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如何适应新课程要求、如何发挥好对教学改革的促进功能?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注意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青玲 《湖南教育》2002,(17):39-39
国家教育部2001年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听说、阅读、写作能力的分项测试和考查,从而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综合评定。听说能力的测试以往的语文考试过于单方面地强调“读写”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考查。本人认为,把它作为语文综合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有必要。听说能力是人们进行交际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反映了一个人最基本的…  相似文献   

5.
汪燕宏 《小学语文》2007,(12):33-3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就以这一评价新要求为理论依据,致力于小学高年级语文考试命题改革,并以命题新思路为指向,研究复习新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这一精神,我们在课外读物中,选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三个小故事,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中明确指出:"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笔者在语文日常检测试卷中看到一些命题,深感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忽略学段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评价内容多元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要适应语文课程从重视语文知识到重视语文能力,再到语文素养的发展。评价内容不能局限在知识和能力这个单一的维度上,还要着眼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多元、全面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着重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鉴别和选拔作用。”学生的学习评价,无论是在功能和价值上,还是在学科内容、呈现方式及对考试结果的处理上,都要力争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和工作思路,形成恰当的学习评价内容、形式、手段,以有利于新课程的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监控、导向、激励、促发展的功能,试卷的命题改革也成为课改中的一个亮点。在实施新课程的几年中,我们从试题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改革。一、试题内容源于新课标,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要求评价既要关注“三维目标”,又要落实“五大板块”;既要注重书本知识,又要延伸课外积累,渗透到生活、社会之中,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1.落实“三维目标”,体现语文评价的新导向《课标》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体现评价对…  相似文献   

12.
付丽春 《课外阅读》2010,(11):99-9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而现今的语文课堂上,一些正在泛滥失当的评价语,不仅很难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表达的欲望,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中明确指出:“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这一观点及指导思想的提出,使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观念与方式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广大教师正逐步打破以往僵化、繁琐、冷冰冰的评价方式,而不断采用更加灵活多变、综合多样、充满人性化的评价手段,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个性化的题型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何为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标准》)这个解释列举了“语文素养”的外延,也就是“语文素养”的构成要素。《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有这么一段话:“通过九年的学习,学生应该具有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基本的语文素养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实际展开。”据此,刘真福先生在《谈“语文素养”》(《语文建设》2003年第4期)中认为应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视为语文素养的三个方面,用这三个方面来统摄所列举的各个具体内容,这样才较为全面、稳妥。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属于知识和能力范畴;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属于过程和方法范畴;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都属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范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因此,课程评价内容也应在这三大领域里进行相应的设计。教学中,“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学习的“过程”与一定的学习“方法”而达成的。“过程与方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都是在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提出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高中语文课程进一步注重语文的应用性特征,加强与其他课程的联系,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2005年高考上海卷、北京卷开启了科技文考查贯彻新课标精神的三个方向,这对我们备战2006年高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和“总目标”都是围绕这三个维度提出的,新颖而全面。“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用来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这“三个维度”对于正在由应试向素质转轨的语文教育将起到很好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使语文教育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于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其整体性和综合性,要注重过程,对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评价出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能对教材中语言文字信息表层的感知和理解,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挖掘文本教材的意蕴,获得某种情感体验,从而在阅读教学中增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其语文素养。一、初中语文运用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采用阅读教学是极其有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阅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评价建议”中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语文本来就是多元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往往是…  相似文献   

20.
试论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情感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突破了传统的应试教育课程体系只注重知识技能训练的束缚,根据教学的实际,同时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目标设计。应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师不仅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渊博的专业学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同时也应具备丰富的情感素养。那么,适应新课改的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情感素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