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荐理由: 成绩差、纪律差、自由散漫,被批评时要么强词夺理,要么阳奉阴违……面对这样一个学生,你会怎么办?王老师的做法是:慢慢"放松"了对他的监管,对他到处惹事也常常"视而不见".你赞同这样的做法吗?别着急,仔细读,你会发现里面的玄机.  相似文献   

2.
"说过多少遍了,你们怎么又打架!""你说,为什么打他……那你呢……是不是故意的?再这样,叫你爸妈来!""知道错了吗?屡教不改!都给我站到墙角去反思!"……时常见到一些教师为学生的屡屡吵架、打架而心烦不已,要么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要么怒火中烧地批  相似文献   

3.
雨猿 《初中生》2013,(4):14-15
悦读提示:神秘的人和事物总会让人产生一种探究欲,隐士们就是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那种。他们仙风道骨?他们餐霞饮露?他们的一切……会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吗?"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居。不仕,即不想出名,懒得去做官,要么终身在乡村为农民,要么遁迹于江湖经商,要么居于岩穴砍柴。简言之,隐士即那种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的人。  相似文献   

4.
程颖 《安徽教育》2010,(11):46-47
<正>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经常能听到一些老师们这样问学生:"……能不能理解?""……行不行?""……对不对呀?""……可不可以?""……好不好?""是不是这样?"……或者诸如"看完这段文字后你有什么体会?""读完本文后你有何启发?""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这样的提问要么是过于简单,毫无意义;要么是过于笼统,让学生无从下"口";或是回答时不得要领,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5.
正人为什么会庸俗呢?曾看过一个答案是:因为心里装满了琐碎。比如在想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担心自己下次能不能得到更好的,怎么样才会成功……心填满了太多欲望,变得琐碎而茫然。这样的心,自然变得庸俗。可是,比起获得外界意义上的认同,自己真正的热爱才更值得追求,自己内心的声音更值得倾听。但很多时候,世界太过吵闹,我们总是听不见、看不清、理不明自己。诚如哲学家叔本华所言:"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孤独,或许才是治愈庸俗的良药。  相似文献   

6.
张立静 《父母必读》2020,(1):126-127
睡觉时间到了,宝宝要么找各种理由抗拒洗漱,要么上床后使出各种“么蛾子”拖延时间,要么干脆撒泼哭闹不肯睡……好不容易以为他睡着了,你悄悄爬起来准备去忙自己的事时,结果小家伙在背后问:“妈妈,你去哪儿?”宝宝不睡有理。宝宝为什么这么不乖呢?其实如果你能站在他的角度去想一下这个问题的话,就会明白他的小心思了,那么调整起来也会更加简单。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我们理解课文,感悟文章内涵,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告诉我们阅读时,不要忽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要读出它们所蕴含的深意和思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要么教师越俎代庖,以讲代读,缺乏师生互动;要么教师的讲读走马观花,很少给学生机会和时间去深入品读和感悟课文;要么教师放任自流,让学生想自己阅读……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做才能使"读"的功效最大化呢?笔者认为主要的方法就是教师加强对学生"读"的指引,指导学生在默读中潜心思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悟精华、在分角色阅读中进入意境、在个性化的赛读中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我们理解课文,感悟文章内涵,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告诉我们阅读时,不要忽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要读出它们所蕴含的深意和思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要么教师越俎代庖,以讲代读,缺乏师生互动;要么教师的讲读走马观花,很少给学生机会和时间去深入品读和感悟课文;要么教师放任自流,让学生想自己阅读……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做才能使"读"的功效最大化呢?笔者认为主要的方法就是教师加强对学生"读"的指引,指导学生在默读中潜心思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悟精华、在分角色阅读中进入意境、在个性化的赛读中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9.
开展小组合作,分组是第一步。如何分组、选择什么样的分组方式,对后期小组合作的成功与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组分得好,可以在小组乃至班级内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最终促使组员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反之,小组分不好,要么引发组内成员矛盾,要么意气相投者抱团为祸,要么妨碍组际竞争……最终影响整个班级管理,分组不如不分。科学分组,是开展小组合作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小组到底怎么分?成员如何搭配?分组时有学生被集体"抛弃"怎么办?有没有一种完美的"通杀"的分组方式?……接下来我们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可恶的"坏"作业:你好!从一年级起,我就认识了你。我觉得你真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坏小子。我今天写这封信就是要揭发你的三大"罪状"。你的第一大罪状——难!就拿今天写信这项作业来说吧。我从来没有写过信,有什么话要么当面说,要么打电话,可今天老师却偏偏让我们写,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才好。我想写给我的好朋友,告诉她她的缺点吧,又怕她误会我;我想写给老师,给她提提建议吧,又怕老师会批评;想写给妈妈吧,可又不知道写什么才好……总之,好像写给谁都不好写,真是太难了,所以,我就写给你了,也好发泄  相似文献   

11.
等我长大后     
正课堂训练内容冀教版一年级下册"综合学习六·口语交际"。想一想我们在慢慢长大,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么,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呢?当老师、医生、厨师、宇航员……你最想做的是什么?议一议为什么想当老师?老师上课是什么情景?为什么想当医生?医生怎样给病人看病?为什么想当厨师?厨师做出的饭菜是什么样?为什么想当宇航员?宇航员会乘坐什么到哪里?…………先说给同桌听一听,再在小组里说。扮一扮你最想当什么角色?这种角色有什么特征?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帽子?常用什么  相似文献   

12.
正宝宝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还想玩,不仅有心理因素,也有生理因素在作怪。只有摸透孩子的小心思,才能让哄睡、陪睡都不再是令人头疼的麻烦事。睡觉时间到了,宝宝要么找各种理由抗拒洗漱,要么上床后使出各种"幺蛾子"拖延时间,要么干脆撒泼哭闹不肯睡……好不容易以为他睡着了,你悄悄爬起来准备去忙自己的事时,结果小家伙在背后问:"妈妈,你去哪儿?"  相似文献   

13.
大赛开始啦你想在太空漫步吗?你想乘着飞船在宇宙翱翔吗?你想在另一个星球进行科学实验吗?你想与外星人亲密接触吗……亲爱的同学们,2013年的卡通画大赛开始了!今年的主题是"神奇的太空"。请你尽情发挥想象力,将你想象中的太空世界描绘出来吧!  相似文献   

14.
骑木桶的人     
萧袤 《初中生之友》2012,(11):32-39
一从前有个年轻的农民,家里很穷,和一只木桶生活在一起。他在刷木桶的时候,经常看到有人骑着龙从他家门口飞过,心里很羡慕。"骑龙的,要么是王子,要么是神仙,我是个农民,家里只有木桶……"这个农民忽然想:"对呀,我能不能骑上木  相似文献   

15.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不容忽视,也不能忽视.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可是提到词语教学,教师们大多唉声叹气:词语教学太枯燥了,要么给难读字注注音,要么就难写字练练笔,要么对重点词理理意,要么……这样浅层次的教学,缺乏对词语内含与外延的开发,缺乏对词语文化内涵的开发.显然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的"说"也渐渐失去了光彩.那么,怎样才能为词语教学撑起一片美丽的天空,实现词语教学常教常新、让学生说得更精彩呢?  相似文献   

16.
青春期是沟通困难期 青春期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期.但是,在相当多的家庭里,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却出现了严重"堵塞",成为沟通的困难期. 在此之前,孩子跟父母无忌无猜,心里有啥话都愿意说.但是,到了初三前后,变得和父母寡言少语,父母不问,孩子就不说,父母问了,孩子也不愿说.父母想问问孩子学校的事,想问问孩子和同学交往的事……孩子要么说"嗯",要么就是说"啊",要么就敷衍一句"没啥事""知道了""别管了".如果父母再问下去,孩子就烦了.更让父母感到棘手的是孩子的逆反、顶撞.  相似文献   

17.
我儿子相信UFO,好奇百慕大的神秘,也想见识一下尼斯湖的水怪。最近他又在考虑小行星碰撞地球的问题。他问我。我说,别听那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家伙瞎蒙,这是不可能的。儿子说,作为一种假设总是可以的吧?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方案。要么把小行星炸了,要么改变地球运行轨道,可不可以?你  相似文献   

18.
?星期天,我正在家里做作业,电话铃突然响了…… 我抓起电话:"喂!您好!" "终于通了啊!我早就想给你打电话了."一个空灵的声音传来. 我打了一个激灵,莫非是老师打来的?不是吧……难道我犯了什么错误?? "老师,我到底……到底怎么了?"我结结巴巴地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开头难.一篇好文章有个好开头,就像盛夏午餐有一杯清凉可口的饮料一样,能增强人们看文章的"食欲".有些同学的作文,开头时要么写景抒情、不着边际,要么空发议论、离题万里……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作文人题常犯的毛病,写出漂亮的开头呢?……  相似文献   

20.
党亚虎 《甘肃教育》2014,(17):38-38
正后进生,俗名"差生"。执教一个新班级,老师总会碰到一部分"后进生"。他们要么学习差,要么行为差,要么态度差,如此种种,总是让老师们头痛不已。但是后进生是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不能当成次品或废品再回炉。今天的小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栋梁,教师成功转化一个后进生,实际上就是为国家又培养了一个优秀人才,是给同样头疼的父母雪中送炭。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尽善尽美地转化后进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