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族三岛海洋文化主要包括渔民的生产习俗、生活习俗、文艺习俗和信仰习俗等。京族三岛海洋民俗的形成原因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为京族三岛海洋习俗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广泛的异族交流是京族三岛重建海洋习俗的必然选择;中国传统文化是京族和汉民族海洋文化习俗共同的根。京族三岛海洋民俗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所谓海神,是指人类在向海洋发展与开拓、利用的过程中对异己力量的崇拜,也就是对超自然与超社会力量的崇拜。所谓海神信仰,是人们在海洋活动中所产生的对神灵的信仰现象。而海神信仰作为海洋文化的一部分,在中日文化,或者说中日民俗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断发纹身、禁忌等两个典型例子,就可以阐明习俗是海神信仰的现实的、实体的反映,也体现了日本对中国文化在习俗和海神信仰层面上的传承性。  相似文献   

3.
京族民歌是在本民族文化土壤上盛开的艺术奇葩,它植根于京族民俗文化环境之中,生产习俗、节日庆典、婚恋习俗、民间信仰等民俗传统文化对京族民歌的生成、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民歌则丰富了民俗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自唐伊始,民间信仰习俗中就确立了以龙王为主导的海神信仰。宋代,又出现了湄州林氏女飞天的故事,并持续受到历代统治者赐封,成为沿海民众普遍崇奉的妈祖,并取代龙王成为中国海洋信仰的主神。民俗信仰是民众生活的抽象反映,从龙王到妈祖海神信仰的变化彰显了中国海洋社会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京族海洋民俗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文献,通过对北部湾沿海(氵万)尾、巫头和山心三个渔村京族的海洋性生产生活、游艺和信仰习俗等主要民俗形态的调查和分析,梳理出京族海洋性习俗文化的形成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广泛的异族交流和中原文化的影响的结论.京族海洋性民俗涵盖了鲜明的民族个性、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和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张莲 《文教资料》2010,(17):90-92
明清时期,雷州人信仰的海神主要有龙王、妈祖和伏波将军,这里的海神信仰有着鲜明的特色,一是濒临南海但却无南海神信仰的记载,二是所信仰的海神没有本地土著,表现出海神信仰的外来性。  相似文献   

7.
京族饮食习俗是与京族民众关系密切的京族民俗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里,京族饮食习俗在餐制、饮食结构、饮食嗜好、节日庆典与礼仪食俗等方面不断发生变迁,主要由生产方式的改变、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族群文化的交融等原因造成。  相似文献   

8.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 ,航海交通发达 ,沿海居民信仰的海神除天妃外 ,还有临水夫人、龙神、拿公、陈文龙、苏臣等。祭祀海神的活动也是多方面的。古代福建沿海居民的海神信仰 ,随着福建人民的海上活动传遍了世界各地。但那不是单纯的民间信仰的传播。事实上 ,在世界各地人民接受了古代福建海神信仰的同时 ,他们也继承发扬了福建人民与大自然抗争的顽强拼搏精神  相似文献   

9.
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海神信仰,明清时期在位于浙西南山区的处州地区广泛传播。福建籍移民和福建籍处州地方官对妈祖信仰在处州地区的产生和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妈祖信仰在传入处州地区后又进行了"本土化"演变,从单一的海神信仰,逐渐演变成为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信仰。  相似文献   

10.
哈节,京语称“艺殿耽”,意译为亭旦日,又称“唱哈节”,所谓“哈”、“唱哈”即唱歌的意思.京族信奉海神,是京族人民纪念祖先,敬奉神灵,祈求丰收的传统节日,并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宋佳 《华章》2010,(27)
海神娘娘信仰是我国重要的民问信仰之一,属于海洋信仰的范畴.它产生于宋朝时期的南方各地,随着"闯关东"以及海运的兴起,逐渐传到了北方各港.长山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边防地区,因此,该信仰一经传入,便与当地原有的信俗文化逐步融合,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海神娘娘信仰文化.本文主要论述了海神娘娘信仰在长山群岛地区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京族喃字史歌是用京族喃字记录下来的由广大人民创作的反映中下层民众眼中的客观世界的歌谣,包括京族史歌、京族哈节唱词、京族传统叙事歌等。京族喃字史歌的产生与发展和特定的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然环境以及包括政治、历史、宗教信仰、节日庆典、生产习俗等在内的人文生态环境对京族喃字史歌的生成与兴衰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民间信仰中存在性别与社会分工问题.京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京族通过生产劳动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间信仰文化.哈节是京族人最重要的节日,在哈节民间仪式的过程中,由于性别角色年龄不同而使人们在仪式中的分工特征带上了不同的文化色彩,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海洋经济和传统文化中祖先崇拜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古代泉州海神队伍的构成是多样的。伊斯兰教在泉州拥有众多的穆斯林信徒,他们在《古兰经》教义中有海神崇拜的内涵。佛教的海神信仰也较明显,其中最典型的是观音菩萨的海神形象。另外,还有以妈祖为代表,包括玄天上帝、通远王和各路王爷等在内的众多信奉对象。泉州俗神数量较多,如妈祖、关帝、保生大帝、萧王爷等,这些信仰成为泉州宗教的主角。在泉州,除了妈祖早有人把她纳入佛系,实为道系外,关帝等俗神亦被各宗教所争夺,至少有儒、释、道三家争其归属。  相似文献   

15.
《山海经》里的海神除四海神外还可分为能单一型、人兽合体型和形能超常型三类,这些海神身上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观念和意义,他们是原始初民想象世界的反映、始宗教信仰的呈现和海洋信仰的体现。《山海经》以后,四海神灵形象的演变则经历了萌芽期的原始海神、发展期人神合体的海神以及衰落期凡人化的海神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京汉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带有海洋气息的京族人过春节并不是孤立的文化事象,春节前后一个多月,包括做“年晚福”、扫墓祭祖、吃“散年饭”、到哈亭公祭祈福、拜社神、祭海祈福等习俗,是一个综合性节庆系统.京族哈亭事务委员会所延续五百年的族内“村翁”组织,使京族春节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中原文化特征、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和多元包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泰山娘娘与海神娘娘是山东地内最广泛的神灵信仰,是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代表。本文通过对二者神灵信仰的源流、历史及信仰内容的比较,进而揭示了两种文化的内涵,显现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坐落于福建南安的坑口宫,长期供奉田都元帅雷海清,戏神信仰习俗由来已久,该宫作为闽台戏神信仰的发源地备受学界关注。首先对坑口宫和台湾的戏神信仰习俗作扼要叙述,接着论证台湾戏神雷海清的信仰实际上起源于坑口宫,并进一步探讨明清以来闽台戏神雷海清信仰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楚地汉族中,日常生活习俗中还遣留着种种关于鸡的信仰,结合各地鸡信仰的习俗,考证了这些习俗背后代表的真正含义,即鸡与生育信仰、灵魂神鬼及盟誓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20.
端午节在战国时代初步形成,源于古人虔诚的原始信仰。原始信仰是当时节俗传承的足够动力。魏晋时期原始信仰比以前淡化了,端午节传承的原初动力也消弱了,这时人们加入了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传说来解释端午习俗,为端午节增加了新的文化内涵和习俗。但是由于端午节习俗不重视家庭团聚和祭祀祖先,在契合儒家文化方面不很显著,因而在魏晋以后的儒教时代出现了传承动力不足的问题。到现代社会,端午习俗面临传承危机。但经研究可见到,端午习俗包含着适合现代文化的丰富要素,可以进行适应现代社会的调适、更新。在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背景下,它更有了复兴的契机和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