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知识浮夸风──“文凭热”升温的另一面江苏射阳县通洋乡政府潘子佐近日,有朋自省城来,他是某公司经理。老朋友见面不免寒喧,我问他近来在为何奔波?他调侃道:“炒文凭”。他看我一脸茫然不解样,悄悄地告诉原委:时下,文凭又“热”了,许多厂长、经理、局长们,在“...  相似文献   

2.
接触自考是在初中时代,看着姐姐整天捧着厚厚的课本,摇头晃脑地背个不停,听说是为了拿一纸文凭。到军校,接受自考并真正参与自考时,才发现这并非只为了文凭,更主要的是在考验自己,锻炼自己。凭着自己近五年来的写作经历和对新闻报导的一点偏爱,总想找机会掌握更多的新闻知识。凭着当初那幼稚的冲动,2000年6月,我兴冲冲地来到廊坊市教委准备报新闻专业的自考,可是当时没有新闻专业。我丧地徘徊着,“汉语言文学”里“暗藏”着的《报刊编辑学》和《新闻采访学》两门课程激起了我的兴趣,就是冲这两门课我报了10月份的“汉语…  相似文献   

3.
黄孝玉 《教育文汇》2007,(10):56-57
一个双休日,我到一个设在乡镇的本科函授点去讲课。成人上课大多是为了拿个文凭,而我也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所以每次上了就了,没有什么印象。但是这一次讲课,因为多了两个“小”学生,便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4.
近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类“奸商”,文质彬彬,却害国害民,应予以严惩。其一,是“教育奸商”。他们为了赚钱,弄虚作假,搞假文凭”、“关系文凭”“交易文凭、”“高价文凭”。……致使大批劣等文凭流入社会,鱼目混珠,使神圣的文凭贬值,败坏了教育的声誉。  相似文献   

5.
我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直属经济类电大班的班主任兼数学教员。在近一年的办学过程中,耳边听到社会上不少人,对电大学员抱有的偏见,有人说“上电大就是为了要一张文凭”,也有人说“他们每周只上三个半天课,就给他  相似文献   

6.
如果仅仅是为了拿文凭,为何不去参加成人高考?上函授?上夜大?同样是国家承认学历,相对自学考试来说可容易得多了。为什么仍有那么多人依旧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呢?我想不仅仅是为了一张“所谓有用其实无用的自学考试文凭”吧?众所周知,自学考试是宽进严出,没有参加过的朋友也许不一定能体会到其中的苦与乐。自学考试不仅仅是一张文凭,更  相似文献   

7.
《教书育人》2005,(10):57-57
我们甚至可以说孔子没有进过任何正规的师范学校,根本就没正式求过学拜过师。每每有人问起孔子“你的老师是谁?”等问题。孔子总是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之类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话来迷惑广大人民群众。你看人家真正有文凭有职称的人怎么说吧:我的老师是“帕瓦罗卜”“赵中详”是我的老师。那个“赵本三”是我的老师。有名有姓,说出来响当当。就连人家上街卖猪肉的都能拿出“北京大学”的文凭摆在猪肉台上,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2012,(Z1):37
我把阅读分成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所谓有用的阅读就是为了拿一个文凭,为了在社会职业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这种阅读当然是重要的。但是,比这更美好的境界是无用的阅读,就是为生命、为成长的阅读,它不见得能直接给你一个文凭,不一定给你专业的技能,但是  相似文献   

9.
读者     
文凭等同资格证书?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是不同的,二者不能转换,只能互补。当然,同时具有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在就业时有很强的竞争力。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采用证书换取文凭的做法,我觉得不妥。复合型人才不是这样简单“换”出来的,应该还有更好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学历教育的同时进行适当的职业教育。针对社会上有职业技能而无学历的人,高校可以放低门槛,给他们读书的机会以弥补学历低的不足,但要求是不能放松的,否则对辛辛苦苦考试过来的学生也不公平。鉴于现在的教育体制,社会重视文凭是有理由的,但不能走极端。北京邮…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做教师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还有人说,做教师的得学百科,要是个“杂家”。在我刚开始教师生涯时,我就是冲着这些话。每周3个晚上去业余大学,进修大专,不仅仅是为了文凭,更重要的就是要拥有“一桶水”。风雨交加日,没能阻挡我求知的决心;工作再繁忙,没能影响我学习的热情。整整4年,我硬是坚持下来了。在校内,我虚心拜师,点点滴滴拼命地学。从优化  相似文献   

11.
当前考大学热、考研热、考博热等文凭热现象颇引人关注。从社会学角度看。引起文凭热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经济结构仍然是“农业社会”为主的特征或具有浓厚的“农业社会”特色,二是由于我国的文化传统中讲“名分”重等级的缘故。为此,我们应从优化我们的经济结构、加快我固的文化转型、转变相关的教育理念和进行考试改革等方面努力,使人们对文凭的追求走上健康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我爸爸在给我上户口那天忽然想到了自己奶奶经常教育自己,书中自有黄金屋和颜如玉。他意识到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找工作没文凭,做生意又赔本。所以他给我取了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八斗”,取其含义“才高八斗”。这样,我的噩梦就从我爸爸给我上户口那天开始了。  相似文献   

13.
陈俊 《师道》2002,(2):43-44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能源源不断地流出知识的琼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这便是知识的不竭之源。 1984年,只有中师文凭的我来到安徽省安庆市郊区长风中学,开始了粉笔生涯。学历不达标,学识浅薄,阅历有限……我感到忐忑不安,为了弥补“先天”不足,我走上了艰难的自学之路。  相似文献   

14.
我爸爸在给我上户口那天忽然想到了自己奶奶经常教育自己,书中自有黄金屋和颜如玉。他意识到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找工作没文凭,做生意又赔本。所以他给我取了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八斗”,取其含义“才高八斗”。这样,我的噩梦就从我爸爸给我上户口那天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23日是第十四个世界读书日。不少地方纷纷推出“全民阅读月”活动,打造“阅读之城”。与此同时,也有一种声音和情绪在悄悄蔓延,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不少大学毕业生感慨“书读得越多越没用”。今天这个时代,读书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知名学者于丹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把阅读分成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所谓有用的阅读就是为了拿一个文凭,为了在社会职业中提升自己的阅读。  相似文献   

16.
于丹 《同学少年》2011,(9):38-39
我把现在的阅读分成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所谓有用的阅读就是为知识的阅读,为了拿一个文凭、为了在职业中提升自己的阅读。在这个时代,有用的阅读当然是重要的。但是,比这更美好的境界是无用的阅读,就是为生命、为成长的阅读,它不见得给你一个直接的文凭,不一定给你专业的技能,但是它让你的心灵辽阔,给你幸福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17.
理由一:文凭、职称不详。我们甚至可以说孔子没有进过任何正规的师范学校,根本就没正式求过学拜过师。每每有人问起孔子“你的老师是谁?”等问题,孔子总是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之类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话来迷惑广大人民群众。你看人家真正有文凭有职称的人怎么说吧:我的老师是“帕瓦罗卜”“赵中详”是我的老师,那个“赵本三”是我的老师。有名有姓,说出来响当当。就连人家上街卖猪肉的都能拿出“北京大学”的文凭摆在猪肉台上,孔子何能?我们坚决长期向社会招聘有北大清华文凭的各类卖什么都可以的才子到我校从教,当然首先得有中级职称。…  相似文献   

18.
晏扬 《留学生》2011,(7):36-37
南科大与现行高教体制的诀别姿态是毅然决然的:既然现行体制不给我发招生许可证,那么我就自主招生;如果现行体制不给我的学生颁发文凭和学位,我就自发文凭和学位;既然不允许我在现行体制内搞改革,我就干脆跳出现行体制,另造一个新体制。  相似文献   

19.
所谓弱势文凭,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当代社会受教育者因文凭层次相对较低、社会认可度欠佳而造成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平,学历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现象的概念。传统意义上的“弱势文凭”指大专以下的中专、中师、职高、技校等文凭以及全日制以外的“五大”类文凭。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高校教育结构的变化,“弱势文凭”的涵义也产生了很大变化。本文所说的“弱势文凭”,就层次而言,指大专及其以下院校的毕业文凭;就培养类型而言,指以培养“蓝领”为主的职业技术类院校的毕业文凭。持有这些文凭的毕业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相似文献   

20.
我有两个朋友,参加了北京广播电视中专的学习。毕业了,可以领取中专文凭了,我向他们祝贺。哪知道,他们并不太高兴,反露牢骚之意。“唉!要是大专文凭还凑合,中专文凭顶个屁用!”我颇惊奇,“你们学的是中专,当然只能拿中专毕业文凭。”“要不怎么说亏了呢!”“亏什么了?”“我们这期中专学了十多门课程,比有的大专还多。可人家就是大专,我们就差一个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