皇甫平"文章<改革不可动摇>,在一片否定改革的声浪中发出坚持改革的呐喊.如同人们所猜测的一样,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67岁的周瑞金.有了每日参禅诵经念大悲咒的生活为底蕴,周瑞金面对"皇甫平"招来的如磐风雨,如同莲花坐定,照旧"聊发少年狂".  相似文献   

16.
<财富>杂志新近出版了一本新书<财经丑闻(Scandals)集萃>,历数曾经刊载过的诸如安然、AIG高管"奖金门"等种种丑闻报道.除报道本身,作者在报道中进行的思考与事件后续追踪随后附上.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中国以特色的"中国模式"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从而不断崛起与发展,并开始在世界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我国经济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为财经周报的<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自2008年由周报改为日报的<21世纪经济报道>和我国第一份跨地区、跨媒体的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日报>这四份财经类媒体在传播财经资讯、深度解读经济动态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发展成为新财经类媒体的佼佼者,在竞争白热化的报业市场中占据了可观的份额.  相似文献   

18.
何华峰(●):<财经>杂志资深记者,负责互联网与风险投资的报道. 张志安():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师,博士. 先简单介绍一下你进入媒体行业的经历好吗?  相似文献   

19.
9月28日,新浪微博上出现一条由ID为"夜风"的用户发布的信息:"传:<财经>杂志高层集体出走.消息有待证实."这条信息一时之间受到中文微博客用户的密切关注.与此同时,在新浪微博和Twitter上出现多条与<财经>人员变动相关的信息,并有消息进一步指出此次变局源起胡舒立团队和资方(联办)之间的矛盾,甚至有人还透露了胡舒立团队的新东家及新刊的名字.  相似文献   

20.
独立的采编立场究竟有多大的力量?<财经>杂志是回答这一问题的标准样板.1998年春天,有关琼民源这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报道被视为禁区,胡舒立却坚称自己没有见到通知.若干年后,这位"最危险的女人"在接受杨澜采访时不无得意:"只要事实对,我们就写,写完就登."依照胡舒立的回忆,当年4月出版的<财经>创刊号卖了5万册,主打报道便是琼民源.当然,作为主编的她还是在事后向有关部门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