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中国加入WTO,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外国银行业进入中国市场,势必对中国自身的银行业形成严峻挑战,本文结合实际,从理论上阐释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型的。决定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银行经营的风险性、规模经济效益、市场进入壁垒、金融制度及意识形态。现阶段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产生的效应主要是负面的。应采取降低市场准入门坎,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及废止对中小银行的歧视性政策等措施改造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3.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业快速发展,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更令人咂舌.在二十世纪70年代,中国银行业进入了新的历程.进入21世纪,随着贸易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现代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依然存在着一些制度性问题,因此,银行的风险管理对于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显得很重要.而对于风险对策的深入研究也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银行业并购浪潮的概况并阐述其原因,论述了其对金融业及我国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产生的影响。由于银行业并购给我国银行带来的挑战大于机遇,中国银行业应从规模、业务范围、金融监管等方面加快改革步伐,不断推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间和其他中小商业银行间的并购重组,加大技术投入,尽快培育国际化的超级银行,以适应中国加入WT0后与外资银行的竞争要求和国际金融业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是决定英语成绩很重要的两个因素。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英语专业的英语学习成就动机、学习策略存在差异。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激发学生的追求动机,促进学生更持久、更有效地学习外语;有意识地使用认知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鼓励社交策略的使用,培养英语学习中的记忆策略。  相似文献   

6.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紧密相连的.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中国银行业也进入了全面对外开放阶段.中国政治经济环境的不断变迁,使得外资银行也在不停的探索在中国的发展道路.如今,银行市场的多元化加深了我国金融业的竞争,面临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的市场环境以及中国政府更加积极对外开放金融业的态度,外资银行选择在华发展的优劣势在哪?相应的战略选择又改如何制定和选择?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成功“入世”,对国内银行业进军国际市场,进而推进其与国际金融的融合,使中国银行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轨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同时,外资金融机构凭借其“机制 资本 技术 人才”的强力配置模式,来分割国内金融资源,抢占市场份额,从而对我国的银行业构成巨大威胁。中国银行业虽然从规模上看确实不小,但在综合竞争实力上与国外一些大银行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中国银行业必须顺应WTO以及经济全球化、全球金融一体化的潮流,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既要守好本土,又要勇于抢滩境外市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类书报刊物大量问世,其中许多进入了高校阅览室。莘莘学子们乐在其中,阅览室常常爆满,高校阅览室的众多大学生读者中,由于专业不同、兴趣各异,对阅览室期刊的反应和需求也各不相同。大学生的兴趣何在?阅读的重心与动机是什么?由于阅读动机是反映阅读需要、引起阅读行为、满足阅读愿望的内部动力,因此,分析研究大学生对陈列书刊的阅读需要,了解其阅读动机,可为图书馆阅览室采取鼓励、满足或调节引导、干预、限制等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产生的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影响是现实而深远的。入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总体效应是利大于弊。为此 ,我们应积极主动地思考和采取应对措施 ,推进入世后中国银行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银行资本监管是当今世界上最愿意被接受的监管工具。原因是有限责任和存款保险使银行产生了过度风险行为的动机。银行拥有更多的资本使它们用自己的资金承担风险行为,从而资本需求能够缓冲这个问题。理论献对于银行怎么决定它们的资本结构和资产组合风险以及资本监管怎么影响这个决定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本企图通过对这些献进行简要回顾,明白这些原理建议了什么,并指出未来我们还要对银行资本监管做哪些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银行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参股我国商业银行。外资参股,可以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业资本金不足、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变经营理念,但同时随着外资入股比例和交易金额的逐步升高,也出现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我国银行业应加强外资参股法律规章的完善,确定合理的资本价格,加强对外资入股行为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 ,德国在华银行业的变迁经历了萌芽、发展、停闭 3个历史时期。其形式从在华独资转向与华合资 ;经营范围从以存、贷款为主扩展到国际汇兑、证券投资等各个领域 ,进而使德国银行资本在影响当时的中国金融市场中 ,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加入WTO后 ,中国的银行业面临着外资银行的严重挑战 ,分析外国在华银行业的变迁历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领域理论及实证研究一直以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为主题.实践证明,对外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有利也有弊,有利是指它可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减少贸易摩擦,加大对贸易投资国的经济干预和控制,从而提高经济实力和经济话语权.弊端在于,对外直接投资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贸易抵制,使国际投资产生动荡,甚至会引发经济危机.本文则试从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进而探讨对外直接投资(FDI)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我国的贸易出口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广东外贸出口受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广东国内生产总值、技术进步、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广东外贸进口总额等都是影响广东出口的主要因素。根据广东1987-201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广东出口额与以上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实际到位的外商直接投资值对广东外贸出口的影响最大,广东外贸进口额次之,其中技术进步指标对广东外贸出口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
在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电子商务”作为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与此同时经济领域内网上银行业务也发展迅速,网上银行业务以方便、及时等优势将越来越多的客户吸引到这个领域,只要具备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就能够通过网络直接处理支付、转账等业务。但是,网银业务也存在多种隐患和缺陷,这些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其业务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之一 ,也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入世后 ,外商投资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本文分析了入世后 ,外商投资将呈现的新变化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提出了合理利用外资的对策 ,以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冷战时期,美台投资关系由美国对台单向投资逐渐转变为美台双向投资,美台投资关系对台湾对外投资关系举足轻重。冷战后,美台双边投资关系继续发展,总体来看呈现波动性增强的趋势,美国对台湾投资金额、台湾对美国投资金额从整体上持续增长,美台双边投资关系占台湾对外投资、外资入台的相对比重呈下降趋势。21世纪以来,美台投资关系的"不景气",表面上看似乎主要是受全球景气循环大气候的影响,但实质上却是台湾经济本身结构性矛盾运动(包括两岸投资关系迅速发展等因素)的结果,而世界经济衰退、岛内社会政治动荡等因素则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对数回归模型,根据我国1985-2008年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和外资企业就业人数以及1997-2008年我国三次产业利用外资额和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等数据,实证检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贡献,分析不同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数量及三次产业就业的影响,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就业产生正向的且较为深远的影响,应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促进产业关联,扩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增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Wu Hui 《现代企业教育》2014,(16):491-491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s national economic trends for decades to promote sustained,rapid and healthy growth of the show,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basic way China attracts foreign investment and policies,prompting foreign investors to understand China's trade policy,to provide a clear idea of China attracts investment,to promote bilateral trade to maximize and achieve more bilateral trad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20.
以银行业集中度作为银行业结构的代理变量,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的特殊意义.运用我国14家商业银行在1997—2007年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银行业结构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集中度的下降提高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信贷资产过于集中于国有银行是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中小股份制银行贷款份额的上升能显著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